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6012)

作品数:8 被引量:126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军林晓芬徐益谦范志林印佳敏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生物质
  • 2篇烟气
  • 2篇脱硫
  • 2篇孔径
  • 2篇孔径分布
  • 2篇孔隙
  • 2篇孔隙结构
  • 2篇比表面
  • 2篇比表面积
  • 1篇性质分析
  • 1篇压汞法
  • 1篇烟气温度
  • 1篇烟气污染
  • 1篇烟气污染物
  • 1篇再燃
  • 1篇生物质快速热...
  • 1篇生物质气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炭纤维
  • 1篇脱氮

机构

  • 8篇东南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福建船政交通...

作者

  • 8篇林晓芬
  • 8篇张军
  • 7篇徐益谦
  • 6篇范志林
  • 2篇尹艳山
  • 2篇印佳敏
  • 1篇张国妮
  • 1篇李振全
  • 1篇盛昌栋

传媒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能源研究与利...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氮吸附法分析生物质焦孔隙结构
2009年
采用氮吸附法对4种生物质焦(稻壳、树叶、玉米秆、棉花秆)的孔隙结构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焦样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有明显差别,树叶的比表面积最大,为242.21 m2.g-1,玉米秆的比表面积最小,为0.81 m2.g-1。850℃时,稻壳、树叶、玉米秆焦样的孔径分布曲线在微孔和中孔范围各有一个分布峰,而棉花秆焦样的孔径分布曲线只在中孔范围内出现一个分布峰。热解温度是影响孔隙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温条件下,同步热解得到的焦样的比表面积较大,微孔较多。在本研究中,600℃、850℃的稻壳焦样和850℃的树叶焦样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比较适合做吸附剂。
林晓芬张军尹艳山盛昌栋
关键词:比表面积孔径分布
压汞法分析生物质焦孔隙结构被引量:15
2006年
对于稻壳、树叶、棉花杆、玉米杆四种生物质焦,通过压汞法测量了其在大孔和部分中孔范围内的孔隙结构,发现热解温度、热解保持时间、热解快/慢速都会影响着焦样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四种生物质中,树叶焦样的比表面积最大,玉米杆的比表面积最小;稻壳焦样的平均孔径最小,玉米杆的平均孔径最大。不同生物质焦样的孔径分布规律有很大不同。热解温度、热解速度和热解保持时间对孔径分布规律的影响不大,决定孔径分布规律的是生物质本身。在中孔和大孔的范围内,四种生物质焦样的孔径分布曲线都呈现出双峰结构。
林晓芬尹艳山李振全张国妮张军徐益谦
关键词: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平均孔径
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中产物的在线测定被引量:26
2005年
利用U形反应器与FTIR联动方法对7种生物质在600℃快速热解1min时的热解产物进行了在线测定,同时还进行了不同温度(400℃和800℃)和添加二氧化硅、硅藻土、石灰石等对热解产物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物质的热解产物有明显差别,但主要产物为CO,CO2,CH4,CH3CH∶CH2,CH3COCH3等;温度是影响生物质有机质分解产物组成的重要因素,低温(400℃)产物中的CO含量明显偏低,而醛类、酮类、酯类等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不同添加剂对生物质热解产物的影响不同,硅藻土的催化效果要优于其他2种.实验结果也表明了这一系统对测定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中产物组成的有效性.
张军范志林林晓芬徐益谦
关键词:生物质快速热解
吸附法脱除燃煤锅炉烟气污染物综述被引量:3
2004年
针对电厂燃煤锅炉的污染,考虑到吸附法的优点,讨论了六种常用吸附剂脱硫脱硝的原理,介绍了其工业应用流程。这几种吸附剂均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但在工业应用中以化学吸附为主。
印佳敏林晓芬范志林张军徐益谦
关键词:脱硫脱氮活性炭活性炭纤维
生物质气再燃还原NO_x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07年
为了解生物质气再燃还原燃煤NOx的机理,建立了充分搅拌反应器(PSR)和柱塞流反应器(PLUG)串联的反应器网络,利用CHEMKIN软件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生成率分析(Rate-of-production analysis)和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对实验规律作出了解释。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模拟结果与相应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所建串联网络和所选用5元素、145组分、1006基元反应的机理是切实有效和可行的,用这种方法可以初步预测和模拟生物质气再燃还原燃煤NOx的还原效果。
范志林张军林晓芬徐益谦
关键词:生物质气再燃CHEMKIN
生物质焦脱硫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30
2005年
对玉米秆、树叶、棉花秆和稻壳等四种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热解制备的焦进行了脱硫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四种生物质中,玉米秆焦的脱硫性能最佳,而稻壳焦的脱硫性能最差。热解温度是影响生物质焦脱硫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热解温度从400℃到600℃,焦的脱硫效率增加,但热解温度进一步增加到850℃时,焦的脱硫效率降低。热解速度亦影响焦的脱硫性能。快速热解制得的焦的脱硫效率比慢速热解的高。随烟气温度的升高,脱硫效率表现出减少的趋势。
张军林晓芬印佳敏范志林徐益谦
关键词:生物质脱硫烟气温度
关于生物质基本性质分析的问题被引量:20
2004年
为了研究参考煤质分析标准进行生物质基本性质分析所得结果的可信度 ,本文首先比较了我国煤质分析标准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ASTM )生物质分析标准 ,然后以灰分测定为例对8种生物质进行了对比测定 ,并且通过带有X 射线能谱仪的扫描电镜 (X 65 0 )对 2种方法获得的灰的组成及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2种方法所得灰分测定结果有着较大差异 ,最大差值可达 5 % ;而且灰组成及灰形态也有较大差别 .由此得出煤质分析标准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生物质分析的结论 ,建议我国尽快研究制定出生物质分析的标准方法 .
范志林张军林晓芬徐益谦
关键词:生物质
灰化温度对生物质灰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3
2004年
针对我国在进行生物质灰分分析时采用煤质分析标准的现状,对八种生物质分别在高温(GB T212-2001中规定的温度,820℃)和低温(ASTM E870 82(1998修正)中规定的温度,600℃)下进行了灰化,测定了灰分量,并利用EDX SEM对灰成分和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灰化温度对灰分量、灰成分和灰形态均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生物质灰分性质分析时宜采用低温灰化的方法。
张军范志林林晓芬徐益谦
关键词:生物质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