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482)

作品数:13 被引量:384H指数:9
相关作者:刘常富李小马何兴元陈玮赵桂玲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沈阳城市森林
  • 3篇绿量
  • 2篇三维绿量
  • 2篇景观格局指数
  • 2篇景观指数
  • 2篇公园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公园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多样性
  • 1篇信息系统
  • 1篇行政区
  • 1篇游憩
  • 1篇破碎化
  • 1篇网络
  • 1篇网络分析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污染物净化

机构

  • 13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篇刘常富
  • 8篇李小马
  • 6篇陈玮
  • 6篇何兴元
  • 4篇赵桂玲
  • 3篇郭蕊
  • 2篇徐文铎
  • 2篇李玲
  • 1篇赵爽
  • 1篇李京泽
  • 1篇吕东梅
  • 1篇孙冉

传媒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辽宁林业科技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6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网络分析的沈阳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被引量:208
2009年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自然景观元素,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园的休闲游憩功能倍受关注。以沈阳为例,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结合道路和人口分布分析了沈阳及其各行政区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和服务状况。结果显示:(1)网络分析法较缓冲区法更能准确地评价城市公园的可达性,两个服务评价指标(服务面积比和服务人口比)较传统的统计指标更能准确地反映城市公园的服务情况;(2)通过网络分析,研究区仅有19.47%的面积和43.41%的市民能够在15min内步行到达公园,沈阳城市公园数量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3)市区城市公园分布和服务情况好于郊区。沈河区、和平区和皇姑区城市公园可达性最好,东陵区、铁西区和大东区次之,于洪区和浑南新区可达性最差。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能够准确评价城市公园可达性,并可用于城市其它服务设施(学校、超市、医疗机构等)的可达性研究。研究获得了沈阳城市公园空间分布和服务状况的准确资料,为沈阳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李小马刘常富
关键词:城市公园可达性网络分析GIS
基于RS与GIS的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被引量:20
2009年
在RS和GIS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借助各种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定量分析,研究了1992—2006年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中,政策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92—2001年间,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加大;2001—2006年间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发生了相对较大的转变,破碎化程度得到缓解。5种城市森林景观类型中,生态公益林的变化最为合理,风景游憩林、生产经营林居中,附属林和道路林的变化最不合理。
刘常富孙冉李小马何兴元陈玮
基于模拟景观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指数选取被引量:34
2009年
基于现实的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模拟了4个景观格局梯度,并选取了1个与之相应的现实景观格局梯度,分析了28个景观格局指数在各梯度对景观破碎化和景观斑块形状复杂性的反映,从而筛选出描述这两种景观格局特征的适宜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斑块密度(PD)和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在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化方面表现出较规律的变化趋势,斑块密度随破碎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斑块面积随破碎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小;面积加权平均周长面积比(PARA_AM)在描述景观斑块形状复杂性方面与景观格局梯度相吻合,且随斑块形状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景观斑块形状的复杂性.
刘常富李京泽李小马何兴元陈玮
关键词:景观格局指数景观破碎化
沈阳城市森林绿量测算被引量:30
2007年
借助ARC/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平面量推算平面量”的方法,测算了沈阳市城市森林的绿量.结果表明:沈阳市城市森林不同类型单位面积绿量以风景游憩林最高,为3·86m2·m-2;生态公益林最低,为2·27m2·m-2;城市森林分布区单位面积绿量为2·99m2·m-2;城区单位面积绿量为0·25m2·m-2.沈阳城市森林总体绿量约为1·13×108m2·其中,附属林为4·15×107m2,占36·64%;生态公益林2·72×107m2,占23·99%;风景游憩林2·20×107m2,占19·38%;道路林1·84×107m2,占16·20%;生产经营林0·43×107m2,占3·79%.经检验,平面量推算平面量方法测算精度达到91·81%(α=0·05).
刘常富何兴元陈玮赵桂玲徐文铎
关键词:绿量
沈阳城市森林固碳和污染物净化效益差异初探被引量:36
2008年
城市森林效益是城市森林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为寻求城市森林效益差别的原因,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沈阳三环内城市森林213块样地进行实地每木调查,在基于CITYgreen模型基础之上对城市森林所产生的碳密度、固碳率以及污染物净化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等密度等胸径条件下城市森林效益基本趋于多层林>复层林>单层林;平均树高与碳密度之间以及平均树高与污染物净化量之间基本呈现"S"曲线关系;在平均胸径相等的低密度条件下,城市森林效益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混交林随着年龄的增长随密度的增加效益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株树木碳密度和污染物净化量均与单株树木三维绿量之间呈现幂函数关系;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和污染物净化量变化趋势为附属林>风景游憩林>生态公益林>生产经营林>道路林;而固碳率为生态公益林>风景游憩林>生产经营林>附属林>道路林。
刘常富赵爽李玲李小马何兴元陈玮
关键词:固碳污染物净化
沈阳城市公园游憩压力被引量:16
2009年
在GIS支持下,结合距离衰减模型和Voronoi图估算了沈阳城市公园的游憩压力。结果表明:沈阳城市公园总游憩压力城郊差异不明显,西北区游憩压力大于东南区,以中山公园、新华公园、劳动公园、市府广场和万柳塘公园最高;城市公园单位面积游憩压力城郊差异明显,以新华公园、市府广场、八一公园、沈海园和枫露公园最高。距离衰减模型和Voronoi图相结合能克服单一使用距离衰减模型或Voronoi图的弊端,是城市公园游憩干扰强度鉴别的有效方法;研究获得了沈阳城市公园的相对游憩压力大小资料,为其优化建设和管护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李小马刘常富吴微
关键词:城市公园城市游憩VORONOI图
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以沈阳城市森林为例被引量:10
2009年
基于沈阳市2006年QuickBird卫星影像,以城市森林为对象,从景观和斑块类型水平研究了25个常用景观格局指数在细粒度范围(粒度边长<30 m)的粒度效应。结果显示:(1)25个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响应可分为3类:单调上升或下降、u型或n型变化和无规律变化。(2)5种城市森林类型对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表现出2种趋势:以小斑块为主的附属林和道路林随粒度增加斑块数量急剧减少,相应指数变化幅度较大;以大斑块为主的风景游憩林、生产经营林和生态公益林,景观格局指数对斑块数量变化不敏感,但随粒度增加斑块面积增加,引起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和有效格网大小等指数较大变化。(3)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尺度检测图的拐点,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适宜粒度为5 m。
李小马刘常富
关键词:景观格局指数
沈阳城市森林三维绿量模拟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5
2008年
刘常富何兴元陈玮赵桂玲徐文铎
关键词:三维绿量
基于GIS的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真彩航片对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斑块平均值以风景游憩林最大,达到1.85hm2;生产经营林次之,为1.34hm2;生态公益林、道路林和附属林的斑块平均面积较小;不同城市森林类型均以小斑块为主,总体比例超过90%,中斑块以上类型分布偏少,大斑块以上所占比例仅为1%左右。各类型多样性指数与景观斑块破碎化均以附属林最高,道路林次之,生态公益林居中,生产经营林较低,风景游憩林最低;各类型所受的人为干扰程度相近,在边缘上的差别不大,而形状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以风景游憩林最大,生态公益林和生产经营林居中,道路林和附属林最小。各类型要发挥城市森林的景观效应,只有在各方面分别改进,才会达到理想效果。
郭蕊王均喜刘常富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沈阳不同城市森林类型物种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样方法调查了沈阳市5种城市森林类型200个样方的木本植物分布,对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城区的物种多样性以风景游憩林最高,并且与其他类型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附属林的多样性表现次之,与其他类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道路林、生态公益林和生产经营林之间的物种多样性之间没有极显著差异,但存在部分显著差异,其中生态公益林的物种多样性最低。沈阳城市森林各类型之间树木分布较为均匀,各类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物种的丰富度。
刘常富赵桂玲郭蕊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