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89B10)

作品数:22 被引量:556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金才魏凤珍沈学善屈会娟王成雨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秸秆
  • 9篇还田
  • 8篇土壤
  • 7篇冬小麦
  • 7篇小麦
  • 7篇秸秆还田
  • 4篇玉米
  • 4篇栽培
  • 4篇夏玉米
  • 4篇免耕
  • 3篇氮肥
  • 3篇氮肥运筹
  • 3篇氮素
  • 3篇性状
  • 3篇养分
  • 3篇水稻
  • 3篇穗型
  • 3篇种植密度
  • 3篇播种
  • 2篇氮肥运筹模式

机构

  • 20篇安徽农业大学
  • 9篇安徽省农业科...
  • 6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作物...
  • 1篇安徽养分循环...
  • 1篇蒙城县农业技...
  • 1篇安徽省农业机...
  • 1篇安徽省农业技...
  • 1篇安徽省肥东县...
  • 1篇安徽省蒙城县...

作者

  • 12篇李金才
  • 11篇魏凤珍
  • 11篇沈学善
  • 10篇屈会娟
  • 5篇王成雨
  • 4篇张一
  • 3篇郅胜军
  • 3篇夏强
  • 3篇朱林
  • 2篇吴文革
  • 2篇江芹
  • 2篇董玲
  • 2篇郭熙盛
  • 2篇何成芳
  • 2篇朱鸿杰
  • 2篇武际
  • 2篇陈静娴
  • 2篇李如意
  • 2篇廖华俊
  • 2篇王允青

传媒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中国土壤学会...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淮地区春季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适宜品种筛选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筛选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稻草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品种。[方法]以东农303为对照品种,对10个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植株形态特征、薯块性状、产量和商品薯率等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筛选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稻草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品种。[结果]在10个参试品种中,中薯3号表现最好,产量高、薯块较大、结薯集中、芽眼中等、表皮光滑、薯形优美,且大中薯率高,高于对照12.51%;其次为费乌瑞它和郑薯5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和郑薯5号生育期短,薯块膨大速度快,产品上市早,经济效益好,同时不影响下茬水稻种植,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稻草覆盖栽培。[结论]该研究为江淮地区发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提供了科学依据。
廖华俊董玲江芹陈静娴
关键词: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
不同栽培措施对扬麦12淀粉糊化参数及其他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扬麦12淀粉糊化参数及其他性状的影响,为小麦品质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2为材料,研究行距、密度、全生育期施氮总量、基施氮素比例和拔节肥追施时期5因素对淀粉糊化特性及其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施氮总量对扬麦12淀粉峰值粘度和谷值粘度的影响极显著和显著,其他因素对淀粉峰值粘度和谷值粘度的影响均不显著,施氮量为225 kg/hm2时峰值粘度最高,为4 128.08 cp,谷值粘度为2 651.67 cp;施氮总量对扬麦12淀粉沉降值影响极显著,对膨胀势和碱性水保持力影响显著,以施氮量225 kg/hm2时的沉降值最高。[结论]种植密度300万/hm2下施肥水平225kg/hm2时面粉品质最好。
黄正来楚宁霞
关键词:栽培措施淀粉糊化特性沉降值
麦秸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以郑单958为材料,通过2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麦秸粉碎覆盖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麦秸不还田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麦秸覆盖还田不施化肥处理两年分别减产7.07%和28.41%,麦秸与化肥配施处理两年分别增产12.31%和9.51%。麦秸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穗部性状,同时提高夏玉米植株的双穗率,降低空秆率,显著提高群体结实穗数。
沈学善李金才屈会娟魏凤珍张一孙建强黄聪李林
关键词:夏玉米秸秆还田植株性状
麦稻轮作下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0
2012年
为了探明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于2007-2010连续4a在麦稻轮作制下开展了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提高了耕层土壤体积质量,降低了土壤含水率。但是免耕土壤表层(0~10cm)的体积质量仍在作物适宜生长的范围内,并未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cm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小麦季免耕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相似,而水稻季免耕处理整个耕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显著的提高了小麦产量,但降低了水稻产量,起主要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和水稻的有效穗数。整个轮作周期的作物产量以小麦免耕水稻翻耕模式的产量较高,比小麦翻耕水稻免耕模式产量增加了5.70%。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许征宇鲁剑巍
关键词:土壤麦稻轮作免耕翻耕土壤理化性质
水稻秸秆还田下油菜免耕生产力保持技术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江淮地区稻油二熟制水稻秸秆还田后的油菜免耕生产力保持技术。[方法]通过选择油菜种植品种,调控播种密度、运筹肥料等栽培技术开展研究。[结果]水稻秸秆还田下油菜免耕直播,选择分枝数少的品种便于油菜机械收割;相同施肥条件下,棉油11号15.0万棵/hm2处理比24.0万棵/hm2处理的有效分枝数多38.96%,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时,理论产量比15.0万棵/hm2处理高81.41%,实际产量高47.44%。在油菜播种密度为24.0万棵/hm2情况下,不同施氮量对油菜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均有影响,以施氮量210 kg/hm2理论产量最高,达3 671.70 kg/hm2。[结论]适当调控油菜直播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油菜生长,适当密植能提高油菜产量,同时便于油菜机械收割。
何成芳朱鸿杰孔祥强何彩芬
关键词:秸秆还田播种密度氮肥运筹
安徽省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为获得安徽地区最佳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和播种期,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促进稻草秸秆还田。[方法]2009年以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开展春马铃薯不同稻草覆盖模式和播种期对比试验,对出苗期、成苗率、产量、大中薯率和稻草还田率等综合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各个小区中,出苗最早的均是稻草+地膜覆盖模式的处理。4月1日测量时处理2马铃薯植株高度仅为9.25cm,而处理1稻草覆盖植株高度为13.25 cm,稻草+地膜覆盖植株高度为16.50cm。4个不同播种时期,均以稻草+地膜覆盖模式马铃薯产量和大中薯率最高。稻草+土覆盖模式稻草秸秆还田效果最好。[结论]江淮地区在2月2日前后采用稻草+土覆盖进行马铃薯栽培较为合适,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稻草还田效果好等优点。
廖华俊董玲江芹陈静娴汪本忠
关键词: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
花后渍水逆境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磷钾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采用盆栽模拟渍水逆境试验方法,研究了花后渍水逆境对不同耐渍性小麦品种产量及N、P、K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渍水逆境显著降低不同小麦品种粒重和籽粒产量,影响N、P、K吸收、运转和分配,降低根系、茎鞘、功能叶片、籽粒N、P、K积累量,而对N、P、K素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的影响各异,渍水逆境导致根系、功能叶片N、P积累量占单株总积累量的比例下降,茎鞘和籽粒所占比例上升;而对K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因此,基肥中施足P、K肥和拔节孕穗期及时追施速效N肥,对于减轻花后小麦渍害,提高受渍小麦粒重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谢家琦李金才魏凤珍
关键词:冬小麦渍水逆境NP
麦玉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定位试验在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及小麦秸秆旋耕施肥播种同步完成的前提下,研究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条件下小麦玉米两熟制土壤养分特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从玉米收获期至小麦成熟期,各处理的土壤全氮量有所降低,而土壤碱解氮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呈现增加的趋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和玉米秸秆还田对稳定小麦生长前期(拔节期以前)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明显作用。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降低具有减缓作用。
王磊朱林陶少强李金才沈学善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养分生物学特性
氮肥运筹模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调控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以重穗型品种矮早8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两个中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180~300 kg/hm^2范围内3个梯度氮肥用量和三种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有明显的调控作用。重穗型品种矮早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的M1处理单产最高,为8319.0 kg/hm^2;中间型品种周麦1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与拔节肥并重的M2处理籽粒单量最高,为9027.0 kg/hm^2。氮肥对中间型品种周麦18产量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对单位面积穗数的调控来实现的,对重穗型品种矮早8则主要是通过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调控来实现的。重穗型品种矮早8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氮肥用量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高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的处理H1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中间型品种周麦18籽粒蛋白质含量则以中氮水平下基肥与拔节肥并重的M2最高;供试品种的淀粉直/支比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在180~300 kg/hm^2纯氮范围内,根据品种不同穗型特点,采用中氮水平,适当加大追肥比例,重穗型品种矮早8以中氮水平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适为3∶5∶2适宜,中间型品种周麦18以中氮水平基肥∶拔节肥为5∶5是实现高产优质同步提高比较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魏凤珍李金才屈会娟沈学善张一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运筹模式
安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直接还田技术
安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常年主要农作物秸秆约3 535万t,其中稻草、麦秸和油菜秸三者占3/4。稻草主要分布于江淮和沿江地区;麦秸主要分布于淮北地区,其次在江淮地区;油菜秸秆分布的区域性相对分散,江淮最多,占44.4%,...
吴文革闫晓明张健美崔凯曹承富黄正来
关键词:秸秆资源粉碎还田秸秆焚烧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