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ZH136)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祥稳惠富平更多>>
- 相关机构:安庆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当代长江下游山区玉米生产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在长江下游山区玉米种植史上,当代的玉米种植范围和规模最大,但因玉米生产而引发的环境问题类型之多、殃及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也是史无前例的。社会在应对这些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尽管存在治理与破坏并存、化学污染治理乏术、未能开展相关的专项整治等缺憾,但在政府的引领和扶持下,通过实施坡地退耕和利用农业技术、工程措施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生态保护成效。如今,随着玉米在各种植区彻底“下山”,山区延续了两三百年的因玉米生产而引发的环境问题痼疾得到根治,有利于保护长江下游的“绿水青山”。
- 张祥稳惠富平
- 关键词:玉米生产环境问题生态保护
- 清代以来玉米在长江下游山区的传种动因初探被引量:3
- 2019年
- 玉米在传入长江下游的近百年后,日渐在该域山区获得广泛传播种植,先后形成约40个县域种植区。本文从自然和社会的双重视角梳理玉米在该域山区的传种动因:自然因素是传统五谷杂粮背景下山区丰富的“闲土”资源,玉米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其适合山区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奇特的外表易于引人关注;社会因素中的乏食问题是根本,官方山土垦殖政策和种粮口号、山民追求玉米生产的丰厚收益、饮食习惯和市场对玉米的认可和接纳、农业技术进步等因素亦不能忽视。传种动因的梳理,揭示了玉米在该域山区传种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必然性,并为探讨玉米传种与环境变迁问题作铺垫。
- 张祥稳李祥凝戴家翠
- 关键词:动因玉米
- 历史时期长江下游山地丘陵区玉米生产引发水土流失及其成因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明末至20世纪中后期,在我国长江下游山地丘陵区陆续形成了约40个县域玉米种植区。山地丘陵区玉米种植引发了普遍和严重的水土流失,以清除坡地上的原生植被、翻挖旱土和种植玉米为发端。分析历史时期长江下游玉米种植区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生物学特性和种植区的地形、气候、土质等自然因素;翻挖玉米地等田间管理行为、水土保持工作缺失或寡效等社会因素。
- 张祥稳惠富平戴家翠
- 关键词:历史时期山地丘陵区玉米种植水土流失长江下游
- 嘉庆朝西北地区建立和健全灾赈积弊防杜机制案例研究——以嘉庆十五年甘肃灾赈为例被引量:3
- 2014年
- 19世纪初,甘肃灾赈积弊重重,作弊的行为主体是官员、吏胥、乡保、灾民和奸商等;其它各省情形大致亦然。但在嘉庆十五年的甘肃灾赈中,陕甘总督那彦成本着"及早熟计,预为防范"和"随地制宜,杜渐防微"的宗旨,充分发挥属员的智库作用,最终建立了一套成功、有效的灾赈积弊防杜机制,总体上达到了灾赈预期目标,此情在清代中后期难得一见,此举也再次验证了荒政的实施"总以得人为第一要义"的历史定律。对相关问题的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灾赈事宜提供些许借鉴。
- 张祥稳
- 关键词:嘉庆朝
- 民国时期信用合作立法遏止农村高利贷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民国时期,农村高利贷猖獗,使得原本崩溃的农业经济雪上加霜,农民生计更加困苦,进而危及国计民生。对此,国民政府试图通过信用合作立法,保障农民自主组织和管理信用合作社、为自己发放低息贷款,以遏止高利贷。此举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相关立法及其实践脱离国情、政府急于求成、农民无法掌控放贷权、政府无法监管和打击高利贷资本等问题的存在,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遏止目标,农村高利贷问题日趋严重。
- 邱少晖张祥稳
- 关键词:农村高利贷国民政府
- 玉米在近现代长江下游山区的种植与传播被引量:2
- 2019年
- 长江下游是中国最早传入玉米并大面积种植的地域之一。自清代康乾年间始至当代,玉米日渐在杭嘉湖、皖南、皖西南和皖东苏西山区传播种植,先后形成约40个县域种植区;玉米在长江下游的传播路径有一点两线;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传种者以棚民为主、土著为辅,当代则是土著和地方政府。
- 张祥稳戴家翠
- 关键词:玉米生态环境长江下游
- 论乾隆时期的官方赈灾被引量:3
- 2013年
- 清代乾隆时期的官方赈灾很有特色,朝廷高度重视,因时因地制宜,尽力以赴;形式多样,支出浩繁,重点突出;日益正规有序,并朝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这一时期的赈灾,对于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灾后的重建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等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朝隆时期的官方赈灾又痼疾难改:注重形式,轻视效果;因人而异,厚此薄彼;忽视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缺乏赈灾的长效机制等,很难尽如人意。不过,乾隆朝赈灾的经验教训仍有历史借鉴意义。
- 张祥稳
- 关键词:赈灾乾隆官方
- 现象与本质:清代长江下游山区玉米生产引发的社会环境恶化--以杭嘉湖和皖南山区为中心的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清代自乾隆朝末期始,在长江下游的杭嘉湖和皖南山区,以棚民为主体的垦殖山土种植玉米引发的社会环境恶化现象日渐凸显,官方和土著也因此在该域掀起了我国粮作史上首次谴责和禁止外来稳产高产粮作传播种植的浪潮。社会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山上玉米生产日渐严重地破坏了山下土著的农业经济特别是粮食生产、人居环境和社会稳定,本质上是玉米生产者与非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因而禁止玉米在山场传种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土著的社会环境,保护原生植被和遏止水土流失的生态动机并不明显。
- 张祥稳戴家翠
- 关键词:玉米生产长江下游
- 天灾视角下的乾隆盛世衰落缘由探略被引量:4
- 2013年
- 学界将乾隆盛世衰落之主因归结于乾隆朝日益凸显的三大隐患:人口膨胀、物价持续上涨和皇权过度膨胀。但实际上,其时频仍、严重的灾害,造成了农业经济损失惨重,灾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存条件缺乏保障;灾害救助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并在灾民面前充分暴露了吏治的腐败;灾民流离载道,多种形式的反抗斗争连绵不断;等等。天灾严重威胁着乾隆朝的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和财政安全,影响着民心的向背及社会稳定等,引发了多方位和深层次的社会危机,实乃乾隆盛世衰落的主因之一。
- 张祥稳
- 关键词:自然灾害社会危机乾隆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