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08JK187)

作品数:9 被引量:83H指数:4
相关作者:文琦延军平曹小星闫军辉丁金梅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煤炭
  • 2篇煤炭矿区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影响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运动员
  • 1篇占有量
  • 1篇人均耕地
  • 1篇人均耕地面积
  • 1篇人均粮食占有...
  • 1篇生态脆弱
  • 1篇生态脆弱区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与经...

机构

  • 7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温州大学

作者

  • 4篇曹小星
  • 4篇延军平
  • 4篇文琦
  • 3篇闫军辉
  • 1篇丁金梅
  • 1篇刘彦随
  • 1篇王建兴
  • 1篇张秀华
  • 1篇陈岚

传媒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3篇2010
  • 7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工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程度分析——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陕西省榆林市目前的水资源问题,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榆林市工业活动与地下水用量的资料分析,论述了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经济活动与地下水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榆林市工业总产值与工业用地下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77,北六县区尤为突出;工业用地下水量占到工业总用水量的55%。就空间而言,各地区工业生产对地下水的影响差异很大,工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最大的是府谷县,其次是靖边县,影响程度最小的是榆阳区。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陕北经济的发展,甚至成为了制约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瓶颈"。对此笔者提出了相关对策,为陕北经济与水资源的协调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曹小星延军平闫军辉
关键词:地下水
榆林市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榆林市近年来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从而出现的耕地资源利用问题以及粮食安全问题,本文选取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榆林市为研究区域,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榆林市1990~2007年耕地与粮食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榆林市耕地面积变化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990~1998年,处于稳定状态,平均在64万 hm2左右;1999~2002年,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下降幅度较大;2003~2007年,耕地面积处于新一轮的稳定期,平均稳定在51.5万 hm2.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人均粮食占有量在波动中上升;榆林市耕地压力指数处于波动中变化,但总体趋势一直大于临界值1,耕地压力很大,粮食问题处于不安全状态.
曹小星延军平闫军辉
关键词:耕地变化人均粮食占有量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耕地面积变化不安全状态
矿区生态捆绑发展模式的实施途径被引量:1
2009年
榆林市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这样一种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寻求一种产业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基于生态捆绑的发展模式、评价指标及其实施流程,提出了陕西省榆林市资源开发的新模式。
曹小星延军平闫军辉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其生态响应——以榆林市为例被引量:16
2010年
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G IS软件对榆林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其生态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5年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较快,耕地、林地、园地、城镇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分别达-0.46%,0.39%,0.09%,0.03%。1990—2005年榆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逐年增长态势,16年间增加了19.26亿元,同期耕地生态价值减少了8.19亿元,林地、草地生态价值分别增加了27.25和0.27亿元。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16年间靖边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了0.27亿元,其他各县均呈现增长态势。
文琦刘彦随王建兴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响应
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被引量:22
2010年
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陕北地区属于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其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区域生态稳定,以及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等诸多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对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94-2005年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基本保持在良好协调类型,呈现稳定的态势。协调发展度评价结果显示,1996年以前,该区域发展主要受经济滞后制约;1997-2003年表现为生态与经济同步协调状态;2004年以后,主要表现为生态滞后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丁金梅文琦
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主成分分析协调发展度
矿区生态捆绑发展模式——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难境地的解决途径。结果表明,在榆林矿区实施生态捆绑发展模式是实现矿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的有效方法,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双赢"的目标。
曹小星延军平
关键词:煤炭矿区
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评价被引量:8
2009年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生态压力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因子、资源与人类活动压力因子、农业生产压力与水资源压力的综合因子是影响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子;通过线性回归模拟分析发现,1994~2005年,榆阳、神木、横山、府谷4县(区)的生态环境综合得分分别以-0.10/a、-0.06/a、-0.04/a、-0.01/a的速率下降,而靖边和定边1999年后出现扭转,分别以0.09/a、0.08/a的速率呈现上升态势;从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空间变化分析,榆阳区在12年中生态环境综合平均得分为1.32,属潜在脆弱区,靖边和横山平均得分0.61和0.43,为轻度脆弱区,神木平均得分为-0.26,属中度脆弱区,府谷和定边平均得分为-1.14和-1.01,属重度脆弱区。结合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靖边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好转,而府谷生态环境状况逐步退化,且现状已不容乐观。
文琦
关键词: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矿区生态捆绑发展模式——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榆林市由于其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的制约,这里生态环境极端脆弱,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其矿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愈来突出。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难境地的解决途径。通过研究得出,在榆...
曹小星延军平
关键词:煤炭矿区
文献传递
NBA季后赛在比赛相持阶段运动员心理状态对进攻影响的研究
2009年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对NBA2006—2007赛季季后赛16支球队运动员在比赛相持阶段心理状态处于过度紧张和适度紧张时对球队配合和个人进攻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主客场是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2)运动员在心理过度紧张状态下比适度紧张状态下的个人进攻和配合进攻成功率都要低;3)运动员心理状态处于过度紧张时,采用突破或靠近篮下的得分方式调整心理状态比较有效;4)运动员在心理状态处于过度紧张时,在基础配合中以传切配合为主,其成功率最高;5)运动员心理状态过度紧张时对篮板球的保护和冲抢意识要明显低心理状态处于适度紧张状态下的运动员,快攻成功率也低于处于适度紧张状态。
陈岚张秀华
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研究的进展与趋势被引量:30
2009年
农村转型发展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就业与消费方式转变,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文章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和研究内容,讨论了农村转型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经历了1949-1978年制度转型背景下以生产力为重心的农村转型,1979-1993年体制转型背景下以经济为中心的农村波动发展,1994年以后发展理念和经济环境演变下的农村转型发展等三个阶段。由于各阶段农村发展的内外部条件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同一阶段内农村发展的研究重点也有所侧重。最后,从农村发展的宏观战略与理论及方法,农村耕地保护、占用补偿和粮食安全,农村工业化、城乡转型与统筹发展及功能区划分,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特色优势农业培育,新农村建设机制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文琦
关键词:农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