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K02A02)

作品数:22 被引量:119H指数:7
相关作者:彭双清王以美张立实廖艳闫长会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四川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毒性
  • 10篇细胞
  • 7篇毒死蜱
  • 5篇硫磷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组学
  • 4篇细胞毒
  • 4篇细胞毒性
  • 4篇肝毒
  • 4篇肝毒性
  • 3篇低剂量
  • 3篇毒理
  • 3篇毒理学
  • 3篇毒性作用
  • 3篇药物
  • 3篇有机磷
  • 3篇小鼠
  • 3篇利福
  • 3篇利福平
  • 3篇联合毒性

机构

  • 20篇军事医学科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四川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26篇彭双清
  • 7篇王以美
  • 7篇闫长会
  • 6篇卢春凤
  • 4篇廖艳
  • 4篇郝卫东
  • 4篇赵君
  • 4篇张立实
  • 4篇焦利飞
  • 3篇檀德宏
  • 3篇郭家彬
  • 3篇刘密凤
  • 2篇连勇
  • 2篇李宁
  • 2篇颜贤忠
  • 2篇黄琼
  • 2篇魏雪涛
  • 2篇阳海鹰
  • 2篇何俊
  • 2篇谭小华

传媒

  • 3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卫生研究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经济发展方式...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6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烟肼利福平两药联用致大鼠肝脏损伤的基因表达谱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抗结核病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两药联用对大鼠肝脏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为两药联用组与对照组,前者灌胃给予异烟肼(400 mg·kg-1)和利福平(100 mg·kg-1),后者灌胃给予等体积0.9%Na Cl溶液,连续14 d。以c DNA微阵列技术研究异烟肼和利福平两药联用对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根据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探讨异烟肼和利福平两药联用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机制。结果:利福平组与对照组杂交的表达差异基因共55条,其中上调基因36条,下调基因19条,功能已知基因25条,已知功能基因主要包括一些与肝药酶活性、三大物质代谢、肝脏功能和抗氧化作用等相关的基因。结论:异烟肼和利福平两药联用可导致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明显变化,这对阐明异烟肼和利福平两药联用的肝损伤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廖艳彭双清张立实
关键词:异烟肼利福平基因表达谱肝毒性
3R原则及毒理学替代法与化学品安全性评价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700多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化学物质超过7万种,包括工业化学品、农药、环境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及医用化学品等。并且每年还有1000多种新化学物质进入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彭双清
文献传递
抗结核药物异烟肼肝毒性时效关系的代谢组学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异烟肼灌胃后不同时段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和血浆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连续经口灌胃0、50、100、200和400mg.kg-1异烟肼3、7、14d,收集给药前24h及给药期间每天24h的尿液,测定质子核磁共振(1HNM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毒性研究方法显示异烟肼在较高剂量、较长给药时间(7d以上)时表现出肝毒性,并且有较好的时间-效应关系。对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显示各组动物代谢谱各不相同,随着给药时间的变化,大鼠尿液1HNMR谱发生一定改变,代谢谱的改变与常规毒性检测指标相符且更灵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尿样1HNMR谱葡萄糖和牛磺酸显著增加,2-酮戊二酸和柠檬酸显著降低。结论大鼠尿液1HNMR代谢轨迹与异烟肼毒性作用时间密切相关,异烟肼引起的肝毒性与线粒体功能受损、三羧酸循环中能量代谢异常及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代谢组学分析在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廖艳彭双清颜贤忠张立实
关键词: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技术异烟肼肝毒性
毒死蜱低剂量重复染毒致雄性大鼠生殖毒性及其可能机制
目的:研究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CPF)低剂量长期染毒致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为染毒组(1、5、10mg/kg)和溶剂对照组,连续染毒16周后测定大鼠血清睾酮(T...
焦利飞闫长会彭双清
关键词:毒死蜱生殖毒性精子
文献传递
低剂量毒死蜱重复染毒诱发雄性大鼠生殖毒性及其机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毒死蜱(CPF)低剂量重复染毒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ig给予CPF 1,5和10 mg.kg-1,每日1次。连续染毒12周后取大鼠附睾和睾丸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进行组织病理学、精子数量以及活力及畸形率等检查,测定睾丸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和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PF染毒大鼠睾丸脏器系数显著升高,精子数及精子活力降低,精子畸形率显著升高(P<0.05),睾丸AKP和γ-GT活性抑制明显。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睾丸曲细精管疏松和生精细胞减少。CPF染毒组生精细胞凋亡增加(P<0.05)。Fas/FasL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 CPF低剂量重复染毒能够诱导雄性大鼠生殖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Fas/FasL受体途径而引起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有关。
焦利飞闫长会赵君贾栗何俊彭双清
关键词:毒死蜱生殖毒性细胞凋亡FAS/FASL
农药敌匹硫磷和残杀威与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联合暴露对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农药敌匹硫磷和残杀威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对细胞吞噬功能毒效应的联合作用方式.方法 采用荧光微球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以吞噬百分率(PP)和吞噬指数(PI)为检测指标,观察无细胞毒性剂量的敌匹硫磷和双酚A、残杀威和双酚A联合暴露(受试物分别按等毒性比混合)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功能的影响.敌匹硫磷与双酚A联合暴露终浓度分别为(0.4+0.1)、(3.6+0.7)、(36.2+7.2)、(43.4+8.7)、(52.1+10.4)、(62.5+12.5)、(75.0+15.0)μg/ml;残杀威与双酚A联合暴露终浓度分别为(0.2+2.0×10-2)、(2.4+0.2)、(23.7+2.0)、(35.6+3.0)、(53.3+4.4)、(80.0+6.7)、(120.0+10.0)μg/ml.以剂量-效应关系为基础,选择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敌匹硫磷与双酚A、残杀威与双酚A剂量分别进行2×2完全析因实验,分析敌匹硫磷与双酚A、残杀威与双酚A的联合作用方式.结果 在联合暴露条件下,与对照组[PP为(23.6±2.2)%;PI为0.36±0.03]相比,敌匹硫磷+双酚A各剂量组[(52.1+10.4)、(62.5+12.5)、(75.0+15.0)μg/ml]均能提高细胞的PP[(29.0±1.4)%,t=3.89,P〈0.05;(30.2±2.3)%,t=4.74,P〈0.05;(35.0±3.4)%,t=8.21,P〈0.05]和PI(0.43±0.03,t=3.86,P〈0.05;0.41±0.02,t=2.95,P〈0.05;0.46±0.03,t=5.34,P〈0.05)水平;而残杀威+双酚A各剂量组[(35.6+3.0)、(53.3+4.4)、(80.0+6.7)、(120.0+10.0)μg/ml]则降低细胞的PP[(20.6±1.1)%,t=-3.00,P〈0.05;(20.2±1.0)%,t=-3.42,P〈0.05;(19.4±1.3)%,t=-4.23,P〈0.05;(18.8±2.1)%,t=-4.81,P〈0.05]和PI(0.31±0.01,t=-4.75,P〈0.05;0.31±0.01,t=-4.58,P〈0.05;0.30±0.01,t=-4.92,P〈0.05;0.27±0.02,t=-7.80,P〈0.05)水平.选择敌匹硫磷[60.0μg/ml,PP为(28.5±3.4)%,PI为0.49±0.07]与双酚A[12.0μg/ml,PP为(35.7±2.7)%,PI为0.67±0.07]、残杀威[48.0 μg/ml,PP为(28.1±2.2)%,PI为0.48±0.04]与�
谭小华黄琼杨杏芬李志李宁黄俊明郭翔郝卫东
关键词:残杀威双酚A
羟基脲对大鼠胚胎的肢芽和中脑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羟基脲(抗肿瘤药)对大鼠胚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大鼠胚胎的中脑和肢芽细胞,用微团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羟基脲对其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羟基脲对中脑细胞和肢芽细胞的半数增殖抑制浓度(IV50)分别为5.90、2.48μg·mL-1,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D50)分别为2.01、0.67μg·mL-1。羟基脲对胚胎中脑和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羟基脲对发育期神经母细胞和肢芽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羟基脲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四肢畸形的作用机制之一。
刘密凤彭双清王以美阳海鹰闫长会
关键词:羟基脲中脑微团培养
毒理学替代法研究进展
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是评价外源性化学物质对接触者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最终为控制化学物质的危害、加强化学物质的管理提供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化学物质日益增多,传统的毒理学评价方法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几十年来,随着实验动物使...
彭双清
文献传递
抗结核病药物利福平致大鼠肝脏损伤的基因表达谱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抗结核病药物利福平对大鼠肝脏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福平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利福平(100 mg.kg-1)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14 d。以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利福平对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根据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探讨利福平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机制。结果:利福平组与对照组杂交的表达差异基因共19个,其中上调基因11个,下调基因8个,功能已知基因18条,主要包括一些与肝药酶活性、氧化应激和特异性免疫等相关的基因。结论:利福平可导致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明显变化。该研究对阐明利福平的肝损伤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廖艳彭双清张立实
关键词:利福平基因表达谱肝毒性
敌敌畏、乐果和马拉硫磷诱导HepG2细胞DNA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评价敌敌畏(dichlorvos,DDVP)、乐果(dimethoate,DM)和马拉硫磷(malathion,Mal)3种常用有机磷农药单独及两两组合下诱导HepG2细胞DNA损伤效应,并阐明联合作用模式。方法:3种有机磷农药分别单独染毒HepG2细胞4h,联合效应研究采用析因设计分别在高剂量水平和低剂量水平下将3种农药两两混合染毒,同时设溶剂对照(DMSO作用4h)和阳性对照(0.5μmol/ml重铬酸钾染毒2h),染毒结束后进行彗星试验,采集图像并用CASP软件分析,选择尾部DNA百分比、彗星尾长(tail length,TL)和Olive尾矩(Olive tail moment,OTM)表示DNA损伤强度。结果:3种有机磷农药单独作用时,较高剂量组的尾部DNA百分比、TL和OT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析因分析联合效应结果表明,较低剂量水平下,DDVP与DM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DDVP与Mal之间以及DM与Mal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交互方式均为协同;在较高剂量水平,3种农药两两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交互方式均为拮抗。结论:敌敌畏、乐果和马拉硫磷单独及两两联合作用均可致DNA损伤,在低剂量和高剂量水平下,存在不同的联合作用模式。
周炯林连勇彭双清徐培渝
关键词: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彗星试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