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退牧还草科技支撑项目

作品数:30 被引量:453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文曹文侠师尚礼郭铌李小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植被
  • 5篇群落
  • 5篇放牧
  • 5篇高寒草甸
  • 5篇草地
  • 5篇草甸
  • 5篇草原
  • 4篇植物
  • 4篇生物量
  • 4篇土壤
  • 3篇遥感监测
  • 3篇退牧还草
  • 3篇物量
  • 3篇牧草
  • 3篇还草
  • 3篇荒漠
  • 2篇东祁连山
  • 2篇多年生禾草
  • 2篇演替
  • 2篇遥感

机构

  • 12篇中国气象局兰...
  • 9篇兰州大学
  • 9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青海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作者

  • 9篇师尚礼
  • 9篇郭铌
  • 9篇曹文侠
  • 9篇李文
  • 8篇徐长林
  • 8篇李小龙
  • 6篇王润元
  • 6篇江小雷
  • 5篇张卫国
  • 5篇张凯
  • 5篇王静
  • 4篇王小平
  • 2篇侯扶江
  • 2篇刘宏谊
  • 2篇张小娇
  • 2篇王鹤龄
  • 2篇赵鸿
  • 1篇王胜
  • 1篇刘士辉
  • 1篇万惠娥

传媒

  • 7篇草业科学
  • 6篇草地学报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中国沙漠
  • 2篇草业学报
  • 2篇草原与草坪
  • 2篇干旱气象
  • 1篇杂草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荒漠草原牧草净生产力的遥感估算及其可行性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应用2005年5~10月份EOS/MODIS资料,采用光能利用率估算方法,对中国西北荒漠绿洲区甘肃省安西县荒漠草原区的月净第一生产力、年净第一生产力进行估算,并结合地面观测,分析了不同牧草类型NPP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西县荒漠草原区2005年牧草生长期内NPP的变化基本是6、7月份最大,其它月份较小,5~6月份是牧草叶面积变化比较大的时期,也是NPP变化比较显著的时期;荒漠牧草对光的利用能力和对CO2同化能力有很大差异,白刺、红砂、黑果枸杞是荒漠草场净生产力相对比较大的牧草类型;荒漠牧草区年净第一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差异,禁牧区牧草的年NPP相对非禁牧区的NPP较大,这一结论与地面观测结果相一致,NPP估算值平均误差为12.6%。
张杰张强郭铌孙冰
关键词:NPP遥感估算
玛曲退牧还草工程生态效果的遥感监测
为了了解退牧还草工程对玛曲草地生态恢复的效果,利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地面草地调查资料、退牧还草工程围栏资料和乡行政边界,分别从地面草地监测、不同退牧还草措施的遥感监测对比、玛曲各乡退牧还草效果的遥感监测以及玛曲植被...
郭铌韩天虎王静韩涛孙斌
关键词:退牧还草MODIS植被指数
文献传递
植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采用8种1年生植物,利用室外盆栽方法构建的植物群落对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杂草入侵性之间的关系及其潜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物种单播时其生产力和抗杂草入侵能力都有较大差异.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而呈现单峰格局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本研究为4种),物种多样性对生产力增加有促进作用,超过该范围,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生产力不再增加.但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均与杂草入侵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对产量总和(RYT)分析表明,资源互补效应是本研究中所观察到的多样性-生产力、多样性-入侵性及生产力-入侵性关系的主要作用机理.
刘士辉马剑英万秀莲张卫国江小雷
关键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入侵性
退牧对安西荒漠化草原植被的生态效应被引量:11
2007年
通过对安西温性荒漠化草原退牧还草围栏建设工程区生态环境监测点放牧与退牧管理后草地生物量的跟踪调查和牧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监测,分析显示:与放牧区相比较,困栏退牧草场内的植株生长高度比围栏外放牧区高4.3~4.8cm,植被覆盖度高16.6%~17.4%,草场平均产草量高235.2~300.5kg/hm^2,植被生长状况良好,同时草原环境中气温较低,湿度较高,且光舍速率较高,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表明退牧措施效果显著。高光谱遥感进一步监测结果显示退牧区牧草光谱反射率高,植被盖度大。草原困栏退牧封育,极大地改善了安西县草原生态环境,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提高了草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赵鸿王润元郭铌刘宏谊张凯王鹤龄
关键词:放牧草原植被生态效应
垂穗披碱草群落退化演替的植被特性及其与土壤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0
2010年
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群落退化演替的植被特性及其与土壤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穗披碱草群落退化演替过程中,垂穗披碱草的优势度显著下降,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显著上升;禾草功能群逐渐衰落,莎草、杂类草功能群渐趋兴盛;演替后期,群落性状趋于稳定。土壤特征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水分和容重逐渐回升,其中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铵态氮回升速率尤为显著。垂穗披碱草优势地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种间竞争的最小化和土壤肥力水平的持续稳定,其中氮素水平起主导性作用。补充氮素的最佳时机是垂穗披碱草优势度的峰值期或峰值前期。
刘蓉张卫国江小雷张军
关键词:垂穗披碱草群落演替土壤性状
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机碳、氮储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为探讨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机碳、氮储量特征的变化,对青藏高原东缘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放牧(TG)和连续放牧(CG)4种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地上植被、地表凋落物、根系和土壤有机碳、氮储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NG、RG和TG较CG显著提高了土壤、根系、植被和凋落物有机碳、氮储量。2)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储量所占比例最大(88.859%~98.242%),其次为根系(1.563%~8.742%),再次为植被(0.172%~1.430%),最小为凋落物(0.022%~0.969%);氮储量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土壤(97.331%~99.633%),其次为根系(0.316%~2.071%),再次为植被(0.047%~0.442%),凋落物最小(0.003%~0.157%)。3)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储量明显降低。为期4年不同放牧模式仅对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氮储量有影响。4)土壤有机碳、氮储量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同时,放牧有使有机碳、氮向深层转移的趋势。5)NG、RG和TG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总有机碳、氮储量,而CG显著降低了总有机碳、氮储量,导致有机碳、氮的流失。禁牧和季节性休牧能有效增加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机碳、氮储量,实现碳、氮增汇的目的,是该区和类似区域草地放牧管理的重要模式。
李文曹文侠师尚礼李小龙陈建刚徐长林
关键词:高寒草甸放牧管理有机碳储量
几种高寒灌丛地上植物量的估测模型被引量:16
2008年
通过对甘南草原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illa、裂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3种灌丛特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灌丛地上植物量与植株平均冠幅、冠幅之积、灌丛高度之间存在显著(P<0.01)的正相关性,进而分析得出了地上植物量与它们之间的数学估测模型,为准确估测灌丛地上植物量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
张贞明韩天虎
关键词:灌丛植物量数学模型
高原鼢鼠的干扰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06年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甘南高寒草甸就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不同干扰强度对草地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对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干扰对草地植被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有重要影响;物种数在中度干扰时达到最大(32种),依次为轻度干扰(20种)、重度干扰(16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功能群数在各干扰样地中没有变化,但功能群内物种数和功能群内Shannon指数变化显著,各功能群内物种数均在中度干扰时达最大值。
宗文杰江小雷严林
关键词:高原鼢鼠高寒草甸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功能群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农户生产系统的碳平衡被引量:4
2017年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化最剧烈、碳平衡效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本文分析了海拔梯度上通渭-渭源-夏河样带农业系统的碳平衡.结果表明:随海拔增加,单位面积作物的碳排放、碳固定和碳汇能力逐渐降低,户均家畜碳排放与碳固定、碳源能力递增,综合生产系统由碳汇渐变为碳源,户均碳排放上升,碳固定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的农户占比随碳平衡的变化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随海拔升高,在通渭、渭源与夏河3个区域农户占比50.0%拐点处,作物系统的碳排放和碳固定分别为1491、857、376 kg CE·household^(-1)和6187、3872、778 kg CE·household^(-1),家畜系统碳排放和碳固定分别为2218、3725、49511 kg CE·household^(-1)和138、230、2706 kg CE·household^(-1),综合系统碳排放和碳固定分别为3615、4583、49918 kg CE·household^(-1)和6289、4113、3819 kg CE·household^(-1),这些是区域碳平衡调控的关键点.
吴超超高小叶侯扶江
关键词:家畜综合生产系统碳固定
高原鼠兔行为格局对种群密度的响应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野外定时观测的方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行为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以改变行为格局的方式对种群密度变化做出响应,其基本应变机制为:觅食时间随密度的上升而增加,警戒和洞内时间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他行为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在放牧压力下,食物资源在高原鼠兔诸多利益权衡中占据主导地位。
马隆喜江小雷张卫国
关键词:种群密度高原鼠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