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13A610152)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义强邓猛张占辉袁修华张志杰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太原科技大学聊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机床
  • 3篇激光强化
  • 2篇导轨
  • 2篇遗传算法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曲面
  • 2篇人工神经
  • 2篇人工神经网络
  • 2篇铸铁
  • 2篇网络
  • 2篇铣削
  • 2篇显微硬度
  • 2篇模具钢
  • 2篇灰铸铁
  • 2篇激光
  • 2篇激光技术
  • 2篇工神经网络
  • 2篇工艺参
  • 2篇光技术

机构

  • 10篇浙江大学
  • 6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作者

  • 9篇王义强
  • 3篇邓猛
  • 3篇袁修华
  • 3篇张占辉
  • 3篇张志杰
  • 2篇王晓军
  • 2篇杨林霖
  • 2篇韩子渊
  • 2篇谷岩
  • 2篇闫国琛
  • 1篇李淑娟
  • 1篇邱红钰
  • 1篇胡斌峰
  • 1篇刘立君
  • 1篇骆海波
  • 1篇郭建杰

传媒

  • 2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机械工程师
  • 1篇中国激光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激光技术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兵工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精度保持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设计了机床进给系统的精度保持性试验,对其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整个寿命期的精度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基于AMSAA模型的非齐次泊松过程理论,对定位精度随累积跑合行程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函数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跑和初期,进给系统处于磨合期,随着跑合次数的增加失效率逐渐降低;当跑合次数超过300次后,失效率趋于稳定,进给系统进入稳定期;实现了精度保持性与可靠性理论的结合,并验证了定位精度预测公式的可靠性。
王义强胡斌峰杨林霖
关键词:精度保持性可靠性AMSAA模型
圆环面铣刀高速铣削S50C模具钢的工艺参数研究
2014年
为了探究高速铣削过程中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方法对常用模具钢S50C进行高速铣削试验,测量了使用圆环面铣刀铣削加工时不同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行距、刀具倾角下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预测与工艺参数优选模型,并且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用于切削加工前表面粗糙度的预测与工艺参数的优选,同时也为其他材料加工工艺参数的研究提供了方法。
王义强闫国琛袁修华谷岩杨林霖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高速铣削工艺参数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曲面薄壁零件的仿形装夹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大型自由曲面的薄壁件在加工中易发生变形的问题,提出了结构模块化仿形定位/支撑,真空吸附夹紧的装夹理念——夹具定位/支撑面与被加工曲面的某几个局部区域保持一致,真空吸附保证这些区域夹紧力均匀。文中建立了曲面薄壁件的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对薄壁件进行变形预测。通过ANSYS的APDL语言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寻优途径,实现定位/支撑模块所需数量最少、布局方式最优的状态。
张志杰韩子渊张占辉郭建杰
关键词:NURBS曲面APDL语言遗传算法
刀具形状及工艺参数对模具钢NAK80高速切削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建立等效二维高速切削有限元模型,对影响模具钢NAK80切削过程的因素进行研究。通过Johnson-Cook材料本构方程描述材料特性,切屑的分离采用基于断裂力学的几何—物理分离准则,用修正的库伦摩擦定律表征前刀面与工件的接触状态。对不同刀具前角、切削速度、切削深度下的高速切削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不同参数下切屑形态、切削力与切削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合理的选择刀具前角、切削速度与切削深度,可以优化切屑形态,降低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对切削过程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义强闫国琛王晓军邱红钰
关键词:切屑形态切削力切削温度
激光强化机床导轨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提高机床导轨的耐磨性能和工作寿命,应用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对用于机床导轨的灰铸铁材料表面进行强化处理,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激光处理后的形貌、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变化,采用磨损量对比测试了激光处理表面和常规处理表面的耐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的横截面区域可分为熔凝区、相变区、热影响区和基体四部分。激光处理区表面硬度较常规处理(485~545 HV)有显著提高,最高达980 HV。当测试距离达到30000 m时,激光处理试样的耐磨性能较常规处理提高约1倍,这是激光处理区晶粒超细化,硬度提高和石墨球综合作用的结果。
王义强邓猛袁修华张占辉张占辉
关键词:机床导轨灰铸铁激光表面改性显微硬度
激光强化灰铸铁导轨的微观组织及磨损性能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激光加工导轨试样的工艺参数,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对试样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硬度测试,并在油润滑下与常规处理试样进行了磨损性能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电流对硬化深度影响最显著,然后依次为扫描速度、脉宽和频率,优化后的激光加工参数:扫描速度为0.25mm/s,电流为150A,脉宽为10ms,频率为7Hz。激光加工试样熔凝区分布有球状石墨,相变区晶粒尺寸较熔凝区更细小,分布更均匀;硬度较常规处理有显著提高,其分布无变化梯度。当循环次数达38000时,激光加工试样较常规处理试样耐磨性提高约1倍。
邓猛王义强谷岩袁修华闫国琛
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强化导轨参数优化显微硬度
高速铣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预测被引量:17
2014年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工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利用圆环面铣刀对模具钢NAK80进行了高速铣削试验,测量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将试验结果与人工智能中的BP神经网络结合,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用于预测不同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行距、刀具倾角时被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并通过MATLAB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了表面粗糙度预测软件。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及其封装后的软件可用于加工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预测。
王义强闫国琛王晓军邓猛
关键词:高速铣削表面粗糙度人工神经网络
自由曲面薄壁类零件的仿形装夹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大型自由曲面的薄壁件在加工中易发生变形的问题,提出结构模块化仿形定位/支撑,真空吸附夹紧的装夹理念,即由夹具定位/支撑点包络的曲面与被加工曲面的形状保持一致,真空吸附保证这些区域夹紧力均匀。开发曲面薄壁件的夹具系统模型,提出关于曲面薄壁零件等效刚度的概念。通过ANSYS的APDL语言和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寻优途径,实现定位/支撑模块所需数量最少、布局方式最优的状态,从而提高薄壁件的等效刚度。通过对曲面工件进行模拟仿真,证明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李莲星李淑娟王义强张志杰孟泽华郭正才
关键词:航空航天NURBS曲面APDL语言
多轴激光强化机床精度分析及后处理应用
2016年
为满足模具行业对激光强化设备的需求,研制了一台多轴激光强化机床。在普通三轴数控机床基体的基础上,对原机床主轴部位进行改进,加入两个旋转轴、激光器及CCD观察系统。采用激光干涉仪对机床运动轴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进行测量和补偿,分析机床各运动轴的运动和激光加工的特点,结合UG NX后处理编辑工具对多轴激光强化机床的后处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补偿后机床的定位精度不大于0.05mm,重复定位精度为±0.02mm。根据现有模具,运用研制的UG NX后处理进行编程,导入到机床中,实现了激光表面强化处理。这一结果证明了试验激光加工机床及后处理的可行性,对普通机床升级到激光加工设备是有帮助的。
郭正才王义强叶国云袁修华刘立君任衍涛
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干涉仪
仿生非光滑表面对对磨副的损伤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激光处理技术在灰铸铁表面加工了4种具有非光滑形态的试样,对比研究非光滑形态对对磨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非光滑表面对对磨副的损伤机理与光滑试样不同,为非光滑表面凸起对对磨副的微观切削作用。非光滑表面对磨副的磨损质量均远大于未处理试样的对磨副,以对磨副磨损质量为评价指标,条状、环状、点状和网状对对磨副的损伤作用依次减小,损伤最小的网状对磨副其质量损失仅为等面积比下的条状对磨副的55.66%,在相同的单元体面积比和几乎相同的显微硬度条件下,通过调整单元体的形态可以有效地减轻对对磨副的损伤作用。这是由于不同形态的非光滑表面在磨损过程中的载荷分配机制不同。
张占辉王义强叶国云韩子渊张志杰骆海波
关键词:非光滑表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