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工业微生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梁亮邱雁临张茜茜李世杰黄金鹏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诱变
  • 3篇L-组氨酸
  • 2篇谷氨酸棒杆菌
  • 2篇发酵
  • 2篇棒杆菌
  • 1篇丁醇
  • 1篇诱变选育
  • 1篇诱变育种
  • 1篇育种
  • 1篇紫外线
  • 1篇嘌呤
  • 1篇氯化锂
  • 1篇井冈霉素
  • 1篇菌龄
  • 1篇发酵生产
  • 1篇发酵周期
  • 1篇复合诱变
  • 1篇复合诱变选育
  • 1篇高产菌
  • 1篇高产菌株

机构

  • 5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武汉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武汉科诺生物...

作者

  • 3篇邱雁临
  • 3篇梁亮
  • 2篇李世杰
  • 2篇张茜茜
  • 1篇汪秀芳
  • 1篇程意峰
  • 1篇黄金鹏
  • 1篇刘德超
  • 1篇朱永强
  • 1篇汪亮
  • 1篇邢广健

传媒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酿造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紫外线与氯化锂复合诱变选育L-组氨酸产生菌被引量:10
2008年
以一株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S6为出发菌株,利用氯化锂、紫外线进行诱变,通过实验证明氯化锂诱变剂量在1.2%时致死率达到82.4%,紫外线在照射30s时致死率达到81.8%。利用氯化锂诱变谷氨酸棒杆菌S6,所得菌株D3的L-组氨酸产量为243mg/L,比出发菌株提高10.5%;以紫外线做诱变S6,所得高产菌株U1产量256mg/L,比出发菌株提高8.5%;以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S6,所得菌株N1产量为251mg/L,比出发菌株提高13.6%,结果显示,经紫外线与氯化锂复合诱变后的菌株N1产L-组氨酸的产量最高,比氯化锂诱变后的菌株产L-组氨酸量提高3.1%,比紫外线诱变后的菌株产L-组氨酸量提高5.1%。
邱雁临梁亮汪亮
关键词: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L-组氨酸
利用甜高粱秸秆汁发酵生产丁醇、丙酮被引量:16
2008年
该试验以甜高粱秸秆汁作为生产丙酮、丁醇的发酵原料,从5种丙酮-丁醇菌中选出能够利用甜高粱秸秆汁且丁醇产量高的Bacillus acetobutylicum Bd3菌作为试验菌株,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为:糖度为10oBrix的甜高粱秸秆汁,玉米浆含量5 g/L,接种量6%(v/v),(NH4)2SO4 5 g/L,KH2PO4 0.4 g/L,CaCO3 6 g/L,温度32℃,pH6.8,丁醇产量达到10.29 g/L。
程意峰李世杰黄金鹏张茜茜汪秀芳
关键词:发酵丙酮丁醇
6-巯基嘌呤筛选L-组氨酸产生菌株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为得到L-组氨酸的高产菌株。方法:以谷氨酸棒杆(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S6为出发菌株,利用亚硝基胍进行多次诱变。结果:在6-巯基嘌呤(MP)的抗性梯度平板上挑取正突变菌株,发酵,最终挑出一株N13(MPr),可积累L-组氨酸561mg/L,比出发菌株提高45.34%。结论:利用结构类似物抗性平板MP筛选L-his高产菌株是可行的。
刘德超梁亮邱雁临
关键词:谷氨酸棒杆菌L-组氨酸诱变育种6-巯基嘌呤
井冈霉素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筛选被引量:7
2009年
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jinggangensis Yen)KN-16经紫外线、60Coγ射线、亚硝酸-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摇瓶发酵筛选得到一株井冈霉素A高产菌株F-101,该菌株产井冈霉素A含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3.5%。
张茜茜朱永强刘华梅丁咏梅李世杰
关键词:诱变
谷氨酸棒杆菌S_6产L-组氨酸发酵工艺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对L-组氨酸产生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培养基的最佳菌龄12h;菌种发酵周期60h。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分别为葡萄糖100g/L,硫酸铵40g/L,玉米浆15g/L,硫酸镁2g/L。最佳发酵条件为300mL摇瓶的装液量30mL,接入2.25mL液体菌种,pH 7.4,转速130r/min。将其应用于产生菌株S6,其L-组氨酸最高产量达到了577mg/L,比原发酵条件的222mg/L提高了160%。
邱雁临梁亮邢广健
关键词:发酵残糖菌龄发酵周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