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323)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亚卓王红云张鹏飞孙梅珍李庆国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科研究所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星形胶质细胞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前后的电生理功能鉴定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后是否具备神经元的电生理功能。方法 应用膜片钳技术,釆用全细胞记录方式.对由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的分化前、分化3d、分化7d的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电生理功能测定。结果分化前后的骨髓基质细胞未记录到内向Na^+电流,但成功记录到了静息膜电位,分別为:(-12.71±3.25)mV(n=7)、(-26.29±10.34)mV(n=7)、(-45.0±8.46)mV(n=6);刺激脉冲为40 mV时三组的外向延迟整流K^+电流分別为:(0.31±0.17)nA(n=7)、(1.34±0.59)nA(n=8)、(1.99±0.97)nA(n=7);刺激脉冲为-40 mV时的内向整流K^+电流为:(79±58)pA(n=7)、(260±150)pA(n=8)、(420±120)pA(n=7),伴随着分化时间的逐渐延长,两种K^+电流及膜电位逐渐增高。结论(1)骨髓基质细胞表达弱的外向延迟整流K^+电流及内向整流K^+电流可能是其特征性的电生理指标。(2)骨髓基质细胞经过星形胶质细胞的诱导能够向功能性神经元方向分化。
- 张宏伟张亚卓张海霞陈晓光王晓良于春江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分化电生理功能成年大鼠全细胞记录
-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促进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BMSCs移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等观察移植局部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变化。结果BMSCs移植后,局部凝血因子FⅧ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染色加深,出现血管样结构;局部微血管内膜较光滑,内皮细胞间可见紧密连接,细胞核形态较规则,基底膜较完整,微血管管腔受压缓解。结论BMSCs移植促进损伤区周围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损伤区局部微循环得以改善进而修复脑损伤。
- 张鹏飞张亚卓李庆国孙梅珍王红云何乐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脑损伤血管生成
- 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损伤局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脑损伤后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广泛空泡变,细胞器明显减少,并出现核固缩,血管壁破坏。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后微循环得到改善。结论脑损伤后出现微循环障碍是产生继发性脑缺血、脑水肿的病理基础。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促进了损伤区微循环的改善。
- 张鹏飞张亚卓李庆国孙梅珍王红云何乐
- 关键词:脑损伤超微结构骨髓基质细胞内皮细胞
- 星形胶质细胞诱导成年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能否在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方法采用新生鼠海马组织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与转染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MSCs)进行共培养,并分成三组:共培养组、共培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组、单纯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BDNF诱导分化组,在相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记录MSCs的诱导分化状况,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分化后的MSCs进行鉴定,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MSCs分化前后及星形胶质细胞的DNA含量。结果共培养第4天,部分MSCs已初步具备神经元形态:折光性强的锥形或圆形胞体及长的多极突起,免疫荧光染色呈微管相关蛋白(MAP-2a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DNA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诱导分化后第7天未发现有四倍体、六倍体细胞。结论(1)星形胶质细胞可以在体外诱导成年大鼠M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这种分化并不是由细胞融合引起的。(2)星形胶质细胞具有调控神经元的分化、促进神经元成熟的功能。
- 张宏伟张亚卓张海燕孙梅珍王红云李庆国张鹏飞
- 关键词:神经元样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成年
- 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样细胞对微血管新生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源内皮样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BMSCs源内皮样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BMSCs源内皮样细胞移植,通过ELISA、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等观察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BMSCs源内皮样细胞移植后,局部VEGF水平升高、凝血因子FⅧ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染色加深;局部微血管内膜较光滑,细胞核形态较规则,基底膜较完整,微血管管腔受压缓解。结论 BMSCs源内皮样细胞移植促进损伤区周围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损伤区局部微循环得以改善。
- 张鹏飞张亚卓万伟庆王红云何乐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内皮样细胞血管生成
- 骨髓基质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及微血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体外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及对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人BMSCs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共培养组、培养液组和对照组,观察BMSCs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微血管网状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培养液组和共培养组对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微血管形成均有促进作用,共培养组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BMSCs在体外促进内皮细胞的生长及微血管的形成。
- 张鹏飞张亚卓李庆国孙梅珍王红云何乐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微血管
- 成人脑血管内皮细胞在BMSC培养体系中的培养及鉴定
- 2008年
- 目的研究成人脑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及鉴定方法。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成人BMSC培养液中VEGF的含量;利用BMSC培养体系,体外分离培养成人脑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BMSC培养液中可检测到VEGF,其浓度随培养时间而增加;成人脑血管内皮细胞在第4代以前生长形状相对稳定,传代24h后细胞贴壁,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见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外观,免疫荧光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反应。结论本实验方法中脑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性状稳定,经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符合内皮细胞特性。
- 张鹏飞张亚卓孙梅珍王红云何乐
- 关键词:内皮细胞骨髓基质细胞
- 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与划痕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后的形态学观察
- 2004年
- 目的通过研究骨髓基质细胞(MSCs)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探索MSCs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MSCs和Wistar乳鼠海马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并将两种细胞共培养,然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状态,扫描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对照组为单一的MSCs与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共培养后第6天的MSCs、星形胶质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存活状态良好;超微结构观察显示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可见明显的微绒毛、长突起、丝状伪足,其周围及表面聚集大量的MSCs,二者关系密切,部分MSCs呈典型的神经元样外观,并与星形胶质细胞有类突触样结构形成。结论①MSCs与星形胶质细胞能够在体外相互促进生长;②星形胶质细胞具有调控神经元分化的功能。
- 张宏伟张亚卓于春江王耀明孙异临闫长祥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 bFGF、EGF诱导成人骨髓基质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成人肋骨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用bFGF和EGF作为诱导剂,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达血管相关性Ⅷ情况,并观察体外微血管网状结构的形成情况。结果经bFGF和EGF诱导后的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内皮细胞特征,血管相关性Ⅷ呈阳性表达,并且在体外可形成微血管样结构。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bFGF和EGF诱导下,可以分化为内皮细胞。
- 张鹏飞张亚卓李庆国张宏伟万伟庆孙梅珍王红云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人骨髓基质细胞BFGFEGF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