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6133)

作品数:14 被引量:186H指数:9
相关作者:许有鹏陈莹丁瑾佳叶正伟尹义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6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降水
  • 4篇城市
  • 4篇城市化
  • 3篇里下河
  • 2篇水文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温
  • 2篇洪涝
  • 2篇城市发展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汛期
  • 1篇雨量
  • 1篇灾害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网络模型
  • 1篇受灾

机构

  • 14篇南京大学
  • 3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江苏省水利工...

作者

  • 13篇许有鹏
  • 5篇陈莹
  • 4篇潘光波
  • 4篇叶正伟
  • 4篇丁瑾佳
  • 4篇尹义星
  • 2篇唐郑亮
  • 1篇宋广惠
  • 1篇吴威
  • 1篇刘星才
  • 1篇于瑞宏
  • 1篇徐金涛
  • 1篇张鹏
  • 1篇王志坚

传媒

  • 4篇南京大学学报...
  • 4篇地理科学
  • 2篇地理研究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水利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锡常地区城市发展对降雨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苏锡常地区位于太湖流域的腹部地区,经济发达,是当今世界上较大的城市群之一,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使该区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变化,并影响到当地水循环过程以及降水过程的变化。以该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3个典型城市为例,基于长系列降雨资料,在相同的气象背景条件下,通过城区与郊区雨量站同期资料的对比分析,采用线性回归、R/S分析、MK检验等方法,重点探讨城市化对降雨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缓慢期,城郊降雨差别不大。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化发展较快的苏州、无锡城市"雨岛效应"较为明显,而城市化发展相对缓慢的常州城市"雨岛效应"则不明显,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存在。该研究为长江下游城市群的城市化发展对降雨影响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丁瑾佳许有鹏潘光波
关键词:城市化
庐山旅游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1955~2008年庐山旅游区气候要素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4 a来气温和降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升高和增加趋势。庐山旅游区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较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平均气温明显偏高,并在1996年左右发生了突变。极端最高气温升高幅度微弱,但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且升高幅度较大。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频繁波动突变,且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降水量都较以前偏高,其中20世纪90年代最高。近年来,最大日暴雨量和年暴雨日数都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是最大日暴雨量和暴雨日数的最高时期。夏秋季节暴雨频繁,暴雨6月最多,大暴雨8月最多,且年降水量增加趋势的贡献可能是夏秋季节极端降水事件增加的结果。
叶正伟吴威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江苏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演变趋势与成灾机理分析被引量:29
2009年
江苏里下河地区是相对封闭的水网地区,洪涝频繁。研究该地区洪涝演变趋势和成灾机理对区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里下河地区洪涝演变趋势表现在洪涝类型的多样性,高水位日益频繁、高水位发生机率加大,致灾暴雨频率增大等方面。在自然成因方面,流域暴雨是成灾的主要原因,锅底洼的形态是洪涝发生的地貌大背景,水系的复杂格局也加剧了洪涝的程度和频度。在人类活动方面,不合理的圩垸垦殖导致湖荡萎缩,减弱了水体调蓄能力;闸坝建设引起河道淤积、排涝能力降低致使洪水位趋高;城镇化改变下垫面性质的水文效应也是洪涝频繁的主要因素。
叶正伟许有鹏徐金涛
关键词:洪涝灾害成灾机理里下河
江淮下游平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以江苏里下河腹部区为例被引量:6
2010年
江淮下游多为平原水网地区,地处南北方交界地带,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基于该地区的里下河腹部区17个雨量站1957-2006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以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探讨了该地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基于GIS技术,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年内变化较大,70%±的降水集中于汛期,且暴雨频繁;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尤其以中部的安丰、兴化一带为最大;受季风进退的影响,7、8月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减,致使夏季降水量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反,呈现北多南少的特点,表现为安丰、兴化、东台一带和东北部的阜宁、盐城附近多暴雨;秋季降水量有所下降,其中9月降水量显著减少;而冬季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以中南部最为显著.该研究可以为该地区洪涝防治以及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潘光波许有鹏丁瑾佳叶正伟
关键词:降水里下河
基于复杂性测度的中国洪灾受灾面积变化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采用复杂性测度方法来进行中国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洪灾受灾面积及其复杂度均持续上升,说明洪灾剧烈,而且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进入21世纪,两者趋缓或下降,即中国洪涝灾害有所缓解;(2)从分省区的结果来看,洪灾受灾面积的未来趋势具有区域特征,主要可划分为两个加剧的区域和两个减缓的区域;全国各省市区依据受灾面积趋势可划分为4个等级,在此基础上给出中国的未来洪灾受灾面积趋势图。
尹义星许有鹏陈莹
关键词:受灾面积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被引量:43
2009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流域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众多湖泊河网衰退消亡,由此引发的河流水质恶化、洪涝干旱灾害加剧等一系列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选择该地区内一些典型区域,基于长系列降雨径流资料,以遥感和G IS作支持,通过模拟计算与综合分析,围绕城市化对城市降雨与径流的长期影响、对城市暴雨洪水的影响,以及对河网水系与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重点探讨城市化发展为特征的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流域水循环以及水文过程的影响,寻求城市化发展条件下的水文变化规律,以便对该地区城市化水文效应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并为当地的防洪减灾、水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许有鹏丁瑾佳陈莹
关键词:城市化水文效应
杭嘉湖地区城市发展对降水影响的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杭嘉湖地区长系列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线性回归、R/S分析、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方法,探讨城市化发展条件下的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年雨量、汛期雨量、大雨和暴雨日数上,杭嘉湖地区城区降水的增多趋势较郊区明显,城郊降水差距在增大,城市"增雨效应"显著;城郊年雨量的集中度均具有减少的趋势,但郊区递减速度稍大于城区;而冬季雨量则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且城市化对小雨和中雨日数的影响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反映出城市化对降雨影响的复杂性。
丁瑾佳许有鹏潘光波
关键词:集中度城市化
流域汇流的等流时单位线方法初探被引量:7
2008年
由于等流时线方法的固有缺陷,它计算出的流量过程线难以达到需要的精度.本文使用分布式瞬时单位线的思想来改进等流时线方法,将产流场和传播场结合起来,使用纳什线性水库模型为每一个等流时面积建立各自的单位线,以描述河槽调蓄对径流的作用,弥补了等流时线法的缺陷.同时它利用一组线性水库之间的相似关系,缩减建立单位线所需的参数,继而建立等流时单位线.该方法可以便于根据流域下垫面特性和径流进行参数调节,最后找到适合该流域的参数.等流时单位线方法用于白溪流域五场洪水的实际计算结果说明,它可以较好地综合等流时线法和单位线法的优势,改进计算的精度.等流时单位线法是等流时线法和单位线法的有效结合,方法中各参数能够较容易地与实际物理模型相联系,更有利于应用在缺乏资料的流域.
唐郑亮许有鹏于瑞宏
关键词:流域汇流
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水文序列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目前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在水文序列模拟预测中有较多应用.由于径流时间序列往往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过程,直接使用径流序列建立的ANN单变量预测模型大多精度较差而难以满足需要.本文拟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ANN径流量预测模型的精度.首先,根据径流序列的变化规律,滤去序列中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并采用局部多项式拟合求残差方法消除局部波动成分后得到新序列作为ANN模型训练样本,结果表明由此训练得到的ANN模型比未作处理的样本训练得到的ANN模型预测精度明显改善.另一方面,通过消除趋势波动分析(DFA)方法检测径流序列的分形特征并估算其标度区间;选取不同数量的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得到多个ANN模型,确定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时的训练样本数,并与标度区间比较,结果表明在标度区间内选取训练样本数可明显提高ANN模型预测精度.这对ANN模型训练样本数的选取有指导意义.
刘星才许有鹏唐郑亮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径流预测
长江中下游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温变化的标度特征被引量:4
2008年
标度特征广泛存在于气候系统中,是气候系统内部各组分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基于长江中下游59个气象站点近43年来的日均温资料,分析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采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MF-DFA)方法,研究其日均温序列、日均温增幅及增向序列的标度特征,并探讨其气温变化的多重分形特征.其中,增幅序列主要反映气候系统的非线性机制,增向序列则反映气候系统的线性机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正处于近40多年来气温最高的阶段.该地区的日均温序列、线性过程以及非线性过程均具有多尺度的标度行为,在不同尺度上具有不同的标度特征,并且3个序列都在10 d左右存在一个交叉点.此外,长江中下游日均温变化具有自相似的多重分形特征,小波动的影响在日均温变化中占优势,这也是日均温序列具有长程相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陈莹许有鹏尹义星
关键词:标度非线性气温长江中下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