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359011)

作品数:26 被引量:299H指数:9
相关作者:吴玉程郑治祥解挺叶敏黄新民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理学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化学工程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纳米
  • 13篇光催化
  • 13篇催化
  • 7篇溶胶
  • 7篇掺杂
  • 7篇TIO2
  • 5篇碳纳米管
  • 5篇纳米管
  • 5篇化学沉积
  • 5篇光催化性
  • 5篇光催化性能
  • 5篇NI
  • 5篇催化性
  • 4篇镀层
  • 4篇性能研究
  • 4篇溶胶-凝胶法
  • 4篇介孔
  • 4篇介孔TIO2
  • 4篇化学镀
  • 4篇复合镀

机构

  • 30篇合肥工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铜陵化学工业...

作者

  • 30篇吴玉程
  • 12篇叶敏
  • 12篇解挺
  • 11篇黄新民
  • 10篇宋林云
  • 9篇郑治祥
  • 7篇徐光青
  • 5篇鲁香粉
  • 4篇黄绵峰
  • 4篇李云
  • 4篇薛茹君
  • 3篇汪冬梅
  • 3篇吕珺
  • 3篇刘晓璐
  • 3篇张立德
  • 3篇朱邦同
  • 2篇单传丽
  • 2篇张志明
  • 2篇林志平
  • 2篇汤文明

传媒

  • 10篇功能材料
  • 3篇硅酸盐学报
  • 2篇金属功能材料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中国颗粒学会...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13篇2008
  • 11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硅烷偶联剂表面修饰纳米氧化铝被引量:59
2007年
硅烷偶联剂KH570在乙醇溶剂中以酸水溶液为催化剂进行水解后对纳米氧化铝进行湿法表面修饰改性。用灼烧法测定了粉体表面偶联包覆率,以此为指标研究了KH570的水解条件及其对偶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种类等水解条件对偶联效果有很大影响;适宜的偶联剂水解条件为:草酸作催化剂,调pH值为3~4,室温下水解1h。适宜的纳米氧化铝表面修饰条件为:偶联剂质量分数4.5%,在45℃偶联5.5h。经红外光谱(IR)分析,氧化铝的偶联修饰机理为:硅烷偶联剂与纳米氧化铝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键合,从而实现纳米氧化铝的表面修饰改性。改性纳米氧化铝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均得到了改善。
薛茹君吴玉程
关键词:纳米氧化铝硅烷偶联剂表面修饰
介孔Co-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硝酸钴为掺杂剂,在室温下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出掺杂金属Co的纳米介孔TiO2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不同掺杂量对TiO2相变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Co掺杂量和热处理温度。结果表明:通过改性的纳米介孔TiO2晶粒尺寸在20-30nm之间,比表面积达到98.231m^2/g,孔容0.285cm^3/g,孔径约18.5nm。Co掺杂的最佳值为x(Co)∶x(Ti)=0.1%,Co-TiO2光催化剂的最佳热处理温度是500℃,光催化剂最佳投放量为1.0g/L。以甲基橙为降解目标物,在紫外光下的降解率最高可达95%。
宋林云吴玉程李云叶敏解挺黄新民郑治祥
关键词:TIO2掺杂光催化CO
Fe^(3+)/Zn^(2+)复合掺杂纳米TiO_2的结构及光催化性能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以钛酸丁酯(Ti(C4H9O)4)为前驱体,冰醋酸为螯合剂,制备了Fe3+/Zn2+复合掺杂的改性纳米TiO2粉体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和光吸收研究了铁锌元素掺杂对纳米TiO2相变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及锌的掺杂会降低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温度;掺铁和锌能提高纳米TiO2的光催化活性;当Fe3+/Ti4+摩尔比为0.2,Fe3+/Zn2+摩尔比为0.5时,经300℃焙烧1h制备的Fe3+/Zn2+复合掺杂纳米TiO2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好;在太阳光照4h时,Fe3+/Zn2+摩尔比为0.5复合掺杂纳米TiO2样品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71.43%。
汪冬梅吴玉程吕珺徐光青左开慧刘君武王建明汤文明郑治祥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光催化
Ni-Co-P/SiC纳米复合粉体化学镀机理及其电磁性能被引量:2
2008年
以SiC为原材料,以KNaC4H4O6为络合剂、(C2H3O2)2Pb为稳定剂,用化学镀方法,在pH9~10,65℃条件下,将纳米SiC表面处理制得Ni–Co–P/SiC纳米复合粉体。用X射线衍射及能谱分析了镀层的组成并提出了其化学镀机理。用波导法测定了Ni–Co–P/SiC复合粉体的电磁参数,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了样品的磁性能。结果表明:Ni–Co–P/SiC颗粒表面的Ni–Co–P镀层由非晶态Ni–Co–P及微晶态α-Co,500℃热处理后该表面镀层转化为晶态的Ni3P,Ni和β-Co。当Ni2+与Co2+的摩尔比为0.88,H2PO2–与(Ni2++Co2+)的摩尔比为0.95时,镀液有足够的还原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Ni–Co–P镀层有较高矫顽力和较好的电磁参数,此时SiC颗粒表面Ni和C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4%和11.5%。
薛茹君吴玉程
关键词:纳米碳化硅化学镀电磁性能
介孔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以钛酸四丁酯为先驱体,冰醋酸为螯合剂,利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介孔纳米TiO2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解吸BET技术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表征,以甲基橙为降解物测定介孔TiO2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TiO2的相变及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介孔TiO2经500℃热处理后完全转变为锐钛矿结构,晶粒尺寸约33 nm,比表面积达到95.339 m2/g,孔容0.095 cm3/g,孔径约11 nm。介孔TiO2光催化剂的最佳热处理温度是500℃,此时甲基橙的降解率最高,可达90%。
宋林云李云吴玉程叶敏解挺黄新民
关键词:溶胶-凝胶介孔TIO2光催化
Co掺杂改性纳米TiO_2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被引量:8
2008年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冰醋酸为螯合剂,利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掺杂金属Co复合改性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解吸BET技术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TiO2相变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Co掺杂量和热处理温度.结果表明,Co2+掺杂对锐钛矿型TiO2有稳定作用,阻碍TiO2由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的转变.经过改性的纳米TiO2晶粒尺寸在10~20nm之间,Co-TiO2光催化剂的最佳热处理温度是500℃,最佳Co掺杂浓度为Co/TiO2(mol)=0.1,紫外光下照射3h,最高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效率达到85%.
宋林云吴玉程刘晓璐鲁香粉
关键词:TIO2掺杂光催化CO
氮和硫共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以钛酸四丁酯、三乙醇胺和硫脲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氮硫共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以XRD、DRS、PL、FTIR、SEM、TEM、XPS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粉体进行了性能表征;并以日光色镝灯为光源,研究了催化剂对光降解甲基橙的活性。结果表明,除了700℃煅烧样品是锐钛矿和金红石晶型共存外,其它掺杂催化剂主要是锐钛矿晶型。不同温度煅烧的催化剂在波长低于550nm的可见光区域内都有高的吸光度。可见光光催化结果表明,500℃煅烧制得的掺杂氧化钛光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180min内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76.7%。
黄绵峰郑治祥徐光青吴玉程
关键词:纳米TIO2可见光
膨胀石墨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其光催化性能被引量:41
2008年
采用Degussa P25(P25)改性溶胶-凝胶法制备膨胀石墨(exfoliated graphite,EG)负载纳米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材料。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等分析技术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讨论了材料制备过程中热处理温度、负载次数、改性溶胶中P25浓度对其结构与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以纳米颗粒的形式牢固负载在EG薄片表面。具有疏松多孔蠕虫状结构的EG为TiO2提供高浓度的三维降解环境。当P25浓度为5g/L时,与EG复合的材料经500℃热处理3h后,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效能最高。
黄绵峰郑治祥徐光青吴玉程
关键词:二氧化钛膨胀石墨光降解
Ni-P/纳米TiO_2复合镀层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电泳沉积-化学镀两步法制备了化学镀Ni-P/纳米TiO2复合镀层,研究了电场强度、电流及电泳时间对电泳工艺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化学镀工艺参数,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复合镀层的结构进行分析,测试了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用甲基橙为模型反应物对复合镀层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颗粒在复合镀层中分布均匀,在镀态下和经过热处理后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均高于化学镀镍磷合金,复合镀层催化效果与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相当.
朱绍峰吴玉程黄新民
关键词:电泳沉积化学镀复合镀层
化学沉积Ni-Cu-P三元合金涂层的制备及其表征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化学沉积的方法,在低碳钢表面上制备Ni-Cu-P三元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组成和操作条件对镀层沉积速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镍30g/L,次亚磷酸钠15g/L,硫酸铜3.5g/L,pH=9,95℃,负载因子0.48dm2/L,醋酸钠20g/L,柠檬酸三钠60g/L,沉积时间2h,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镀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化学镀层为非晶态,经过400℃热处理后镀层晶化。镀层的沉积速率和显微硬度随硫酸铜浓度、次亚磷酸钠浓度及pH值的增加先增后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鲁香粉吴玉程宋林云胡小晔郑玉春黄新民
关键词:化学沉积沉积速率显微硬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