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401016)
- 作品数:5 被引量:238H指数:5
- 相关作者:龚胜生梅莉晏昌贵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 长江中游洪灾的历史地理考察被引量:16
- 2000年
- 从历史地理角度考察,长江中游洪灾是其地形水系缺陷,流域环境恶化,堤防修筑草率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历史时期相比,现代大型水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地形水系的缺陷,但与此同时,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堤防抗洪能力依然薄弱,人类环境管理失败所致的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依然是长江中游洪灾的根本原因,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战略是减轻长江中游洪灾的必然选择.
- 龚胜生
- 关键词: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环境管理
- 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被引量:152
- 2003年
-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度,在770BC^AD1911年间,平均每四年就有一年发生疫灾。中国疫灾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寒冷期往往为疫灾频繁期,温暖期往往为疫灾稀少期,气候越寒冷,疫灾越频繁,寒冷期越长,疫灾频繁期也越长;3~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寒冷期形成了第一个疫灾高峰,14~19世纪的明清小冰期形成了第二个疫灾高峰;3000年来,随着气候的趋干趋冷,中国疫灾频度也呈长期上升趋势。中国疫灾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城市重于乡村,京畿地区、人口稠密地区、自然疫源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区为疫灾多发区。区域开发过程和地表人文化过程对疫灾分布变迁趋势有重大影响,3000年来,中国疫灾分布区域有从黄河中下游向外扩展的趋势,重心区域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 龚胜生
- 关键词:疫灾研究方法
- 中国疫灾时空分布变迁规律研究
- <正> 疫灾是瘟疫流行所致的灾害。自人类诞生以来,疾病就成了人类的影子,哪里有人类,哪里就会有疾病。一旦某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开来,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疾病就变成了灾害,这样的疾病就称之为“疫病”,这...
- 龚胜生
- 文献传递
- 湖北瘟疫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770BC~AD1911被引量:19
- 2003年
- 瘟疫灾害是由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危害的顶级灾害.770BC~AD1911间,湖北至少有136年发生过疫灾,其中15~19世纪和3~5世纪为疫灾高峰期,总体上疫灾频度具有长期上升的趋势,这与历史时期中国气候的趋干趋冷和湖北人口的日趋稠密有密切关系.AD1000以前,湖北的疫灾主要分布在荆州至襄樊一线,AD1000以后则主要分布在安陆至沔阳一线以东,整个历史时期疫灾重心表现出由西向东迁移的趋势,鄂东地区是疫灾的主要流行区.
- 龚胜生
- 关键词:时间序列历史时期
- 关于明代传染病的初步考察被引量:32
- 1996年
-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传染病频发的时期,就其分布而言,南方明显多于北方。南方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及福建省。影响明代传染病地理分布的原因除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灾荒与战争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与南方山地的开发、流民移动的方向息息相关。明代传染病以瘟疫为最多,痢疾、伤寒、疟疾较为严重,鼠疫也有大面积的流行。
- 梅莉晏昌贵
- 关键词:明代传染病地理环境人口移动瘟疫鼠疫
- 江汉—洞庭湖平原湿地的历史变迁与可持续利用被引量:36
- 2002年
- 2200aBP以前,江汉—洞庭湖平原是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湿地空间逐渐由平原边缘向腹心萎缩,水陆交错型湿地之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早于水体型湿地之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耕地转化是湿地空间萎缩和湿地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因。从湿地历史变迁看,江汉—洞庭湖平原现有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必须:调整传统的"国家粮仓"的区域战略定位,实施湿地生态大农业和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加强湿地效益的宣传教育,提高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府决策能力和公众参与水平;协调耕地保护与湿地保护关系,推行湿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将退田还湖作为区域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恢复和增强湿地的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成功管理湿地的经验。
- 龚胜生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