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890)

作品数:34 被引量:574H指数:13
相关作者:任保平魏婕李娟伟钞小静梁炜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1篇经济增长
  • 15篇经济增长质量
  • 9篇中国经济
  • 4篇新农村
  • 4篇新农村建设
  • 4篇中国经济增长
  • 4篇实证
  • 4篇农村
  • 4篇城乡
  • 3篇报酬
  • 3篇城乡发展
  • 2篇一体化
  • 2篇增长方式转变
  • 2篇失衡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实证研究
  • 2篇统筹
  • 2篇统筹城乡
  • 2篇统筹城乡发展
  • 2篇资源富集

机构

  • 34篇西北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4篇任保平
  • 8篇魏婕
  • 5篇李娟伟
  • 4篇钞小静
  • 2篇葛枫
  • 2篇梁炜
  • 2篇郭晗
  • 1篇安树军
  • 1篇刘丽
  • 1篇汤向俊
  • 1篇惠康
  • 1篇邓文峰
  • 1篇王蓉
  • 1篇邵晓

传媒

  • 4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当代财经
  • 2篇学术月刊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经济纵横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经济科学
  • 1篇人文地理
  • 1篇求索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财经科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经济学动态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结构优化及其方略被引量:23
2007年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新形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发展极"。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已经形成了西部经济"发展极"的初始条件,成为了西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基本现状是:城市群总规模较小,中等城市数量少,小城镇发展滞后。从目前提高竞争力和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目标来看,面临着完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时序结构的任务。在空间结构优化方面,要强化西安中心城市的作用,培育二级中心城市,完善小城镇建设体系,以西安为中心构筑四大城镇群。在功能结构完善方面,要强化城市群区的联系,进行城市群中各个城市功能和性质的重新定位;从时序结构的完善来看,要以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为目标,从近期、远期和远景三个方面安排时序结构。
任保平
关键词:关中城市群结构优化方略
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近年来,内蒙古的经济在增长数量上获得了巨大成绩,但这并不必然意味其在经济增长质量上同样具有优势。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关键在于建立合适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体系以及运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在充分把握经济增长质量内在性质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10年间内蒙古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算及综合评价。测度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呈现较为缓慢的上升态势,反映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已经有了稳步的提升,但与其数量上的飞速增长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任保平葛枫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主成分分析法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制度、激励、组织和能力视角的分析被引量:24
2009年
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理论和认识的重大突破,不仅体现了从国民经济整体上解决三农问题,而且意味着我国旧的城乡关系向新型城乡关系的转变,是新阶段加快农村经济改革的关键。通过运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从制度、激励、组织和能力四方面建立分析框架,认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际上也要从制度、激励、组织和能力上解决先进或适用生产要素向农业或农村转移和灌输问题,并从这四个方面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这种分析框架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基本实现路径。
任保平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
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是传统文化还是商业精神?——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文化资本是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国文化资本是体现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传统文化资本与体现"商业精神、竞争精神"的市场文化资本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指出传统文化资本主要通过影响物质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而市场文化资本主要通过影响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两种文化资本还同时通过制度约束市场主体行为提高经济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本文选取1997-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两种文化资本进行估计,并实证考察它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提高两种文化资本积累是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有效路径。
李娟伟任保平
关键词:文化资本技术进步经济效率经济增长
西方经济学报酬递增理论的新发展述评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在梳理报酬递增理论发展线索的基础上,总结了近些年探讨报酬递增源泉的理论方面新进展,从中概括出报酬递增理论发展的特点。同时立足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为中国增长过程中步入报酬递增的良性运行机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魏婕任保平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报酬递增分工知识溢出
后改革时代的标志、特征及其改革共识的构建被引量:15
2010年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改革时代已经来临。后改革时代的来临具有五大标志: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科学发展观取代了传统发展观,改革所要解决的矛盾发生了变化,改革的重点发生了转移以及改革的领域进一步扩大。与前改革时代相比较,后改革时代具有五大特征:后改革时代是共富的时代,是和谐的时代,是民生本位的时代,是质量增长的时代,是改革成果共享的时代。进入后改革时代,需要形成六大改革共识: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要用科学改革观指导后改革时代的改革;在改革的方向上必须坚持改革的意志不动摇,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改革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在改革面对的主要矛盾上要重视解决传统发展观带来的矛盾,包括数量增长与质量增长失衡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利益冲突的矛盾、过度垄断和过度竞争的矛盾;在改革的主题上要树立科学改革观,强调坚持改革的科学性与协调性;在改革的价值判断上要建立共享式改革的价值判断,确立起人对经济的主体性地位;在改革的重点上要积极推进金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公共部门改革、农村改革和国有经济改革。新的改革共识的形成及其实现需要做好四大转型:由传统改革观转向科学改革观、由渐进式改革转向改革攻坚、由被动式改革转向主动式改革、由单一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改革。
任保平
关键词:后改革时代科学改革观
我国国有资产经营效率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国有资产经营效率是指国有资产的宏观效率、微观效率和社会效率的结合。本文依据国有资产经营效率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确定出我国国有资产经营效率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并利用1990-2005年间我国国有资产的相关数据评价了我国国有资产经营的宏观经济效率、微观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
任保平钞小静
关键词:社会效率
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度及其排序被引量:137
2012年
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框架出发,通过构建内涵6个维度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EGI)对2010年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进行测度和排序。对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数量(GDP)和经济增长质量(QEGI)排名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各地区增长数量与质量不一致现象十分明显,并将参与对比的30个省区分为五种类型:经济增长质量良好的四大直辖市、经济规模较大且增长质量相对较好的发达省区、增长质与量一致度较高的省区、增长质量与数量背离较大的省区、经济数量及质量排名都相对落后的欠发达省区,为未来各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魏婕任保平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
中国经济增长中数量和质量的不一致性及其理论解释被引量:20
2012年
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不一致,表现出严重的高速度、低质量特征。这种不一致除了表现为总量视角上的不一致,还同时表现为省区视角上的不一致。由于经济增长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质量差异大、资源环境代价大,以及增长的稳定性不足和收入分配与福利状况不甚理想等问题直接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数量背离。实现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统一的条件在于如何使经济剩余能够增长社会的总福利,路径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强资源资产化管理,推动制度创新。
任保平魏婕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一致性
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被引量:5
2013年
经济增长的最优目标是经济增长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经济增长的数量解决的是速度问题,以要素积累来实现,通过GDP增长率来体现。经济增长质量解决的是效率问题,以结构优化来实现,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来体现。经济增长效益解决的是产出最大化问题,以投入产出的比较来实现,通过边际量的增长来体现。中国经济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高速度、低质量和低效益的状态,出现了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效益不一致的情况,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中要实现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要实现一系列路径转型:经济增长的战略要从追赶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成本外生型向成本内生化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要从要素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结构要从多元化转向高级化,经济增长的体制要由速度数量型体制转向质量效益型体制。
任保平李娟伟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效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