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1A302020205)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靳安民吴广森田京于博闵少雄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生物相容
  • 5篇生物相容性
  • 5篇生物相容性材...
  • 4篇羟基磷灰石
  • 4篇聚乳酸
  • 3篇羟基磷灰石类
  • 3篇颈椎
  • 2篇生物力学
  • 2篇左旋聚乳酸
  • 2篇聚乳酸类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有核细胞
  • 1篇乳酸
  • 1篇乳酸盐
  • 1篇乳酸盐类
  • 1篇生物力学研究
  • 1篇髓细胞
  • 1篇缺损
  • 1篇人工骨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靳安民
  • 6篇吴广森
  • 5篇田京
  • 3篇胡孔和
  • 3篇闵少雄
  • 3篇于博
  • 2篇赵卫东
  • 2篇童斌辉
  • 2篇吴强
  • 1篇胡国栋
  • 1篇张辉
  • 1篇闽少雄
  • 1篇郭琳琅
  • 1篇刘成龙
  • 1篇于博
  • 1篇柳晓秋
  • 1篇周初松
  • 1篇汤善华
  • 1篇袁岱军
  • 1篇梁伦高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由羟基磷灰石(HA)/左旋聚乳酸(PLLA)复合研制的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BCFC)植入椎间后重建颈椎稳定性及抗最初脱位趋向。方法在6具颈椎标本上,前路颈5-6分别植入BCFC和髂骨,三维运动稳定性实验测量运动范围;颈4-5分别植入BCFC和髂骨,拔出力学实验测试最大拔出阻力。结果BCFC组在前屈、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运动范围均较髂骨组减少,较髂骨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后伸状态下BCFC组和髂骨组较正常组运动范围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FC的最大拔出阻力平均为117.87N(最小值97.5N,最大值135.1N)较骼骨的57.65N(最小值48.6N,最大值68.2N)大,抗脱位趋向较髂骨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CFC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能重建颈椎稳定性,可满足颈椎椎间支撑融合的要求。
胡孔和靳安民吴广森吴强闵少雄刘成龙赵卫东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聚乳酸类生物相容性材料生物力学
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制作与基本性能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采用自行合成的羟基磷灰石(HAp)/左旋聚乳酸(PLLA)复合材料研制颈椎椎间融合器并对其基本理化性能进行检测,探索制备新型的颈椎椎融合器。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开环聚合法制备HAp和PLLA,按35/65质量比共混,经热压模铸加工成颈椎椎间融合器,检测样件的基本理化特征。结果HAp/PLLA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64g/cm3,热压后黏均相对分子量118.309ku,样件平均极限压缩强度为128MPa,E模量5.47GPa。结论HAp/PLLA复合材料是一种化学性能稳定、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活性材料,用其制作的椎间融合器能够达到颈椎椎间支撑融合的基本要求。
吴广森靳安民田京童斌辉袁岱军闽少雄于博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生物相容性材料颈椎不稳
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特征比较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比较一种自行合成的羟基磷灰石(HA)/左旋聚乳酸(PLLA)复合材料研制的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BioactiveCervicalFusionCage,BCFC)和自体髂骨的拔出阻力,以评价BCFC植入椎间后的最初脱位趋向。方法:在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上,行颈前路环锯减压后,分别植入BCFC和自体髂骨,测试植入物的最大拔出阻力。结果:在拔出试验中,BCFC的最大拔出阻力平均为117.87N(最小值97.5N,最大值135.1N)和自体骼骨的最大拔出阻力平均为57.65N(最小值48.6N,最大值68.2N)。结论:BCFC的空心螺柱状结构植入椎间后能提供较好的即刻稳定性,可防止最初脱位趋向,能够满足颈椎椎间支撑融合的要求。
胡孔和靳安民吴广森赵卫东闵少雄田京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乳酸盐类生物相容性材料颈椎椎间盘
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对人骨髓有核细胞毒性的实验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与人体骨髓有核细胞复合体体外培养时的细胞毒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3-03/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将自行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配制成不同浓度(4,2,1,0.5,0.1g/L)与来自临床志愿者骨髓的人体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复合体外培养,对照组单纯接种细胞。采用相差显微镜逐日观察细胞生长及与生物材料的附着情况。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于不同培养时间(2,4,6,8d)测定细胞增值率(以酶联仪上570nm处测吸光度值表示),以反映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复合材料对骨髓有核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①对照组及不同浓度(4,2,1,0.5,0.1g/L)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细胞培养溶液在培养2,4,6,8d时所测得光密度值均比较接近,差异无显著性(F=0.070~0.255,P=0.929~0.996)。②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形态学变化见骨髓基质细胞与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材料复合培养组早期可见培养板内细胞增多,少量细胞向材料移行贴附于材料周边,部分细胞直接贴附于材料表面,随复合培养时间延长,附着的细胞增多,无细胞衰老及异常分裂现象。结论:从形态学观察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对人体骨髓有核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未见明显细胞毒性。
于博靳安民吴广森汤善华梁伦高田京张辉柳晓秋胡国栋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骨髓细胞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研究现状及在脊柱融合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3年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在异位诱导骨而参与软骨形成,BMP可与胶原、珊瑚/胶原、无活性脱矿骨基质或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等载体材料合成BMP复合人工骨,共同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在脊柱外科,为寻找一种用于脊柱融合的最佳骨材料,也将目光转向了BMP复合的人工骨研究。
于博田京靳安民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脊柱融合骨缺损复合人工骨骨生长因子
人工可吸收颈椎融合器组织相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近10年颈椎融合器正逐渐成为颈椎病的治疗的首选融合手段。评价一种可降解的生物复合材料制成的颈椎融合器的毒性及组织相容性。方法:将复合材料分别植入12只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下及筋膜下,分别于4,8,12,16,20,24周取材,对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所有植入材料未发现过敏、动物死亡等并发症,材料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较轻,可以使组织细胞快速长入。结论:HA/PL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适宜的降解性及较高的机械强度,降解后力学丢失少,是一种有前途的颈椎融合器材料。
于博靳安民吴广森田京周初松童斌辉张辉郭琳琅
关键词:组织相容性颈椎病
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实验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前期实验已证实,以自行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复合材料研制的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进一步比较该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和髂骨块的三维运动稳定性,以评价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后重建颈椎稳定性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生物力学实验,于2003-08/11在南方医科大学全军及广东省重点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是利用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复合而成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提供(专利号为:03236843.7)。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C1~T1节段,均分为3组:正常组、髂骨组及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组。方法:在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的C5与C6椎间盘处,行颈前路环锯减压后,髂骨组及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组分别置入自体髂骨和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正常组为完整结构标本,不予进行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利用测量系统测量3组颈椎节段间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等三维运动范围。结果:在椎间盘切除椎间置入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后,在前屈、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运动范围均较椎间置入髂骨组减少,较髂骨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后伸状态下椎间置入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和髂骨置入物与正常组比较运动范围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后颈椎稳定性良好,置入椎间后较椎间置入髂骨稳定。
胡孔和靳安民吴广森吴强闵少雄赵卫东
关键词:聚乳酸类生物相容性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