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206)

作品数:30 被引量:542H指数:18
相关作者:吴淦国邓军张达杨立强杜杨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7篇成矿
  • 7篇矿床
  • 7篇成矿作用
  • 6篇地质
  • 5篇岩石
  • 4篇地质特征
  • 4篇岩浆
  • 4篇铁矿
  • 4篇金矿
  • 4篇矿集区
  • 3篇底侵
  • 3篇底侵作用
  • 3篇岩浆底侵
  • 3篇岩浆底侵作用
  • 3篇岩石包体
  • 3篇岩体
  • 3篇硫化物
  • 3篇流体
  • 3篇矿田
  • 3篇矿物

机构

  • 24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南大学
  • 2篇长春科技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韩国忠南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信...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忠南大学

作者

  • 10篇吴淦国
  • 7篇张达
  • 7篇邓军
  • 7篇杜杨松
  • 6篇秦新龙
  • 6篇杨立强
  • 5篇楼亚儿
  • 4篇余金杰
  • 4篇彭润民
  • 4篇邵拥军
  • 4篇臧文拴
  • 4篇彭省临
  • 3篇李铉具
  • 3篇毛景文
  • 3篇王建平
  • 3篇孙忠实
  • 2篇田世洪
  • 2篇车勤建
  • 2篇刘爱华
  • 2篇尹京武

传媒

  • 4篇矿床地质
  • 4篇地球科学(中...
  • 4篇地学前缘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现代地质
  • 2篇矿产与地质
  • 2篇Acta G...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南工业大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11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 6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芜地区凹山和太山铁矿床中磷灰石Sr同位素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9
2003年
太山铁(磷)矿床和凹山铁矿床中磷灰石^(87)Sr/^(86)Sr值介于0.7071~0.7073,同辉长闪长(玢)岩、龙王山组粗安岩和大王山组安山岩Sr同位素初始比(0.7040~0.7077)基本接近。说明磷灰石由壳幔同熔型中基性岩浆不混溶和分异作用所形成,而磷灰石中熔融包裹体和气液二相包裹体共存表明,磷灰石由矿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充填、交代作用所形成。
余金杰
关键词:铁矿床磷灰石岩浆分异作用交代作用
大型矿山接替资源定位预测的途径及其研究意义被引量:14
2005年
讨论了大型矿山接替资源定位预测研究的重要性,并从理论上、技术上、经济效益上以及实践上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指导思想、技术路线、方法和基本途径。
邵拥军彭省临吴淦国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3年
地球科学在研究远古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人类对于太空的观测程度也不断提高 ,加深了对类地行星的认识 ,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太阳系中的火星和金星可能存在已经绝灭了的生命。慧星和小行星对地球的多次撞击有能力导致严重的环境效应及生命大灭绝。行星的演化可能有两种模式 :冷的星团加热及热的星云冷却。火星上存在与地球壳体非常相似的沉积岩 ,说明有流动水存在的可能。较高地热的太古代地壳热流输出被认为是认识地壳构造特性的关键。晚太古代会聚与离散大陆边缘的对比研究表明太古代板块运动与年轻的板块构造旋回在样式及幕次方面都没有根本的区别。元古代大陆的增生是由于元古代源于地幔的板块构造及产生于地幔的热柱构造导致新生成分的加入而造成的。裂谷、盆地、推覆及伸展、火山侵入作用是显生宙大陆增生的主要因素。
叶玉江吴淦国张达
关键词:地球类地行星构造格架元古代大陆增生显生宙
宁芜玢岩铁矿磷灰石的稀土元素特征被引量:29
2002年
文章分析了宁芜玢岩铁矿 4种产状磷灰石的稀土元素组成 ,并与Kiruna型铁矿和斜长岩、苏长岩及钛铁霞辉岩中磷灰石的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产地和母岩不同的矿床中 ,它们的磷灰石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一致 ,以轻稀土富集和Eu负异常明显为特征 ,属陆相岩浆成因。前 3种产状磷灰石的ΣREE变化于 30 31.48×10 -6~ 12 0 80× 10 -6,第 4种产状磷灰石的ΣREE仅为 195 8× 10 -6,反映岩浆演化到热液的晚期阶段成矿溶液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尽管辉长闪长玢岩与磷灰石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一致 ,但辉长闪长玢岩无Eu异常或有弱Eu正异常 ,代表它们的地幔源区低氧逸度的还原环境 ,或反映氧逸度较高情况下的分离结晶作用。不混溶作用形成的矿浆在冷凝过程中 ,Eu2 + 优先被透辉石捕获 。
余金杰毛景文
关键词:玢岩铁矿磷灰石稀土元素矿浆内生金属矿床铁矿床
40Ar-39Ar Dating of Albite and Phlogopite from Porphyry Iron Deposits in the Ningwu Basin in East-Central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被引量:21
2004年
40Ar-39Ar dating of albite from the Meishan and Taocun iron deposits yields plateau ages of 122.90±0.16 Ma and 124.89±0.30 Ma, and isochron ages of 122.60±0.16 Ma and 124.90±0.29 Ma, respectively. Phlogopite from the Zhongshan-Gushan ore field has a plateau age of 126.7±0.17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127.21±1.63 Ma. Analysis of regional geo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region suggests that the porphyry iron deposits were formed as a result of large-scale lithosphere delamination and strong sinistral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The copper, molybdenum and gold deposit system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region was formed during the stress transition period of the eastern China continent.
YUJinjie MAOJingwen
关键词:金云母
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被引量:40
2000年
基于成矿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 ,认为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研究是地球科学跨世纪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 ,进而提出这一领域的研究主题和关键问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阐释其重要意义 ,指出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研究以构造演化、流体活动及区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不均一性为基础 ,通过变形 -流动高温高压实验及计算机数值模拟再现成矿作用过程和机理 ,解析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特征 ,揭示成矿界面时 -空演化规律 ,建立成矿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 -反馈耦合成矿的定量模型 .这是深化矿床成因认识的重要基础和实现科学找矿的有效途径 ,对地球系统科学和大陆动力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
邓军杨立强孙忠实彭润民陈学明杜子图
关键词:构造体制转换成矿动力学
胶东金矿集中区岩石圈结构与深部成矿作用被引量:27
2000年
利用胶东及其邻区 1∶2 0万重力异常和 1∶10万航磁异常探测资料 ,结合地震各向异性研究成果 ,解析其三维岩石圈结构 .在此基础上 ,综合深部结构和矿床地质特征 ,探讨深部作用与成矿动力学 ,深化矿床成因认识 ,为科学找矿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表明 ,壳幔结构的不均一性制约着成矿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反映在其结构、构造和演化等多个方面 .矿集区为地幔隆起带的坳陷区 ,幔坳与幔隆接触部位成矿强度大 ,幔隆区的局部隆起部位成矿强度小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花岗岩变薄部位与变质岩的接触带上 ;印支中晚期郯庐断裂带深切上地幔 ,通过壳 -幔相互作用 ,将含矿流体系统输运到更高的层位 ,发生蚀变、矿化作用 .艾山岩体所处构造部位的特殊性 ,反映了它可能是壳幔岩浆对流侵位中心 .
杨立强王光杰张中杰邓军赵爱华王建平
关键词:地球物理场岩石圈结构深部作用成矿动力学胶东矿集区
剪切蚀变与物质迁移及金的富集——以胶东矿集区为例被引量:23
2000年
运用定量计算和计算机模拟与传统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胶东矿集区中剪切构造变形和围岩蚀变与物质迁移及金矿富集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在剪切 -蚀变作用过程中 ,各种物质组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迁移 ,存在较大的流体 /岩石比值 ,体积应变为增加型 .成矿作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剪切挤压 -拉张构造作用引起的成矿元素活化→运移→富集 .成矿早期 ,形成以包体金为主的贫矿石 ;成矿晚期 ,形成含裂隙金和多金属细脉的富矿石 .
邓军方云杨立强丁式江肖荣阁彭润民王建平
关键词:成矿作用
成矿流体运动系统与金质来源和富集机制讨论被引量:30
2000年
以吉林和山东地区大型、超大型金矿为例 ,从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 ,系统研究其成矿作用的起点 (岩石—岩浆—流体间的物理化学作用 )和终点 (矿富集于断裂复合处或交汇部位 ) ,以及成矿流体在运动中的渗透、振荡、气—液态交替、流速的突变及多层次循环流体的萃取、沟通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 ,巨量金质来源和富集的关键取决于各层次流体循环系统间的沟通 ,地幔富 C-H-O流体循环系统、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循环系统、浅—表部 (主体位于浅部地壳和主体位于海底 )富硫流体循环系统3个层次的流体相互沟通、混合 ,导致流体循环持续时间增长 ,萃取围岩有用元素增多 ,成矿元素丰度升高 ,并最终形成金矿集中区。
邓军孙忠实杨立强陈学明肖荣阁杜子图
关键词:流体运动金矿床成矿流体
花岗质岩石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3
2003年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花岗质岩石中的岩石包体研究的部分成果,重点论述了利用花岗质岩石中的岩石包体研究岩浆底侵作用、内生成矿作用、岩浆混合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等方面的主要进展。
杜杨松车勤建秦新龙楼亚儿
关键词:花岗质岩石岩石包体岩浆底侵作用内生成矿作用区域变质作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