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8088)

作品数:22 被引量:227H指数:8
相关作者:吴唯佳于涛方唐燕吴泓顾朝林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城市
  • 4篇城市设计
  • 2篇区域规划
  • 2篇城乡
  • 2篇城乡规划
  • 1篇单宁酸
  • 1篇地域化
  • 1篇电子信息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区
  • 1篇新经济
  • 1篇信号交叉口
  • 1篇行车
  • 1篇学科
  • 1篇缘起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制度
  • 1篇制度环境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增长

机构

  • 18篇清华大学
  • 2篇柏林自由大学
  • 2篇多特蒙德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慕尼黑工业大...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市城市规...
  • 1篇黑龙江省城市...
  • 1篇江苏南大戈德...

作者

  • 11篇吴唯佳
  • 5篇唐燕
  • 5篇于涛方
  • 2篇周学江
  • 1篇李爱民
  • 1篇姜笔存
  • 1篇许景权
  • 1篇黄玲
  • 1篇马依菲
  • 1篇李志刚
  • 1篇宁阳
  • 1篇王旭
  • 1篇陆朝阳
  • 1篇李婷
  • 1篇徐建闽
  • 1篇顾朝林
  • 1篇胡荣
  • 1篇沈晓鹏
  • 1篇秦新光

传媒

  • 4篇城市与区域规...
  • 3篇北京规划建设
  • 2篇规划师
  • 1篇中外建筑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建筑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控制理论与应...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城市规划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特大城市地区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被引量:11
2009年
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以及土地资源、区域管治等。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分别开展了区域规划研究,试图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和国家战略的全局,通过推动区域发展重点项目,促进各城市的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从长期来看,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城市人口将会进一步发展,特大城市地区在数量和规模上将会进一步拓展。由于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中国特大城市地区的发展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从区域层面,对区域的城市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环境进行统筹安排;制定恰当的空间发展战略,合理引导特大城市地区沿交通走廊发展;统筹利用生态涵养、节约资源、密集开发等综合技术,加强区域管制,解决特大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制约的矛盾。
吴唯佳
成渝地区城市化格局与过程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分别从城市化格局、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化因素变化、未来城市化趋势等角度探讨了成渝地区的城市化问题。其中主要的研究结论包括四个方面。第一,2005年,成渝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达36.12%,城市化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两条轴线上;成渝地区城镇体系呈现成都、重庆二极格局,目前已经形成两条城市密集分布带、六大城市体系。第二,2000年以来成渝地区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成渝地区政府服务职能与城市化相关性较高,工业化作用较弱。而2000~2005年在城市化的产业动力因素中,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成为城市化的新推动力;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化的贡献率大增,非国有经济作用也显著提升。第三,成渝地区核心地域依然呈现较强的集聚态势,外围和边缘地区相对较弱。与长三角等地区从"核心-边缘"格局向"多中心"格局的演变态势不同,成渝地区"核心-边缘"格局进一步加剧。第四,2020年成渝地区内以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乐山都市圈、绵阳都市圈、川南城市群、南遂城市群六大城市体系为主体的城市空间格局将更为突出。该地区中的几条发展轴线首尾相联,在成渝地区内形成一条城市发展环线。这条城市发展环线串联起绵阳、遂宁、重庆、江津、泸州、宜宾、乐山、眉山、成都、德阳,沟通盆地内六大城市系统。
于涛方丁睿潘振韦凯琳
城市设计制度建设的争议与悖论被引量:20
2009年
在决定城市设计实践效果的各种因素中,制度环境以及城市设计本身的制度安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城市设计活动的独特个性表明,现代城市设计自诞生之初,其内部就隐含着制度建设的各种悖论。发达国家的城市设计制度建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这些制度的执行和运作并不象想象中那样完善和光鲜,特别是设计控制和审查制度,直到今天仍不断遭受着来自各方的非议。论文剖析了城市设计制度建设中的十大争议主题,为完善我国的城市设计管理提供一些新思考。
唐燕吴唯佳
关键词:城市设计悖论
单宁酸与苯酚在复合功能树脂上的竞争吸附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研究了水源水和生化尾水中的代表性模拟背景污染物单宁酸和代表性有机毒物苯酚之间的竞争吸附行为,开展了单组分、同时竞争吸附和预负载竞争吸附实验.研究表明,单宁酸对苯酚在复合功能树脂上的吸附有显著削弱作用.竞争吸附机理包括孔堵塞和吸附质间作用:单宁酸对树脂上微孔的堵塞,减少了苯酚优势吸附位点的数量,降低了吸附剂表面的异质性;吸附质间作用削弱了树脂对苯酚的吸附作用力.
陆朝阳姜笔存李爱民王旭马依菲沈晓鹏
关键词:单宁酸苯酚
制度环境下城市设计管理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文章说明了"注重实效"的城市设计在我国城市规划中兴起的原因以及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本土性城市设计运作机制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制度环境"差别对不同国家采用不同城市设计管理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通过对比研究中英美三国制度环境的区别,提出如何合理借鉴英美等国外城市设计的运作经验,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城市设计管理体制。
唐燕吴唯佳
关键词:城市设计制度环境城市设计管理
面向发展模式的转型:北京2049的缘起与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北京2049的研究目标期长达40年,以世界趋势和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为视野,分析国内外特大城市地区过去50年的发展过程,从历史中挖掘经验,同时进行发展战略研究,力求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条件,探索北京城市科学发展模式。
吴唯佳
关键词:城乡规划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区域结构重构——基于“五普”和“第一次经普”数据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1979~1992年,中国先后实施了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和三个地带发展战略。1980年代末,国家大规模开发长江沿岸地带,构成"T"字型的宏观布局战略。1980年代以后,以沿海为主的宏观发展战略取得巨大成功。2000年以来,沿海地区区域重构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本文关于东部沿海地区区域结构的研究主要从"均质区域"的角度,并通过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就业行业人口数据,对东部沿海地区不同空间层面的经济结构重构转型进行研究。总体而言,"核心—边缘"理论能够揭示当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重构基本特征和规律,并且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趋势。
于涛方
中国特大城市地区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
2017年
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以及土地资源、区域管治等。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分别开展了区域规划研究,试图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和国家战略的全局,通过推动区域发展重点项目,促进各城市的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从长期来看,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城市人口将会进一步发展,特大城市地区在数量和规模上将会进一步拓展。由于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中国特大城市地区的发展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从区域层面,对区域的城市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环境进行统筹安排;制定恰当的空间发展战略,合理引导特大城市地区沿交通走廊发展;统筹利用生态涵养、节约资源、密集开发等综合技术,加强区域管制,解决特大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制约的矛盾。
吴唯佳
1995年以来中国城市体系格局与演变--基于航空流视角被引量:63
2008年
在国内外城市体系研究航空流视角的成果基础上,运用1995年以来的中国航空统计数据,基于数据描述及重力模型和模糊参数等定量方法,分析了中国城市体系格局和变迁。主要结论有:(1)城市体系和城市群互动符合"距离衰减原则"。同时上海、北京两大全球性城市强化了在全国的枢纽机场的地位,西部地区形成了若干区域性的枢纽机场。(2)枢纽度最大的城市是京津冀、长三角、厦漳泉、珠三角、成渝等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辽中南、山东半岛、江汉平原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枢纽度并不突出;南京、杭州、福州和重庆虽然作为各自地区的主要经济中心城市,但其枢纽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地区首位城市或门户城市的压制。(3)中国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相对地位变化有如下几种类型:稳定型、上升型、下降型、先升后降型和先降后升型。长三角的经济中心城市表现出强盛的区域带动势头,而珠三角、京津冀发展相对平稳,成渝在中西部具有特殊性,表现出日益强化的区域枢纽地位,辽中南、福建沿海、关中、江汉平原等地区经济中心城市的枢纽度则相对发展缓慢,甚至有所下降。
于涛方顾朝林李志刚
关键词:城市体系经济中心城市
多中心巨型城市区研究:京津冀地区实证被引量:20
2007年
在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地区出现了一个全新现象—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对此,国外已有一定的研究,而我国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比欧洲8个典型巨型城市区的多中心结构特征,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从京津冀地区和京津复合产业走廊等不同的空间层面,通过就业结构、人口变化、功能格局和转型等角度探讨该地区的多中心结构特征、演变,以及与之对应的功能格局和变迁特征。
于涛方邵军周学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