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0802127C)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范云燕秦剑秋刘海燕黄莉林新勤更多>>
- 相关机构: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南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8~2009年南宁市季节性H1N1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1基因变异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8~2009年度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结果,探讨其季节性H1N1亚型流感病流行情况和HA1基因变异规律及进化趋势。方法根据流感病原学监测和疫情挑选2008~2009年中分离到的季节性H1N1亚型毒株20株(每年10株),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病毒HA基因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利用VectorNTI 9.0分析处理,并与WHO推荐疫苗株进行比对,用Mage 4.1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2008~2009年南宁市季节性流感流行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H1N1成为2008年度的优势毒株。进化树分析表明,南宁市2008~2009年毒株被分为2个分支(Ⅰ和Ⅱ),A/Solomon/3/2006和A/Brisbane/59/2007分别分布在分支Ⅰ和Ⅱ内。对H1N1HA1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20份毒株二硫键和糖基化位点比较保守,受体结合位点(RBS)和抗原决定簇位点相对活跃,其中RBS 188、189、222、224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与A/Solomon/3/2006相比,2008年毒株抗原决定簇存在4个氨基酸的替换并且分布在两个抗原决定簇区域,2009年毒株除A/nanning/473/2009外,抗原决定簇区氨基酸变异未达到4个。结论南宁市2009年H1N1流感病毒HA1基因特性与A/Brisbane/59/2007疫苗株接近,2008年毒株与两疫苗株相比变异较大,这可能是导致2008年南宁市H1N1亚型流感病毒流行强度明显增加的原因。
- 范云燕刘海燕林新勤秦剑秋黄莉覃巍巍
- 关键词:H1N1血凝素类基因变异
- 南宁市2007~2009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NA基因变异分析
- 2012年
- 目的对2007~2009年度南宁市流行性感冒病毒NA序列分析,阐明NA基因变异和进化特征。方法提取2007~2009年30株(每年10株)H3N2亚型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病毒NA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利用VectorNTI9.0对测序结果分析处理,并与WHO推荐疫苗株进行比对,用Mage 4.1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南宁市2007~2009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被分为3个分枝,其中疫苗株A/Wisconsin/67/2005独立形成一个分支(类群Ⅰ),A/Brisbane/59/2007与2007年毒株(除339外)形成类群Ⅱ,2008和2009年毒株聚集成类群Ⅲ。NA基因在质尾区域、极性跨膜区、柄部区域有个别毒株个别位点发生了替换。抗原区域328~336替换频率较高,2008年毒株抗原位点更活跃。A/nanning/242/2007在酶活性位点发生了D151E替换,可能导致NA对扎纳米韦和奥斯他韦的轻微耐药性;A/nanning/242/2007、A/nan ning/561/2008分别在非活性位点N234D,在G286D的替换则可能影响NA介导的病毒粒子的释放从而影响NA蛋白的活性。结论南宁市2007~2009年毒株NA均发生了较大变异,当年疫苗株均滞后南宁流行株。
- 范云燕刘海燕林新勤秦剑秋黄莉覃巍巍
- 关键词:流感病毒H3N2神经氨酸酶基因分析
- 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变异规律方法采用狗肾传代细胞法对流感病毒进行分离培养,提取病毒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NA基因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WHO全球流感疫苗株序列进行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并采用MEGA 4.0构建系统进化树,计算遗传距离。结果 NA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表明,南宁市2007年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株被分为4个分枝,其中大部分病毒株位于分枝Ⅰ和分枝Ⅱ中。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NA没有发生氨基酸的缺失与插入,总体上比较保守,NA的酶活性中心、二硫键和糖基化位点基本保持不变。NA不同抗原决定簇变异频率不同,L370S变异出现在多数病毒株中。非结构功能位点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情况,其中K249E变异是导致分枝Ⅱ出现的主要因素。结论 NA基因的这些特性为流感的防控以及NA抑制剂药物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刘海燕范云燕林新勤秦剑秋黄莉覃巍巍
- 关键词:H3N2亚型神经氨酸酶
- 2008—2009年南宁市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潜在的抗原位点和抑制剂耐药位点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2008—2009年南宁市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探讨NA基因潜在的抗原位点和活性位点(抑制剂耐药性位点)变异规律。方法提取2008—2009年20株H1N1流感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病毒NA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通过CTLPred软件预测NA基因上潜在的抗原位点,并对NA分子进化和其重要功能位点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将20株H1N1流感病毒毒株与北半球疫苗推荐株A/Solomon/3/2006和A/Bris-bane/59/2007构建进化树,NA进化树共分成3个类群,10株2008年H1N1流感病毒毒株聚集成分支Ⅱ,10株2009年毒株与疫苗株A/Brisbane/59/2007聚集成分支Ⅰ,A/Solomon/3/2006则独立形成1个分支(Ⅲ)。2008年毒株抗原位点替换频率较高,相对于A/Solomon/3/2006氨基酸替换分布在不同的3个区域的3个位点,分别是N64H、Y100H、L367I;2009年度的毒株抗原决定簇位点相对保守。在已知NA的酶活性位点中,2009年所有毒株均在275位点发生了H>Y的突变,而这种变异在2008年的毒株中未有出现。结论 A/Solomon/3/2006落后于2008年毒株,A/Brisbane/59/2007对应的疫苗在2009年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大量H275Y耐药株的出现提示在流感病毒监测中应密切关注其耐药位点的变异。
- 范云燕刘海燕石健秦剑秋黄莉覃巍巍
- 关键词:流感病毒H1N1神经氨酸酶抗原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