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036)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李云峰张黎明张有志蒋湘云龚洁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科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抑郁
  • 4篇应激
  • 4篇细胞
  • 4篇小鼠
  • 4篇慢性
  • 4篇抗抑郁
  • 3篇新靶点
  • 3篇海马
  • 3篇靶点
  • 2篇淀粉
  • 2篇星形
  • 2篇星形胶质
  • 2篇星形胶质细胞
  • 2篇行为学
  • 2篇应激障碍
  • 2篇神经精神
  • 2篇神经精神疾病
  • 2篇配体
  • 2篇皮质
  • 2篇皮质酮

机构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军事科学院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篇李云峰
  • 5篇张黎明
  • 3篇张有志
  • 2篇王恒林
  • 2篇陈红霞
  • 2篇刘艳芹
  • 2篇仇志坤
  • 2篇赵楠
  • 2篇徐江平
  • 2篇郭颖
  • 2篇李雷
  • 2篇龚洁
  • 2篇蒋湘云
  • 1篇夏晖
  • 1篇米卫东
  • 1篇李锦
  • 1篇郭文治
  • 1篇安磊
  • 1篇李静
  • 1篇夏登云

传媒

  • 10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国际药学研究...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菊淀粉型巴戟天寡糖抗创伤后应激障碍行为学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用大鼠和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评价菊淀粉型巴戟天寡糖(IOMO)对场景恐惧行为和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单次延长应激(SPS)模型和小鼠不可逃避足底电击(FS)模型,实验分组均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舍曲林(Ser)组和模型+不同剂量IOMO组。在大鼠SPS模型中,于造模后每天1次ig给予IOMO 12.5,25和50 mg·kg^(-1)或Ser 15 mg·kg^(-1),连续给药16 d;在小鼠FS模型中,于造模后每天1次ig给予IOMO 25和50 mg·kg^(-1)或Ser 15 mg·kg^(-1),连续给药15 d。以场景恐惧实验评价恐惧行为,以开场实验(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T)评价焦虑样行为。结果在大鼠SPS模型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场景恐惧实验中僵住时间显著增加(P<0.01),在OFT中进入中央区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累计次数显著减少(P<0.01),在EPMT中开臂区停留时间百分比和进入次数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IOMO 50 mg·kg^(-1)组和模型+Ser 15 mg·kg^(-1)组上述变化均可显著逆转(P<0.05)。在小鼠FS模型上,模型组小鼠在场景恐惧中僵住时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造模后第10天,P<0.01;第15天,P<0.05),在OFT中进入中央区的潜伏期显著延长,且累计次数和时间显著减少(P<0.05);模型+IOMO 50 mg·kg^(-1)组上述变化显著逆转(P<0.05,P<0.01)。结论IOMO慢性给药可显著降低SPS模型大鼠和FS模型小鼠场景恐惧的表达,缓解焦虑样行为,具有抗PTSD活性。
王运慧尹勇玉姚俊祺刘文刚袁瑾张黎明李云峰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巴戟天寡糖
用皮质酮替代饮水小鼠模型评价盐酸羟哌吡酮的抗抑郁效应及机制
2022年
目的制备皮质酮(CORT)替代饮水小鼠抑郁样模型,评价盐酸羟哌吡酮(代号:YL-0919)的抗抑郁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CORT替代饮水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CORT替代饮水组饮用CORT半琥珀酸酯水溶液(25 mg·L^(-1))。饲养21 d后进行蔗糖偏好实验(SPT),随后将CORT替代饮水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YL-0919(1.25,2.5和5 mg·kg^(-1))组和模型+氟西汀(Flx,10 mg·kg^(-1))组,慢性ig给药16 d。先后采用旷场实验(OFT)、强迫游泳实验(FST)、悬尾实验(TST)、新物体识别实验(NORT)、新奇抑制摄食实验(NSFT)和SPT评价YL-0919抗抑郁效应;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双侧海马齿状回双皮质素(DCX)阳性细胞数;Western印迹法检测双侧海马组织内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FST和TST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在SPT中蔗糖偏嗜度显著降低(P<0.01),在NSFT中摄食潜伏期显著增加(P<0.01),在OFT中心区累计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在NORT中小鼠物体识别指数显著下降(P<0.01);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PSD95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YL-0919组和模型+Flx组小鼠上述变化均明显逆转(P<0.05)。结论YL-0919慢性给药在CORT替代饮水小鼠抑郁样模型中具有抗抑郁效应,该效应可能与促进海马神经可塑性密切相关。
房鑫鑫麻慧鲍金豪王川李云峰张黎明聂晶
关键词:皮质酮海马神经可塑性
小补心汤总黄酮对慢性应激大鼠星形神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小补心汤总黄酮(XBXT-2)对海马及前额皮质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28 d每天给予大鼠1或2种不可预测的刺激建立慢性应激模型,同时每日单次ig给予XBXT-2 25和50 mg.kg-1。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CA3区和前额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慢性应激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CA3区和前额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减少,形态萎缩,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1)。伴随给予XBXT-2 25和50 mg.kg-1可显著逆转这一改变,吸光度值显著增加(P<0.01),阳性药丙米嗪具有同样的作用。结论 XBXT-2可逆转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CA3区和前额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应激性损伤,这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重要细胞分子机制之一。
安磊李静李静李云峰李云峰李锦
关键词:总黄酮星形胶质细胞抗抑郁应激
抗抑郁候选新药YL-0919对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及海马树突复杂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5-羟色胺1A受体(5-HT1A)部分激动和5-羟色胺(5-HT)重摄取抑制双靶标抗抑郁候选新药YL-0919的抗抑郁作用及对树突复杂性的影响。方法每天从10种刺激中随机选1~2种连续4周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每天应激前1 h 分别ig 给予氟西汀10 mg·kg^-1, YL-09190.625,1.25和2.5 mg·kg^-1。应激结束后第2天行开场实验观察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第4天行蔗糖饮水实验检测蔗糖偏嗜度,第5天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检测摄食潜伏期;第6天取脑,高尔基染色法观察海马齿状回锥体神经元树突长度、分支数以及树突棘密度。结果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显著降低,蔗糖偏嗜度显著降低,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时间显著延长( P<0.01)。给予YL-09192.5 mg·kg^-1或氟西汀10 mg·kg^-1可显著逆转上述抑郁样行为改变;高尔基染色结果显示,与应激模型组比较,YL-09191.25和2.5 mg·kg^-1或氟西汀10 mg·kg^-1组海马齿状回锥体细胞树突长度分别显著增加24.3%,64.7%和76.0%( P<0.01),分支数分别显著增加38.0%,118.2%和109.1%( P<0.01),YL-09192.5 mg·kg^-1或氟西汀10 mg·kg^-1组树突棘密度分别显著增加20.5%和21.4%( P<0.05)。给予 YL-0919可显著增强树突复杂性。结论YL-0919的抗抑郁作用与保护海马齿状回锥体神经元树突结构可塑性,增强树突复杂性有关。
夏晖刘艳芹薛瑞王真真赵楠张黎明杨日芳陈红霞李云峰
关键词:抑郁海马树突
小鼠海马齿状回过表达18ku转位蛋白对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小鼠海马齿状回18 ku转位蛋白(TSPO)过表达对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影响,为TSPO成为药物潜在新靶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海马齿状回每侧微注射携带TSPO基因的慢病毒(LV)(2×108TU·m L-1),以致TSPO过表达(LV-TSPO)。第12,14和16天进行小鼠高架十字迷宫、爬梯实验、明暗箱实验检测焦虑样行为,第18和21天进行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行为绝望模型检测抑郁样行为;行为学实验结束,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海马注射孔周围3 mm组织内TSPO蛋白水平和四氢孕酮含量。结果小鼠海马齿状回微注射慢病毒后12 d,小鼠跨格数和站立次数无明显改变;与LV组相比,LV-TSPO组显著增加小鼠进入中心区时间(14±4 vs 25±12,P<0.05);显著增加小鼠进入开臂次数和开臂时间的百分比〔(13±8)%vs(26±18)%,P<0.05;(6±6)%vs(27±6)%,P<0.05)〕;显著减少小鼠站立次数(21±7 vs 12±5,P<0.05);显著增加小鼠进入明箱的次数和时间〔18±8 vs(26±7)s,P<0.05;72±36 vs(191±90)s,P<0.05〕,提示海马齿状回TSPO过表达小鼠表现出显著的抗焦虑样行为作用;与LV组相比,LV-TSPO组明显减少小鼠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94±33 vs(36±20)s,P<0.01;137±36 vs(90±37)s,P<0.05〕,提示海马齿状回TSPO过表达小鼠表现出显著的抗抑郁样作用。与LV组相比,小鼠海马齿状回TSPO过表达可导致海马注射孔周围3 mm组织四氢孕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小鼠海马齿状回过表达TSPO具有显著的抗焦虑、抗抑郁样的行为学效应,且TSPO介导的四氢孕酮水平升高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李雷蒋湘云孙树峥郭颖龚洁张黎明王恒林李云峰
关键词:海马齿状回抑郁
18ku转位蛋白选择性配体YL-IPA08对皮质酮诱导BV-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2017年
目的探讨18 ku转位蛋白TSPO选择性配体YL-IPA08对皮质酮诱导BV-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性TSPO配体YL-IPA08 1~100 nmol·L^(-1)和(或)TSPO拮抗剂PK11195 100 nmol·L^(-1)预处理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2 h,加入皮质酮200μmol·L^(-1)继续培养24 h,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SPO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四氢孕酮的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YL-IPA08 1~100 nmol·L^(-1)与阳性化合物AC-5216一样能降低皮质酮处理的BV-2细胞的凋亡率(P<0.01),且100 nmol·L^(-1)时作用最为显著,该作用能被PK11195 100 nmol·L^(-1)所拮抗(P<0.05)。细胞活性检测显示,YL-IPA08 100 nmol·L^(-1)时能显著升高细胞活性(P<0.01),PK11195 100 nmol·L^(-1)处理会拮抗该作用(P<0.01)。Western蛋白质印迹和ELISA法结果显示,YL-IPA08 100 nmol·L^(-1)时能显著增加皮质酮处理的BV-2细胞TSPO蛋白的表达(P<0.05)并显著升高培养液中四氢孕酮的水平(P<0.05),PK11195 100 nmol·L^(-1)显著逆转该现象,降低四氢孕酮的水平(P<0.05)。结论 YL-IPA08显著抑制皮质酮诱导BV-2细胞的凋亡,表现出对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增加TSPO蛋白的表达、升高四氢孕酮的水平密切相关。
蒋湘云张黎明夏登云孙树峥李雷郭颖龚洁张有志王恒林李云峰
关键词:细胞凋亡
Antidepressant,anxiolytic and anti-PTSD effects of YL-IPA08,a potent ligand for the transiocator protein(18 kDa)
<正>Aim:The translacator protein(18 kDa)(TSPO),previously called 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is the key ...
Li-ming ZHANGNan ZHAOZhi-Kun QIUWen-Zhi GUOZeng-Liang JINwen-wen ZHOUHong-xia CHENYou-zhi ZHANGYun-feng LI
关键词:ANXIOLYTICANTIDEPRESSANTNEUROSTEROIDS
文献传递
菊淀粉型巴戟天寡糖对慢性应激模型小鼠抑郁、焦虑样行为的改善及对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调节作用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菊淀粉型巴戟天寡糖(IOMO)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模型小鼠抑郁、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并探究其对CUS模型小鼠小肠上皮和脾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连续28 d给予小鼠CUS建立抑郁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US模型组、CUS+氟西汀(FLX)组和CUS+IOMO组。于应激首日开始每天1次ig给予IOMO 50 mg·kg^(-1)或FLX 10 mg·kg^(-1),连续给药28 d。在CUS造模前和结束时,采用蔗糖偏嗜实验(SPT)各检测1次小鼠蔗糖偏嗜度。CUS造模后,以开场实验(OFT)评价焦虑样行为;以强迫游泳实验(FST)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NSF)评价抑郁样行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小肠上皮和脾组织中Tr细胞数量。结果慢性应激28 d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US模型组小鼠在SPT中蔗糖偏嗜度显著降低(P<0.01);在OFT中进入中央区的累计次数和累计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5),表现出焦虑样行为;在FST中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在NSF中摄食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表现出抑郁样行为;小鼠小肠上皮和脾组织中Tr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与CUS模型组相比,CUS+IOMO组和CUS+FLX组小鼠抑郁样和焦虑样行为显著缓解,小肠上皮和脾组织中Tr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小肠上皮和脾组织中Tr细胞数目变化与蔗糖偏嗜度变化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5044和0.7267,P<0.05)。结论在CUS模型小鼠上,IOMO在表现出抗抑郁、抗焦虑作用的同时可增加小肠上皮和脾组织中Tr细胞的数目,这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机制之一。
王轶郭婷婷尹勇玉张黎明张纪岩李云峰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与认知功能被引量:8
2013年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胶质细胞,不仅为神经元提供能量和代谢的支持,而且在形成和维持血脑屏障、调节突触可塑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神经损伤和保护的双重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研究,从生理和病理调节两个方面综述星形胶质细胞对机体认知功能的影响。
郭文治李云峰米卫东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保护
18ku转位蛋白:焦虑症治疗的潜在新靶点被引量:3
2016年
焦虑症是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几年的研究表明,18×103(18ku)转位蛋白(TSPO)配体对情感性精神疾病,尤其是焦虑症有治疗作用。并且相比于传统的苯二氮卓艹类抗焦虑药物,TSPO配体具有起效快,副反应少且不易产生耐受性等优势。本文从TSPO的分子结构、体内分布、抗焦虑机制及其配体的近期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刘畅张黎明杨卫星李云峰龚晓健
关键词:焦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