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6N0036)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蔡丹凤林杰郭仲杰王雪英林海芳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茯苓
  • 1篇新菌株
  • 1篇选育
  • 1篇诱变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质体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松树蔸
  • 1篇紫外诱变
  • 1篇菌株
  • 1篇A5

机构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蔡丹凤
  • 1篇陈美元
  • 1篇林海芳
  • 1篇王雪英
  • 1篇郭仲杰
  • 1篇林杰

传媒

  • 2篇中国食用菌
  • 1篇福建轻纺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松树蔸栽培茯苓新技术被引量:16
2007年
"川杰1号"茯苓优质菌株,具备遗传性状稳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的特点。多年来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不断研究与之相配套的松树蔸栽培茯芩新技术。从选兜、定场、择期、清场、接种、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方面,阐述了松树蔸栽培"川杰1号"茯苓的栽培技术。
蔡丹凤王雪英林佩瑛林海芳林晖陈美元林杰
关键词:茯苓松树蔸栽培技术
茯苓新菌株“川杰1号-A5”选育与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川杰1号-A5"是以茯苓野生菌株"闽苓"为亲本,应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茯苓新品种。"川杰1号-A5"抗逆性强,萌发性好,松蔸接种的成活率与茯苓"5.78"对照品种相比高出3~5个百分点,且丰产性好,单蔸产量在14.60~16.47kg/松蔸直径25±5cm,比"5.78"对照品种增产47.30%~57.69%;"川杰1号-A5"在松蔸1m直径范围内结苓的特性,集成了无需断根的松蔸种苓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工艺相比节省工时4~6倍;其鲜苓肉质结实,质量与对照"5.78"相当,均适于进行茯苓中药材的加工经2009-2011年产季的中型生产试验,高产优质性状表现稳定。
蔡丹凤
关键词:茯苓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
茯苓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通过对茯苓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含水量等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的8种碳源、6种氮源中,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4℃~30℃,最适温度为28℃;培养基的适宜初始pH为3~6,最适pH为3;培养基的适宜含水量为55%~60%,最适含水量为55%。
蔡丹凤陈美元郭仲杰王雪英林佩瑛林海芳林杰
关键词:茯苓菌株生物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