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都军区医学科研计划课题(MB09002)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杨运旗何银志欧波李玲朱向会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4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军区医学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痴呆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管性痴呆患...
  • 1篇血管性认知损...
  • 1篇血性
  • 1篇皮质
  • 1篇皮质下
  • 1篇皮质下缺血性
  • 1篇缺血
  • 1篇梗死
  • 1篇梗死灶
  • 1篇P300
  • 1篇MRI
  • 1篇痴呆患者

机构

  • 1篇解放军44医...

作者

  • 1篇刘桂成
  • 1篇张天鉴
  • 1篇黄青
  • 1篇朱向会
  • 1篇李玲
  • 1篇欧波
  • 1篇何银志
  • 1篇杨运旗

传媒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脑梗死灶MRI的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的病理生理特点。方法纳入45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及51例作为对照的无痴呆型脑梗死患者,使用磁共振扫描仪对纳入对象进行扫描,比较其皮质下病灶部位、梗死灶大小及数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患者梗死病灶的分布在基底节区内囊前肢、尾状核,以及额叶、半卵圆中心丘脑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SIVD患者基底节区内囊前肢、尾状核、豆状核及半卵圆中心后部、丘脑梗死灶数目较多(P<0.05或P<0.01),SIVD患者在颞叶、侧脑室体旁白质前部、半卵圆中心丘脑及前部区域梗死病灶体积增加较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皮质下梗死灶的部位、数目、体积与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朱向会李玲杨运旗张天鉴欧波黄青刘桂成何银志
关键词:MRI梗死灶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P300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病变部位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non-dementia,VCIND)患者的P300,研究其神经心理学损害特征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同时探讨P300对早期血管性认知损害(VC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皮质下缺血性VCIND患者、20例皮质缺血性VCIND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NC)进行P300检测.结果:与NC组比较,皮质下缺血性VCIND组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366.85±26.43)ms vs(288.33±28.97)ms,P〈0.05],波幅降低[(9.46±1.47)μV vs (13.51±1.30)μV,P〈0.05] 与皮质缺血性VCIND组比较,皮质下缺血性VCIND组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366.85±26.43)ms vs(344.55±23.07)ms,P〈0.05],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皮质下缺血性VClND组患者P300异常更为突出,与其神经心理学特征有关 P300潜伏期可能作为早期VCI的诊断参考指标之一.
李玲刘桂成何银志杨运旗何颖
关键词:P30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