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121102)

作品数:61 被引量:1,127H指数:19
相关作者:吕家珑党廷辉李菊梅徐明岗刘文兆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9篇土壤
  • 21篇施肥
  • 11篇磷素
  • 10篇土壤磷
  • 9篇长期施肥
  • 8篇土壤磷素
  • 8篇
  • 7篇植被
  • 7篇农田
  • 7篇黄土高原
  • 6篇玉米
  • 6篇肥力
  • 5篇有效性
  • 5篇土壤肥力
  • 5篇微生物
  • 5篇不同施肥
  • 5篇长期定位试验
  • 4篇养分
  • 4篇水分
  • 4篇全磷

机构

  • 40篇西北农林科技...
  • 1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宁夏农林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甘肃农业职业...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汉中市农业科...

作者

  • 20篇吕家珑
  • 15篇党廷辉
  • 13篇李菊梅
  • 8篇徐明岗
  • 7篇刘文兆
  • 5篇戚瑞生
  • 5篇谷思玉
  • 5篇戚龙海
  • 5篇杨绍琼
  • 4篇马义兵
  • 4篇张红
  • 4篇马瑞萍
  • 4篇逄焕成
  • 3篇王俊
  • 3篇张翠荣
  • 3篇陈小燕
  • 3篇李玉义
  • 3篇郭胜利
  • 3篇陈留美
  • 3篇徐温新

传媒

  • 9篇植物营养与肥...
  • 9篇干旱地区农业...
  • 8篇中国土壤与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化肥工业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土壤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环境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16篇2008
  • 1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旱塬冬小麦水分利用特征及对施肥的响应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揭示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相关指标的研究发现:增施氮肥降低了小麦生育前期的叶片WUE,而提高了小麦生育后期的叶片WUE,并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叶面积指数(LAI),而增施磷肥效果不明显。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从而提高了相应的生物量WUE和产量WUE;增施磷肥对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生物量WUE和产量WUE的提高不明显。生物量、产量、LAI和相应的生物量WUE、产量WUE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通过施肥提高了小麦的LAI,进而提高了群体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戚龙海党廷辉陈璐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施肥旱地叶面积指数冬小麦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新垦淡灰钙土土壤肥力质量被引量:50
2008年
通过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新垦淡灰钙土的化学、物理、生物学性质,并从中挑选出10个能反映土壤肥力质量特性的定量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淡灰钙土开垦前以及开垦后不同施肥处理进行了综合评分,然后用欧氏距离最短距离法对其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淡灰钙土经过开垦、灌溉、种植农作物,土壤肥力质量提高;开垦后不同施肥处理比较,单施有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化肥土壤肥力质量较高,N、P以及与其他化学肥料配施次之,单施N肥与不施肥较差。
陈留美桂林国吕家珑王重光李政中王增孙榕
关键词:土壤肥力质量新垦淡灰钙土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我国东部河网地区土壤与河道底泥对磷的吸附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通过等温吸附、动力学吸附和热力学吸附模拟试验对我国东部河网地区稻田土壤与河道底泥对P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对稻田土壤与河道底泥对P的等温吸附拟合程度最好,Freundlich方程次之,Temkin方程最差。稻田土壤和河道底泥的吸附常数K值分别为0.82和0.95,表明河道底泥吸附P的能力要强于稻田土壤。无论是稻田土壤还是河道底泥,对P的吸附都存在着快吸附和慢吸附两个过程。稻田土壤与河道底泥对水体P的吸附主要发生在0~2h之内,2h以后基本达到了一种慢吸附直至平衡过程。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河道底泥对P的吸附速率比稻田土壤大,Elovich方程为描述P动力吸附的最优模型。P的热力学吸附结果表明,温度对河道底泥和稻田土壤吸附P都有明显的影响,但比较而言,温度对河道底泥吸附P的影响较大,也就是说,河道底泥更容易发生对P的吸附反应。
王丽香吕家珑庄舜尧胡正义
关键词:土壤底泥
新垦淡灰钙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玉米产量的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通过设置在宁夏红寺堡灌区开垦4 a的淡灰钙土上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新垦淡灰钙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不同处理相比,化肥配合羊粪效果最好,单施羊粪次之,单施化肥最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极显著,各处理作用效果的排序为:氮磷+羊粪>氮磷锌钾>氮磷锌>氮磷>氮>羊粪>不施肥,氮磷+羊粪处理与单施氮肥和单施羊粪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化肥与有机肥羊粪配合施用既能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又能使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因此是新垦淡灰钙土施肥的最佳选择。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新垦地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陈留美吕家珑桂林国王世荣刘娜娜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量碳玉米产量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坡地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选取黄土高原4种典型植被:柠条、马铃薯、苜蓿和枣树,与裸地作比较,对自然表层土壤中磷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磷含量0.55~0.85g/kg,速效磷含量2.402~5.920mg/kg,均处于较低状态;无机磷含量占全磷的60.76%~90.85%,在各无机磷形态中,以Ca—P(79.37%)为主,几乎没有闭蓄态磷(O-P);不同无机磷形态的比例顺序是:O—P〈Ca2-P〈Al-P〈Fe—P〈Cas—P〈Ca10-P,其中柠条林地的Ca2-P和Ca8-P无机磷最高,其次是枣树,马铃薯和苜蓿几乎相等。相关分析表明,Ca2-P和Ca8-P与速效磷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Ca2-P和Cas—P是土壤速效磷的主要来源。
张素霞吕家珑杨瑜琪符孟虎
关键词:无机磷形态典型植被黄土高原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41
2009年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有显著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都有显著作用,但施用化肥只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至28.1g·kg-1,与试验开始时相比只提高了42%。凡施用牛粪能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最高增加到41.6g·kg-1,比试验开始时提高了91%;有机肥氮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效果优于化肥氮,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比化肥处理提高了30%和16%。而施入的有机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土壤全磷、速效磷提高较少,施入的化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多,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提高幅度较大。与有机肥相比,化肥提高土壤全磷30%,提高速效磷115%。【结论】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产和提升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
张国荣李菊梅徐明岗高菊生谷思玉
关键词:长期定位试验施肥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坡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季节性变化被引量:11
2008年
应用稀释平板法对夏季和秋季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坡地土壤0-2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不同植被下土壤中微生物总体比较丰富,数量差异较大,排序为刺槐林地〉荒坡地〉柠条林地〉苜蓿地〉耕地;同一植被下各类菌群数量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2)夏季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总量明显比秋季多。(3)秋季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比夏季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夏季土壤中细菌数量比秋季土壤中细菌数量多。
张文婷吕家珑来航线王延平张海杨婷
关键词:微生物区系植被
长江中下游地区高产稻田施肥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根据对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湖北五省19个高产稻田产量、施肥、耕作制度及农田管理调查,研究高产稻田施肥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高产田N、P2O5和K2O最佳施用量分别约为461、130和430 kg/hm2,水稻年产量平衡在16 893 kg/hm2左右;水旱轮作高产田N、P2O5和K2O最佳施用量分别约为200、145和250 kg/hm2,作物年产量平衡在13 000 kg/hm2左右,其中水稻产量为9 500 kg/hm2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高产田N∶P2O5∶K2O最佳施肥比例约为1∶0.28∶0.85,水旱轮作高产田N∶P2O5∶K2O最佳施肥比例约为1∶0.72∶1.23。
张国荣谷思玉李菊梅徐明岗
关键词:高产稻田施肥比例
不同磷效率玉米自交系根系形态与根际特征的差异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三室根袋栽培试验,对3种磷高效型和3种磷低效型的玉米自交系在2种不同磷水平下的植株生物量、吸磷量、根系形态、根际pH值以及根际磷酸酶进行研究,比较不同磷利用率基因型玉米自交系的根系形态及根际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磷情况下,磷利用率高的玉米自交系其植株生物量中的根干重、植株的吸磷量、根系形态中的根尖数与根长以及根际磷酸酶的活性方面均高于磷利用率低的玉米自交系。植株的根部干重:磷高效的1号品种(hp1)显著高于磷低效的2号品种(lp2),hp2显著高于lpl、lp2、lp3;hp1、hp2的地上部与根系的吸磷量均显著高于lp2、lp3。hp1、hp2根尖数、根长显著高于磷低效型的lp2、lp3。hp1、hp2、hp3根际土壤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lp2、lp3。其他指标如植株地上部分干重、pH值,磷高效型玉米自交系也存在一定优势。所有品种中hp2与lp3的差异最为显著。
于兆国张淑香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根系特征生物量
外源磷对土壤无机磷的影响及有效性被引量:19
2007年
通过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典型土类15年长期定位试验的CK和NPK处理以及原始土壤中无机磷组分的分析,研究施磷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原始土壤中闭蓄态磷和Ca10-P占无机磷比例大,土壤磷有效性低;在不施外源磷条件下连续耕作,各个土类的无机磷总量均逐年减少,其中主要是Ca2-P、Al-P和Fe-P明显降低;长期施用磷肥提高了土壤无机磷总量(TIP)和各组分的含量,其中以Ca2-P、Al-P和Fe-P提高比例显著,而O-P和Ca10-P提高的比例少。说明累积在土壤中的肥料磷多以有效性较高的形态存在。
李中阳李菊梅徐明岗吕家珑孙楠
关键词:无机磷组分有效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