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地质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07109011-K006)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韩乃仁陈贵英赵元龙罗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地质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三叶虫
  • 2篇蜕壳
  • 2篇寒武纪
  • 2篇寒武系
  • 1篇志留纪
  • 1篇卷曲
  • 1篇WU
  • 1篇INDICU...
  • 1篇LU
  • 1篇REED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作者

  • 3篇陈贵英
  • 3篇韩乃仁
  • 1篇罗瑞
  • 1篇赵元龙

传媒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桂林工学院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罗王冠虫(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1979)的再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标本采自湖南省永顺县万民乡志留系下部Llandovery统Telychian阶秀山组上部,几乎全部为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Wu,其中有20多块头、胸、尾相连的完整标本。研究发现,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 Wu具有十分特殊的头部构造,其面线前支横切头鞍前叶中前部,头鞍前叶前部由两个自由颊额叶和一个双头刺组成,头鞍前叶前侧角在自由颊上。双头刺即背-腹边缘板,位于头甲背面头鞍前部。背沟在头部前侧角与边缘沟弧形相连,无头鞍前沟。头鞍后部收缩、向前膨大并逐渐变平,3对头鞍沟位于头鞍后侧最窄处,其中后2对横越头鞍,前面1对不相连。头甲前部光滑,中后部有稀疏的小瘤,两侧有许多小陷坑,边缘分布有规则的三角形短刺。唇瓣五边形,中心体凸,鼻状凸起明显。胸甲长方形,宽大于长,胸节11节。第7胸肋为大肋节,外端膨大,向后伸出大肋刺。尾甲大,三角形,尾轴分节40节以上,尾肋由15—16个肋节组成。尾肋刺发育,尾腹边缘窄,位于尾肋刺之下,无尾边缘。Coronocephalus gaoluoensis的面线型式完全可以与Coronocephalus rex和"Senticucullus"对比,属于Encrinuridae科的特殊亚科。
陈贵英韩乃仁罗瑞
关键词:WU三叶虫志留纪
寒武纪三叶虫Sinoproceratopyge kiangshanensis Lu的卷曲与蜕壳
2009年
标本为Sinoproceratopyge kiangshanensis Lu的未成年体(分节期),采自浙江江山碓边寒武系芙蓉统排碧阶最上部Sinoproceratopyge kiangshanensis带。标本明显卷曲,除大部分胸节被压于头甲之下,其余保存较好。自由颊与固定颊明显裂开,并略有错位,推测为一正在蜕壳的标本,卷曲属蜕壳过程中的行为。因头大尾小,胸节数不多,认为其有完全卷曲的能力,可能属半螺旋型卷曲。与美国密苏里寒武系芙蓉统三叶虫和中国辽宁复洲湾Stephanocare的卷曲进行了比较讨论,认为与美国密苏里寒武系芙蓉统三叶虫的卷曲相似而与辽宁复洲湾Stephanocare的卷曲不同。
陈贵英韩乃仁
关键词:寒武系三叶虫卷曲蜕壳
寒武纪三叶虫Oryctocephalus indicus(Reed,1910)的蜕壳被引量:5
2008年
描述了产于黔东南剑河县中寒武统凯里组中上部的19块中寒武统底部标志化石——印度掘头虫Oryctocephalus indicus(Reed,1910)蜕壳标本,其中大部分缺失头盖,其余外壳保存完好.对其蜕壳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蜕壳程序如下:头甲以小于90°角下弯,导致背壳沿头、胸接合处裂开;面线张开,自由颊与头盖裂开;虫体恢复平伸状态,头盖旋转;三叶虫携老壳向前爬行,并将已与自由颊和胸甲裂开的头盖顶翻于头甲前方;虫体继续向前爬行,并将头盖扒向两侧;虫体向前爬行并不断颤动,最终脱掉老壳.被脱掉的老壳胸尾相连,腹边缘-唇瓣板与自由颊基本位于原位,与'Phacopid式蜕壳'或'Salter式埋藏'明显不同.
陈贵英韩乃仁赵元龙
关键词:三叶虫蜕壳INDICUS寒武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