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310)
- 作品数:8 被引量:83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龙清周明芹向林吴华熊敏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蜡梅AFLP-银染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4
- 2007年
- 为了建立蜡梅AFLP-银染的优化体系,采用EcoRⅠ和MseⅠ 2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组合,对该2种酶的用量、酶切时间、预扩增与选择扩增中的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引物的浓度以及预扩增产物的稀释倍数等因素进行了多水平的筛选,同时探讨了温度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电流强度等因素对胶图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 U限制性内切酶酶切4 h便能在40μL的反应体系中完全切割500 ng的总DNA,酶切连接产物稀释10倍后在含有1.5 mmol/L Mg^2+1、U Taq、预扩增引物E+A和M+C分别为40 ng的20μL反应体系中进行预扩增,将预扩增产物稀释30倍后在含有1.5 mmol/L Mg^2+、0.6 U Taq、选择扩增引物E+3为30 ng、M+3为60 ng的20μL的体系中进行选择性扩增,能够得到质量比较好的AFLP胶图。此外,在进行PAGE电泳和硝酸银染色,将电泳的温度控制在50℃左右,电流控制在45~60 mA左右能提高胶图的质量。利用这种优化的反应体系,成功地评价了40个蜡梅基因型的遗传多样性,6对选择扩增引物组合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清晰度和多态性,它们分别是:E-AAC/M-CCC,E-ATC/M-CCC,E-AGA/M-CAG,E-AAA/M-CAC,E-ATA/M-CCA,E-ATT/M-CCA。
- 周明芹杨琴军陈龙清
- 关键词:AFLP蜡梅银染
- 花香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被引量:27
- 2009年
- 花香在许多植物的生长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提高观赏植物的审美特性。10多年来,研究者在对花香生物化学和相关基因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控制花香产物合成的关键酶以及编码这些酶的基因、花香产物的调控和花香代谢工程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对今后花香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向林陈龙清
- 关键词:花香基因克隆代谢工程
- 蜡梅花香及花色色素成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9
- 2007年
-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吸附6个蜡梅基因型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共检出45个成分,其中鉴定了37个,只有18个共同出现在6个样品中。帖烯在花香中起主导作用,其中反式β-罗勒烯和芳樟醇的含量丰富,另外苯环型化合物乙酸苄酯也在花香成分中占有大的比重。但是各个主要组分在不同的基因型中相对含量差异很大,结果表明不同蜡梅基因型的花香成分存在质和量的变化。此外,选取在颜色表现性状上具有代表性的蜡梅中、内被片,通过一系列的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在200~600nm范围内的扫描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花色色素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含有橙酮或/和查耳酮、二氢黄酮或/和二氢黄酮醇及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物质,可能含有黄酮、黄酮醇、异黄酮;杏黄色和黄绿色的花被片(包括中被片和内被片)中还含有微量的叶绿素a,而其他色泽的花被片中不含有叶绿素a;乔种和红心类蜡梅的内被片中还含有花色素及其苷类,且颜色的深浅与其花色素及苷类的含量呈正相关。
- 周明芹向林陈龙清
- 关键词:蜡梅GC/MS分析
- 蜡梅花色色素种类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通过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初步研究了15种颜色表现有代表性的蜡梅中、内被片的色素组成,并将颜色反应结果进行数量转化,采用类平均的方法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花色色素主要属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橙酮、查耳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乔种和红心类蜡梅的内被片还含有花色素及其苷类。15个样品按照内被片有紫纹(乔种)、满布紫纹(红心),中被片白黄色、金黄色及其它被聚成了5类,这与实际颜色的表现基本一致。
- 周明芹陈龙清
- 关键词:蜡梅聚类分析
- 蜡梅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蜡梅鲜花与干花中的挥发油,并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蜡梅鲜花与干花的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57%、0.71%。从蜡梅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62%;从蜡梅干花中鉴定出41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08%。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主要成分为石竹烯、长叶烯、β-揽香烯、大叶香烯、茅苍术醇、α-愈创木烯。
- 熊敏周明芹向林吴华陈龙清
- 关键词:蜡梅挥发油同时蒸馏萃取提取率
- 亮叶蜡梅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 2011年
- 为了建立和优化亮叶蜡梅(Chi monanthus nitens Oliv.)的ISSR反应体系,对模板DNA的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等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40 ng模板DNA、1 UTaq酶、0.2 mmol/L dNTP、0.3μmol/L引物、1.5 mmol/L Mg2+、2.5μL 10×buffer的扩增效果最好。利用该优化的反应体系,筛选出了12条稳定性强、清晰度高、多态性高的ISSR引物,并对筛选出的12条引物在不同退火温度(51-56℃)下的扩增效果进行了比较,从而确定了每个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
- 周明芹阮锐陈龙清
- 关键词:ISSR反应体系
- 蜡梅花被片mRNA差异显示分析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2
- 2008年
- 以同一单株狗蝇蜡梅的中被片、内被片为材料,首次将mRNA差异显示技术用于蜡梅花被片的研究。建立了蜡梅优化的mRNA差异显示分析体系,并获得了29个阳性片段,为后续的分离克隆蜡梅中被片、内被片颜色差异表达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 周明芹王波文璐陈龙清
- 关键词:蜡梅MRNA差异显示技术
- 利用AFLP和ISSR标记评价蜡梅种内杂交一代群体的分离方式被引量:1
- 2010年
- 以2株花部观赏形态差别较大的蜡梅‘素心’单株H4和‘红心’H29作为亲本,杂交获得64个子代个体。利用AFLP和ISSR技术对F1代群体的分离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对AFLP引物组合和9条ISSR引物扩增获得的838条谱带在F1代呈3种分离方式:孟德尔分离、偏孟德尔分离和异常分离,分别为634(75.66%)、144(17.18%)、85(10.14%)条;在符合孟德尔分离的标记中,可用于图谱构建的分离比符合1:1和3:1的条带共有166条。研究结果表明,"双假测交模型"适用于蜡梅这种木本观花灌木,此F1代群体可用于蜡梅遗传图谱的构建。
- 陈丹维赵凯歌陈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