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2002)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杨益民王昌燧洪川蒋洪恩谷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雕刻
  • 1篇遗址
  • 1篇玉器
  • 1篇三维重建
  • 1篇牛奶
  • 1篇西周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免疫
  • 1篇奶制品
  • 1篇ELISA
  • 1篇测定法
  • 1篇出土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新疆文物考古...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杨益民
  • 2篇王昌燧
  • 1篇罗武干
  • 1篇肖体乔
  • 1篇蒋洪恩
  • 1篇王宁
  • 1篇邓峰
  • 1篇谷舟
  • 1篇洪川

传媒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古代牛奶残留物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古代牛奶残留物研究是国际科技考古界的热点方向之一,分析方法主要有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和蛋白质免疫性分析,但国内相关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利用商品化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对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苏贝希遗址出土的黑色块状残留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牛酪蛋白,可见该残留物可能为牛奶制品或掺杂了牛奶,这说明最迟在公元前3到5世纪牛奶就已出现在我国新疆先民的食谱中。分析手段的成熟,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古代牛奶残留物的快速检测。
洪川蒋洪恩杨益民吕恩国王昌燧
关键词:ELISA奶制品
显微CT在早期釉砂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周倗国出土釉砂珠为例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同步辐射显微CT、XRD和EDXRF对西周倗国墓地出土的一枚釉砂开展无损分析,探讨该枚釉砂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此釉砂珠的石英胎质较为致密,胎料为研磨很细的石英颗粒,与西方釉砂的内部结构相差较大,暗示该样品不是从西方输入。此釉砂珠的制作工艺为,首先围绕圆柱形内芯制作石英胎,然后施釉,烧制后去除内芯;这种工艺可能受当时青铜器铸造工艺和原始瓷制作工艺的影响。显微CT无损分析釉砂的内部结构的优越性,显示其在釉砂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谷舟谢尧亭杨益民王宁肖体乔王昌燧
关键词:三维重建
砣具配合解玉砂雕刻玉器纹饰的可能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但古代文献中关于玉器加工工艺的记载甚少。人们只能借助模拟实验和加工痕迹的显微分析,来解读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至迟出现于商代的砣具,是一种旋转加工工具,它可显著提高玉器表面纹饰的加工效率。以往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利用砣具雕刻玉器表面纹饰(雕花)时,其锯片的硬度远低于玉石的硬度,必须添加解玉砂来辅助雕刻。然而,本文的模拟实验表明,即使不使用解玉砂,硬度低于玉石的铁锯片也能为玉器雕花;同时发现使用砣具配合解玉砂并不利于雕花操作,因此对于古代用砣具配合解玉砂来雕花的观点需要审慎解释。再者,古代也有硬度能达到或超过软玉(摩氏硬度为6-6.5)的钢,这种钢砣使用时更无需添加解玉砂。此外,显微分析表明,用现代金刚砂锯片雕花会留下独特的加工痕迹,应可作为鉴伪证据。
邓峰罗武干杨益民
关键词:玉器雕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