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608)

作品数:19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叶冬青李向培潘海峰倪进东徐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狼疮
  • 11篇红斑
  • 11篇红斑狼疮
  • 10篇系统性红斑
  • 10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抗体
  • 4篇细胞
  • 4篇SLE患者
  • 3篇肾炎
  • 3篇自身抗体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免疫
  • 3篇抗DSDNA...
  • 3篇狼疮肾
  • 3篇狼疮肾炎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遗传易感
  • 2篇遗传易感性

机构

  • 19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合肥市疾病预...

作者

  • 19篇叶冬青
  • 5篇李向培
  • 4篇潘海峰
  • 3篇倪进东
  • 3篇徐建华
  • 2篇苏虹
  • 2篇王茜
  • 2篇张克春
  • 2篇章群
  • 2篇李文先
  • 2篇潘发明
  • 2篇陈国平
  • 2篇姚曦
  • 2篇陈红
  • 1篇方雪晖
  • 1篇李梅
  • 1篇陶金辉
  • 1篇廖芳芳
  • 1篇陈琳洁
  • 1篇韩慧

传媒

  • 5篇中华风湿病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09
  • 1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受体ⅡB和ⅢA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q23-24)免疫球蛋白受体ⅡB和ⅢA基因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人类1q23区域FcγRⅡB和ⅢA基因多态性,采用家系内关联性分析(FBAT),对95个中国汉族SL核心家系的FcγRⅡB和ⅢA基因中13个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析,SLE诊断采用1997年美国风湿学所修定的标准。结果单位点SNP遗传关联性分析,在FcγRⅡB基因中只有rs10917661和rs1050501,在FcγRⅢA基因中只有rs403016和rs428888与SLE存在遗传易感性;而且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在FcγRⅡB中50Ter-225Thr及FcγRⅢA中72Arg-118Asn两个单倍型与SLE遗传易感性有关,但在两个基因中没有发现有意义的单倍型。结论在中国汉族SLE家系中存在FcγRⅡB和FcγRⅢA基因与SLE有遗传关联的单倍型;同时两个基因在SLE的发病中可能独立地发挥遗传易感作用。
潘发明张克春李向培徐建华陈红廖芳芳夏果叶冬青
关键词:单核苷酸疾病遗传易感性
狼疮模型鼠体内氧化/抗氧化指标与抗dsDNA抗体水平以及肾脏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狼疮样模型小鼠体内的氧化/抗氧化状态,及其与抗dsDNA抗体以及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氧化/抗氧化指标,ELISA法测定血浆抗dsDNA抗体浓度。应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狼疮模型鼠与正常对照组间氧化/抗氧化指标以及干预组与非干预组间氧化/抗氧化指标以及自身抗体指标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机体氧化/抗氧化指标与抗体指标间相关性。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肾脏的病理改变,并比较干预组和非干预组间病理改变的差异。结果狼疮模型鼠的丙二醛高于正常对照组(t=4.92,P<0.01),其抗dsNDA抗体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t=6.53,P<0.01),而总体抗氧化能力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t=-4.15,P<0.01)。丙二醛和抗dsDNA抗体呈现正相关(r=0.647,P<0.05)总体抗氧化能力与抗dsDNA抗体呈现负相关(r=0.877,P<0.01),总体抗氧化能力与丙二醛呈现负相关(r=0.773,P<0.01)。干预组丙二醛低于非干预组(t=-2.46,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干预组的肾脏病变程度轻于非干预组。结论狼疮模型鼠体内氧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高;狼疮模型鼠体内氧化程度与抗dsDNA抗体水平以及肾脏病变之间存在相关性。
金伟方雪辉苏虹叶冬青
α辅肌动蛋白/抗α辅肌动蛋白抗体在狼疮肾炎中的致病作用
2008年
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并发症,LN的发生与患者血清中IgG型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IgG型抗dsDNA抗体能够与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特异性结合,并且可能导致细胞融和、增殖等改变。这提示IgG型抗dsDNA抗体可能是通过系膜细胞表面的某种受体抗原而发生交叉结合反应,从而介导该抗体对系膜细胞的影响和对肾脏的致病作用。
赵薛飞潘海峰叶冬青
关键词:致病作用狼疮肾炎蛋白抗体辅肌动蛋白抗DSDNA抗体系膜细胞
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α(IFN-α)水平升高,并且在淋巴细胞和组织中出现大量IFN诱导应答基因。含有核酸的免疫复合物作为IFN—α的诱导物,结合外源性因素的作用,可激活体内依赖Toll样受体(TLR)和不依赖TLR等多条信号通路,刺激产生更多的IFN-α,形成恶性循环,启动和维持SLE的自身免疫过程。
李连红叶冬青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IFN-ΑI型IFN
IgG型抗dsDNA抗体及其亚型与狼疮肾炎临床和病理关系探讨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比较狼疮肾炎(LN)患者和非LN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gG抗dsD-NA抗体及其亚型的分布,探讨抗dsDNA抗体与LN病理间的关系,为LN的早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选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的SLE患者,病例组又分为LN和非LN两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IgG型抗ds-DNA抗体及其亚型,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清IgG型抗dsDNA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1.16,P<0.001),但是SLE非LN患者与LN患者相比,血清IgG型抗dsDN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21,P=0.885)。血清IgG1(χ2=5.35,P=0.021)和IgG2(χ2=5.24,P=0.022)在非LN的SLE患者与LN患者两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血清IgG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55),两组间均未检测到血清IgG4亚型。血清总IgG抗dsDNA抗体与狼疮肾炎活动性指标和慢性指标有关,在其亚型中,仅见IgG2亚型与狼疮肾炎活动性指标有关,而未见各亚型与慢性指标有关。结论IgG1和IgG2升高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且IgG2与其活动性呈正相关,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在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价值。血清抗dsDNA抗体与LN临床活动性指数相关,可以作为LN活动的指标。
王茜潘海峰李文先叶冬青
关键词:狼疮肾炎
脂质和蛋白质过氧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脂质和蛋白质过氧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0例SLE患者与60名正常对照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动度、丙二醛(MDA)和蛋白质羰基的浓度,分析氧化,抗氧化指标与SLE病情活动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狼疮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SOD活动度显著降低(P〈0.01),MDA和蛋白质羰基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不同疾病活动度的SLE患者MDA、蛋白质羰基、SO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体的过氧化状态与SLE患者病程中出现的肾脏损伤和心血管病变存在一定联系。氧化航氧化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氧化,抗氧化指标与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SOD活动度的降低,MDA和蛋白质羰基浓度的升高提示SLE患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机体过氧化状态与SLE疾病活动和临床表现显著相关。
章群叶冬青
关键词:脂质过氧化作用
病理性自身抗体在狼疮肾炎中的致病作用
2008年
SLE是由于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破坏血管和细胞而导致的累及多系统损害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突出特点是患者血清中出现多种不同的自身抗体。狼疮肾炎是SLE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病死率。虽然不同的免疫和非免疫因素与狼疮肾炎的发病有关,但是大量证据表明,抗dsDNA抗体和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是狼疮肾炎发病机制的重要启动因素。本文分析病理性和非病理性抗体的异同,并对肾脏进行临床和组织学检测,评价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以此说明其致病和致肾炎的能力。
王茜叶冬青
关键词:狼疮肾炎自身抗体非病理性致病作用免疫复合物沉积抗DSDNA抗体
未成年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未成年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差异,为临床诊治及科研提供更多的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182例未成年SLE患者同2073例成人SLE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包括二者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疾病的治疗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等。结果与成人患者比较,未成年患者性别差异小,心动过速、蝶形红斑和光过敏的检出率及抗URNP抗体、抗Rib抗体、抗核抗体的检出阳性率高,但高舒张压、关节痛及胸膜炎的检出率及抗ds-DNA抗体、C反应蛋白检出阳性率低。与未成年治疗结局有关的指标有心动过速、体温升高、精神病、脑神经受损、发病情况等五项,与成人治疗结局有关的指标涉及发病及诊断、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等24项。结论未成年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别,影响未成年SLE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相对成人较少。
姚曦李向培徐建华倪进东张宁叶冬青
关键词:未成年成年人
蛋白质氧化损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蛋白质氧化损伤程度与疾病活动的关联。方法收集SLE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羰基、巯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酶(MPO)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蛋白质氧化损伤相关指标,ELISA法定性测定血浆抗-dsDNA抗体和抗核抗体的水平。结果SLE患者蛋白质氧化程度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质羰基浓度升高[(0101±0.033)nmol/mg、(0.061±0.019)nmol/mg,P〈0.01],蛋白质巯基浓度[(3.911±0.968)nmol/mg、(4.655±0.798)nmol/mg,P〈0.01]和T-SOD[(67.01±12.22)U/ml、(97.35±14.11)U/ml,P〈0.01]浓度降低,且与疾病活动相关指标有一定关联。抗-dsDNA抗体阳性组血浆蛋白质巯基浓度、T-SOD活性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处于疾病活动状态的SLE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蛋白质过氧化现象。且氧化损伤程度与疾病活动正相关,提示蛋白质氧化对于SLE慢性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是否有一定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章群叶冬青陈国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TLR-9在狼疮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
2007年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通过与配体结合能有效激活天然免疫进而获得特异性免疫。其中TLR-9与其特异性配体结合是导致狼疮发病的重要因素。对TLR-9与其配体的特征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其随后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B,T细胞的激活从而释放抗体和细胞因子的过程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发展特异性的干扰策略,从而提高狼疮的治疗水平。
吴欧叶冬青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天然免疫B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