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90218)

作品数:9 被引量:60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安录宋敏张雄闵敏闫敏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地城
  • 5篇农地
  • 5篇农地城市流转
  • 5篇城市
  • 5篇城市流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耕地
  • 2篇耕地资源
  • 1篇政策工具研究
  • 1篇数据包络
  • 1篇数据包络分析
  • 1篇随机前沿分析
  • 1篇随机前沿分析...
  • 1篇土地管理
  • 1篇土地用途管制
  • 1篇土地资源
  • 1篇中农
  • 1篇资源利用
  • 1篇武汉城市圈
  • 1篇环境成本

机构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5篇张安录
  • 4篇宋敏
  • 3篇张雄
  • 1篇陈竹
  • 1篇崔新蕾
  • 1篇闫敏
  • 1篇闵敏

传媒

  • 5篇中国人口·资...
  • 2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外部性内化的农地城市流转调控政策工具研究进展评述被引量:8
2012年
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从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性的分析与测度及政策工具在农地城市流转调控中的运用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结果表明,现有研究从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待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入:在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性的理论分析和定量测算方面,其外部性的内涵、分类与边界等尚未得到严格的界定与划分,评估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尚存亟待回答的问题;在基于外部性内化的农地政策流转调控政策工具的运用方面,尚需在分析思路、政策工具的系统化和细节设计方面有所深入;在实证研究方面,亟需结合我国国情结合具体事例探讨政策工具运用的预期效果及不同政策工具可能的交互作用;此外,应考虑不确定与信息不对称对调控政策工具运行效率的影响。因此,我国学者应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从外部性内化的角度设计适于我国国情的政策工具,从而为农地城市流转调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达到合理规制农地转用秩序的目的。
宋敏
关键词:农地城市流转
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评价被引量:7
2013年
研究目的: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假设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在界定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研究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效率值由2008年Ep=0.90下降为2009年的Ep=0.71,再上升到2010年的Ep=0.82,但仍然显著低于2008年的效率值,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上升。研究结论:2008—2010年由于农用地资源无效投入大幅增加致使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逐年降低,效率优化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需调整的投入、产出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张雄张安录
关键词:农地城市流转数据包络分析武汉城市圈
耕地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成本分析与评价——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被引量:16
2013年
针对耕地资源利用集约程度提高所产生的环境代价,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在分析和调查耕地资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有效成本法、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预防性支出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等相关理论与评估技术构建了核算模型,对耕地资源利用的环境成本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武汉市利用耕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的使用,会产生诸如水体富营养化、生活用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及人群健康损失、环境美观程度下降等环境成本;经核算,2011年该市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而导致的环境成本分别为4 265.47万元、2 529.87万元和1 150.65万元,总环境成本为7 960.26万元,相当于其当年种植业产值的2.73%,如果以耕地面积计算,则相当于每公顷耕地用于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环境成本为384.76元。应综合运用补贴、提高耕地资源利用者综合素质等方式控制和降低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宋敏
关键词:耕地利用环境成本
基于CVM与AHP方法的耕地资源外部效益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被引量:8
2012年
本文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层次分析法(AHP),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分别对耕地的总外部效益和局部外部效益进行了定量估算。CVM研究表明,耕地的外部效益价值量不容小觑。而运用AHP对受访者支付意愿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民群体相比市民更偏好耕地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外部效益;从农地局部外部效益的价值量上看,农地外部效益中的社会效益高于生态效益。因此,建议从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设置有针对性的公众参与机制及创设耕地外部效益财产权入手,实现耕地保护的目的。
宋敏
关键词:耕地保护公众参与财产权
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农民的成本收益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大量农用地征收以满足各部门各方面的用地需求,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农用地使用权征用。长期以来,农用地使用权征用补偿偏低及补偿不到位,使农用地使用权主体农民的权益受损而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本文在区域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分解求和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等研究方法来分析湖北省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农民的成本收益并进行相应的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农民由于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两年每公顷耕地的成本收益差额分别为:武汉市江夏区是16 652.20元/hm2,新洲区是29 753.82元/hm2,麻城市是35 602.06元/hm2,平均值是26 255.77元/hm2。测算结果说明在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农民负担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存在显著的差距。
张雄张安录宋敏闫敏
关键词:成本收益分析
土地用途管制下农地城市流转的公众福利动态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用途管制政策下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损失状况,研究农地保护政策的最优选择。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动态土地用途管制)优于静态土地用途管制、税收等政策,但仍然存在福利损失,不是最优的政策选择。研究结论:(1)土地用途管制易于产生政策规避行为和违法用地现象,同时政策制定存在困难;(2)农地保护政策的研究应考虑农地城市流转的动态变化因素;(3)地方政府进行农地流转决策需要考虑农地流转过程中非经济福利的损失。为实现农地城市流转福利优化,地方政府应在流转发生的同时,支出等同于当地非经济损失的资金进行弥补。
陈竹张安录
关键词:土地管理农地城市流转土地用途管制福利损失
湖北省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以2006-2010年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通过引入审批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面积这一重要变量构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研究湖北省及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及效率变化情况,并结合农地城市流转驱动分析,探讨了区域年均人口增长额、人均建设用地、人均GDP等因素对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城市年均人口增长额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对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影响显著且影响水平相当。通过测算湖北省及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值,发现2006-2010年湖北省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值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大部分城市效率值下降趋势非常显著,部分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极其低下,效率值甚至低于0.6。横向上看,城市之间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的差异也非常显著,效率值在0.3-1之间都有分布。效率值测算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效率损失,各城市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提升空间巨大。
张雄张安录闵敏
关键词:影响因素
不同区域农地城市流转中选择价值测算被引量:2
2011年
农地城市流转是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土地资源竞争配置的结果,本质上是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农业用途和非农业用途的合理分配。农地城市流转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流转时间延迟性3个特征,因此农地具有选择价值。采用模型假设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进行估算。对农地选择价值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得出农地流转为其他不同用途地类的选择价值,拥有一期选择权的农地,流转为商业用地的选择价值最高的为173.95元/m2,最低的为4.44元/m2;流转为居住用地的选择价值最高的为158.40元/m2,最低的为4.16元/m2;流转为工业用地的选择价值最高的为39.52元/m2,最低的为3.58元/m2。影响选择价值大小的相关因素有农地流转为市地后的每期净收益,农地流转开发为市地过程中的开发成本,市地地价的波动率和无风险利率。
崔新蕾张安录
关键词:土地资源农地城市流转影响因素城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