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60400)

作品数:4 被引量:133H指数:4
相关作者:朱教君郑晓郑晓闫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护林
  • 4篇防护林
  • 2篇生态
  • 2篇SPOT5
  • 2篇LANDSA...
  • 1篇遥感
  • 1篇遥感估算
  • 1篇遥感影像
  • 1篇三北
  • 1篇三北防护林
  • 1篇三北防护林体...
  • 1篇三北防护林体...
  • 1篇三北工程
  • 1篇生态公益林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文明建设
  • 1篇片状
  • 1篇文明建设
  • 1篇公益林
  • 1篇防护林面积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朱教君
  • 2篇郑晓
  • 1篇闫妍
  • 1篇郑晓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关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展望——基于40年建设综合评估结果被引量:55
2019年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是同我国改革开放同步实施的世界最大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三北工程规划建设期限历时73年,现已经过40年建设,为科学、准确把握三北工程40年建设来的成效、经验、问题等综合状况,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国家林业局)于2017年委托中国科学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三北工程建设40年进行了全面、系统评价与分析。本文在简要介绍三北工程建设40年的历程、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三北工程未来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思考与展望;提出了重大生态工程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三北工程未来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证据和为全球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经验与范式等提供参考。
朱教君郑晓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北工程生态文明建设
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面积的多尺度遥感估算被引量:10
2013年
农田防护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准确估算农田防护林(林带)的数量与空间分布对了解该林种防护效应的发挥程度及促进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多尺度遥感影像获取林带长度,结合实地调查的林带宽度,估算三北地区(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依据地貌特征,将三北地区划分为东北、华北、黄土高原和蒙新4区)农田防护林面积。东北和华北区的林带长度通过建立LandsatTM和SPOT5解译得到的林带长度的关系获得;黄土高原和蒙新区则通过建立有林带农田面积(基于LandsatTM获得)和林带长度(基于CBERS-02B获得)关系获得。结果表明:至2008年,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包括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不包括新造林、未成林和部分残次林;下同)总长度为106.40×107m,其中,东北区23.82×107m,华北区6.07×107m,黄土高原区25.58×107m,蒙新区50.93×107m;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农田防护林面积约为130.31×104hm2(114.98×104~145.64×104hm2),其中,东北区42.88×104hm2(37.52×104~48.24×104hm2),华北区10.79×104hm2(9.56×104~12.29×104hm2),黄土高原区25.58×104hm2(22.70×104~28.45×104hm2),蒙新区50.93×104hm2(45.20×104~56.66×104hm2);估算的平均精度为89.54%,其中,东北和华北区79.27%,蒙新和黄土高原区99.80%。
郑晓朱教君闫妍
关键词:防护林LANDSATSPOT5CBERS-02B
基于多元遥感影像的三北地区片状防护林面积估算被引量:10
2013年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我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其数量与空间分布格局影响着整个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为科学、客观、完整地评价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30年来(1978—2008)片状防护林的数量与空间分布格局,本文采用多元遥感影像对三北地区片状林面积估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TM影像(分辨率30m)监测2008年三北地区片状防护林面积;再基于随机取样原理,建立不同降水气候区的高分辨率影像(SPOT5,分辨率2.5m)与TM影像在片状防护林面积监测的校正关系;最后利用前两部分结果估算出2008年三北地区片状防护林面积.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三北地区片状防护林(乔木林郁闭度>0.3,灌木林覆盖度>40%,精确度约85%)总面积328360.03km2.其中,东北区116244.55km2,华北区42981.32km2,黄土高原区76767.05km2,蒙新区92367.11km2.按照防护林树种统计,针叶林62614.74km2,阔叶林121628.51km2,针阔混交林22144.09km2,灌丛121972.69km2.
郑晓朱教君
关键词:防护林LANDSATTMSPOT5
防护林学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72
2013年
防护林学是研究防护林构建及经营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其核心内容包括防护林构建理论与技术、防护林经营理论与技术和防护林效益评价。防护林学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构建与经营防护林,使其防护功能或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稳定并可持续。防护林学是偏重实用的应用基础学科,其发展始终依托防护林工程建设需求,特别是以国家运作方式开展的大型防护林工程建设,对推动防护林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外著名的防护林工程有美国大平原各州林业工程(罗斯福工程)、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日本的治山治水防护林工程和北非五国"绿色坝"跨国防护林工程等。围绕这些工程,在防护林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空间配置、造林方法,结构、抚育、间伐、衰退机制与更新,以及效益评价等各个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其中,以效益评价及效益与结构的关系研究最为广泛与深入。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森林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自然环境恶劣,对防护林的需求极大,自"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以来,中国防护林建设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防护林学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在防护林经营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防护林学以效益评价为桥梁将防护林构建和经营组合在一起,效益与结构的关系为防护林构建及现有防护林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防护林学研究将以更广泛的生态公益林或防护性森林为对象,在研究方法上将由以林分尺度为主向更微观和更宏观两个方向拓展;在防护林构建方面,仍以林学理论与技术为主体,并重点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相结合,开展防护林(体系)区域分异规划设计、营建理论与技术研究;在防护林经营方面,将以防护林衰退与恢复机制、带状防护林更新和非带状防护林近自然经营理论�
朱教君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防护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