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JY025)

作品数:25 被引量:195H指数:7
相关作者:张雪花张宏伟王媛程曦赵鹏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碳排放
  • 5篇能值
  • 5篇
  • 4篇低碳
  • 3篇随机前沿分析
  • 3篇绩效
  • 3篇纺织
  • 3篇纺织业
  • 3篇博弈
  • 2篇低碳绿色
  • 2篇生态
  • 2篇碳排放效率
  • 2篇铁厂
  • 2篇能值分析
  • 2篇资源化
  • 2篇绿色化
  • 2篇绩效评价
  • 2篇国际贸易
  • 2篇合作博弈
  • 2篇废物

机构

  • 22篇天津工业大学
  • 12篇天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天津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1篇张雪花
  • 6篇张宏伟
  • 5篇王媛
  • 3篇赵鹏
  • 3篇程曦
  • 3篇程扬
  • 2篇李响
  • 2篇张洪雷
  • 2篇毛国柱
  • 2篇刘文莹
  • 2篇云菲
  • 2篇王丽丽
  • 1篇雷喆
  • 1篇何彧
  • 1篇赵黎明
  • 1篇张宝安
  • 1篇汪波
  • 1篇周倩
  • 1篇叶文虎
  • 1篇王小双

传媒

  • 3篇天津大学学报...
  • 3篇中国人口·资...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毛纺科技
  • 2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系统工程
  • 1篇天津科技
  • 1篇价格理论与实...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染整技术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金融经济学研...
  • 1篇经济管理学刊...
  • 1篇统计学与应用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能值的传统产业低碳绿色转型评估方法研究——以华北某钢铁厂转型效果评估为例
在全球气候变暖、全世界碳减排的大潮中,拥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钢铁企业急需进行绿色化转型,而评价转型成功与否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估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能值的钢铁企业绿色转型效果评估方法,该方法可以将具有不同量纲的污水、...
张雪花吴天培程扬云菲
关键词:废物资源化能值钢铁行业
文献传递
基于“全碳排核算”的碳绩效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文章运用了能值分析方法进行了碳排放核算,核算帐户不仅包括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包括生物质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排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在此基础上,将人口、经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综合起来考虑,引入对污染敏感的收入指数衡量一个地区碳排放绩效。并通过对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及重庆市2001年-2011年数据,分析和衡量四市将人口、经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综合考虑碳的排放绩效,通过案例区研究表明将全碳排核算的计算结果与经济、社会因素统一在同一个指标中,更加有利于区域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做全面考虑。
李响张雪花
关键词:人口
基于“全碳排”的传统行业低碳绿色化转型效果评价方法——以纺织业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碳排"的低碳绿色化评价方法,可解决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行业低碳绿色化转型效果的科学评估问题。该方法首先采用碳排系数法计算能源碳排放量,并通过能值分析折算废弃物排放产生的潜在碳排放量(碳环境容量占用),进而将两者之和命名为该行业的全碳排放量(简称"全碳排");然后,以"全碳排"为基础,计算某一行业单位产值的全碳排量,反映其低碳绿色化水平;最后,以我国纺织业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显示:2009~2015年,我国纺织行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呈倒"U"型变化,能源利用效率稳定提高,但废弃物潜在碳排放量波动较大,说明绿色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张雪花贾琳琳余敦涌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能值分析
基于能值的纺织业低碳绿色化水平评价方法研究
2016年
目前关于纺织业低碳绿色化水平评价的研究较少,多数集中于纺织业能源消耗低碳化研究,在综合考虑纺织业能源碳排放、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潜在碳耗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值的纺织业低碳绿色化核算方法。该方法将纺织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和工业废水、固废和废气排放的潜在碳耗用都纳入碳排放账户,进而计算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能力,并据此评价低碳绿色化水平。结果显示:2008年至2013年我国纺织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稳定提高,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呈降低趋势;但工业废水、工业固废和工业废气排放所产生的潜在碳耗用却还没有被足够重视,出现了大幅度的波折变化,不利于纺织业本身低碳绿色化发展。
张雪花余敦涌张宏伟
关键词:纺织业能值分析
基于能值的传统产业低碳绿色转型评估方法研究——以华北某钢铁厂转型效果评估为例
在全球气候变暖、全世界碳减排的大潮中,拥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钢铁企业急需进行绿色化转型,而评价转型成功与否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估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能值的钢铁企业绿色转型效果评估方法,该方法可以将具有不同量纲的污水、...
张雪花吴天培程扬云菲
关键词:废物资源化能值钢铁行业
利率市场化与企业创新效率——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证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从理论上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着重度量贷款利率下降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存在金融扭曲的情况下,金融发展对创新效率存在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占比上升对创新效率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贷款下限放开使得贷款利率下降有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高;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金融市场分割状态的改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从政策角度讲,应继续推进金融系统特别是利率体系的市场化改革。
李程
关键词:随机前沿函数
LMDI方法分析结构效应对天津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7
2014年
文章对1995—2010年天津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析,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实证研究,并进行情景分析,寻求天津市碳减排对策。研究发现,虽然人均GDP效应、人口效应以及能源强度效应贡献量相对较大,但结构效应对于天津碳排放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对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拉动或减缓作用与低碳能源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的大小有很强的关联性。情景分析进一步表明优化产业及能源结构对碳减排的积极作用。
王媛贾皎皎赵鹏程曦孙韬
关键词:碳排放情景分析
国际贸易中隐含碳计算方法的比较——以2007年中国为例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采用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能源统计数据,比较了国内外在测算贸易隐含碳中主要应用的三种方法:直接排放测算法、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测算方法。结果发现:①除了能源生产加工部门(如石油加工业等)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明显小于其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外,其余行业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和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都是比较接近的,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②直接净出口隐含碳(7.50Mt)<完全消耗净出口隐含碳(277.30Mt)<完全需求净出口隐含碳(408.95Mt)。从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上来看,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基于一次能源行业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都反映了对于能源的间接消耗,其结果应该比较接近,本研究实际计算结果也证明,在非能源行业两种计算结果具有比较高的相关性,但是由于目前只能得到统一的能源产值-实物转换系数,从而导致在能源行业基于完全消耗系数计算的碳排放强度远大于基于完全需求系数计算的结果,再加上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两者计算结果的差异。
王媛王丽丽何彧程曦王文琴
关键词:国际贸易碳排放强度
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SDA分析被引量:30
2012年
本文基于简化的非竞争型可比性价值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了2002年-2007年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情况,发现中国的进出口和净出口隐含碳呈上升状态。其中,2007年净出口隐含碳(1928.93Mt)是2002年(615.12Mt)的3倍多。出口隐含碳的增加是导致中国净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隐含碳增加的原因,本文应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将我国的出口碳排放分解为碳排放强度、中间投入结构、出口结构、出口总量四个方面。结果显示:2002年-2007年除了CO2碳排放强度效应为负值外(-20.00%),其余三种因素的效应均为正值,出口总量是导致隐含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驱动因素(106.58%),其次是中间投入结构(10.80%),出口结构的影响很小(2.62%)。对第二产业的SD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出口隐含碳大部分来自于重工业,其次是高科技工业、轻工业和其他制造业。对轻工业和其他制造业而言,出口结构对隐含碳排放量有抑制作用;对高科技工业而言,中间产品的投入结构对隐含碳排放量有抑制作用。
王丽丽王媛毛国柱赵鹏
关键词: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
GDP总量与碳排放量的博弈分析
2013年
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经济增长的增长质量和效益已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期的中国,如何在保证GDP合理增长的情况下减少碳排放,从而减少经济增长对气候变暖的影响,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更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运用博弈方法分析GDP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寻找支付函数最大的点,解出占优策略均衡。并且,以中国2020年碳排目标为例,进行分析说明。结果显示,通过实施碳减排计划,我国可以实现2020年碳密度减少40%45%,即2020年的碳密度至多为2.067的目标。
宋杭霏张雪花
关键词:GDP增长碳排放量博弈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