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610A10)

作品数:6 被引量:83H指数:3
相关作者:吕荣湖郭召海孙阳昭张昱付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悬浮物
  • 3篇废水
  • 2篇絮凝
  • 2篇污水
  • 2篇稠油
  • 2篇稠油废水
  • 1篇淀粉
  • 1篇絮凝沉降
  • 1篇絮凝性
  • 1篇絮凝性能
  • 1篇悬浮物含量
  • 1篇选育
  • 1篇驯化
  • 1篇氧化-吸附法
  • 1篇生物法
  • 1篇生物法处理
  • 1篇水絮凝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法
  • 1篇微生物法处理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篇吕荣湖
  • 1篇张昱
  • 1篇孙阳昭
  • 1篇张宁生
  • 1篇张红岩
  • 1篇吴百春
  • 1篇李兴春
  • 1篇付强
  • 1篇邓皓
  • 1篇杨志刚
  • 1篇刘光全
  • 1篇郭召海
  • 1篇张瑞成
  • 1篇于建宁

传媒

  • 2篇油气田环境保...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被引量:41
2006年
本研究通过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法固定除油菌(Y1’菌),用于处理含油废水,并以水体中乳化油去除率为指标考察了影响乳化油降解的各种因素。选用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复配作为包埋固定化载体材料,制备成固定化微生物小球(IMB),通过实验优化了IMB制备的工艺条件。连续批次除油实验结果表明,在25-40℃,固液比1:10,HRT为6h的条件下,进水油含量在20—50mg/L,乳化油去除率可达85%-90%,出水油含量低于5mg/L。
吕荣湖郭召海孙阳昭张昱
关键词:微生物包埋固定化含油废水
阳离子型改性淀粉对稠油废水絮凝性能考察被引量:3
2007年
合成了三种具有不同阳离子度的阳离子型改性淀粉接枝共聚物絮凝剂ZHYC-n,考察了这三种絮凝剂与PAC复配对稠油废水的絮凝性能,并与市售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CPAM进行了对比。絮凝实验结果表明,ZHYC-n与PAC复配具有优良的絮凝脱油脱硫效果,随阳离子度增加絮凝效果显著增加。阳离子型絮凝剂分子链上的阳离子电荷密度不是影响絮凝效果的惟一主要因素,阳离子型改性淀粉接枝共聚物具有的多支链型结构可以明显的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张红岩吕荣湖于建宁
关键词:淀粉接枝共聚稠油废水絮凝性能
絮凝沉降-Fenton氧化-吸附法处理采油污水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我国油田的采油污水绝大部分经处理后用于油田注水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还有一部分采油污水不能回注 .这部分水外排至环境中 ,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以甘谷驿油矿采油污水为研究对象 ,采用絮凝沉降 -Fenton氧化 -吸附法对该采油污水进行外排处理实验研究 .考察了 pH值、H2 O2 投加量、Fe2 +投加量、氧化时间、吸附时间、活性炭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最佳处理条件为絮凝剂选用聚合硫酸铁 ,沉降 30min ;pH为 3.0~ 4 .0 ,30 %双氧水加量为 8mL/L ,m (Fe2 +)∶m (H2 O)为 4 % ,氧化时间 12 0min ;活性炭加量 4 .0~ 5 .0 g/L ,吸附时间 12 0min .在这种处理条件下 ,可使污水含油量从 93.1mg/L降至 5mg/L以下 ,悬浮物含量从 172mg/L降至 10mg/L以下 ,CODCr值从 2 6 34mg/L降至 10 0mg/L以下 。
杨志刚张宁生
关键词:采油污水FENTON氧化吸附法絮凝沉降CODCR值悬浮物含量
高浓度酚降解菌的选育及其降酚性能被引量:32
2005年
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对活性污泥进行筛选及驯化,得到能降解高酚浓度的优势降酚菌.该混合菌在15h内将1700mg/L浓度的酚完全降解,同时使COD降至102.9mg/L,降解率达到96.9%.经分离纯化,得到4种不同的单一菌株,并对各菌株的菌属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时,还考察了初始酚浓度、菌投加量、温度、pH等因素对降酚菌降解COD和酚的影响.混合菌的降酚效果要优于所分离出的4种单菌株.
吕荣湖付强
关键词:降酚菌驯化活性污泥
稠油废水回用处理工艺中悬浮物测定方法被引量:2
2006年
对污水中悬浮物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微孔膜过滤重量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激光粒度分析仪三种测试方法,对稠油污水各处理单元的出水悬浮物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微膜过滤重量法的影响因素为膜的溶解损失、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和冷却时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影响因素为搅拌强度、搅拌时间和温度。在测定沉降、浮选工艺出水中悬浮物含量时,采用重量法更准确、更有效。
吴百春邓皓张瑞成张晓飞
关键词:稠油废水悬浮物
稠油污水中悬浮物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对稠油污水回用工艺中各处理单元出水中的悬浮物(SS)沉降性能及组成、悬浮颗粒粒径分布及其质量、悬浮物含量与COD值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单元出水中悬浮物特性差别较大。粒径大于50μm悬浮物含量较高,其次为0.45~4μm悬浮颗粒的含量;沉降罐出水和浮选出水中悬浮物对COD影响较大,过滤单元出水中悬浮物对COD几乎没有影响,主要为无机物,并含有一定量的酸溶性物质。
吴百春邓皓李兴春刘光全
关键词:稠油污水悬浮物粒径分布CO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