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588)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明王慧君汪冠三郑丽霞许心舒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4篇毒性
  • 4篇心肌炎
  • 4篇肌炎
  • 4篇病毒
  • 4篇病毒性
  • 4篇病毒性心肌炎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小鼠
  • 2篇免疫
  • 2篇白质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电传
  • 1篇电泳
  • 1篇电泳技术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心肌肌钙蛋白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公安局
  • 1篇广州市刑事科...

作者

  • 5篇王慧君
  • 5篇刘明
  • 3篇汪冠三
  • 2篇金贺
  • 2篇乔东访
  • 2篇许心舒
  • 2篇郑丽霞
  • 1篇李学锋
  • 1篇康伟
  • 1篇康伟
  • 1篇李学锋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力竭性运动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力竭性运动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CVB3病毒感染Balb/c小鼠复制小鼠模型,剧烈过量运动前后定时检测小鼠心电图,观察小鼠12h内的死亡率和14d的总死亡率,计算PR间期变化、心率变化率,普通光镜及电镜观察心肌结构的改变。结果力竭性运动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在运动后12h内和14d的死亡率明显上升,运动前后心率变化、PR间期等指标在病毒性心肌炎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光镜下没有明显差异,但电镜观察发现,力竭性运动导致了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超微结构异常改变。结论力竭性运动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结构异常和功能衰减,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明许心舒乔东访汪冠三郑丽霞王慧君
关键词:心肌炎动物模型
病毒性心肌炎差异表达蛋白MYL4的筛选鉴定及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调查心肌肌球蛋白轻链4(myosin light polypeptide 4,MYL4)在病毒性心肌炎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Balb/c小鼠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10),实验组用于建立柯萨奇病毒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分别在病毒感染后第3、7、14天留取心脏及血清标本。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了部分的病毒性心肌炎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其中一个分子MYL4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质谱鉴定6个差异表达分子分别为:MYL4、热休克蛋白B1、异柠檬酸脱氢酶a亚单位、电压依赖的阴离子通道蛋白、蛋白酶体a亚单位1型和巨噬细胞封端蛋白。Western blot及ELISA验证发现MYL4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组织及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ELISA结果显示MYL4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7,P<0.00)。结论:MYL4在病毒性心肌炎组织及血清中表达升高,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
刘明许心舒乔东访汪冠三郑丽霞王慧君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B3心肌炎蛋白质组学
小鼠心肌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及其优化(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背景:双向电泳对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精确而有效,已成为研究蛋白质组最有价值的核心技术之一;以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模拟人体疾病状态,是研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并优化小鼠心肌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将为以后的心脏疾病研究奠定基础。目的:建立并优化小鼠心肌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设计: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研究。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病理科。材料:实验于2004-02/09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病理科完成。选取4~5周龄雄性无特殊病原体级BABL/c小鼠12只,体质量12~15g,由南方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在麻醉状态下脱臼处死小鼠,取心脏,对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上样缓冲液、范围的固相pH胶条、蛋白上样量、染色方法等进行对比分析,扫描并数字化,再进行图像分析。建立并优化实验中的各个环节。主要观察指标:蛋白分离的效果和实验的可重复性。结果:心肌特异的裂解方案能在pH4~7胶条上分离约910个蛋白点;银染上样量200μg,考染1000μg较为适宜;正常小鼠心肌组织在17cmpH3~10L的胶上可分离约(920±30)个蛋白点,pH4~7L的胶条上,可分离(880±30)个左右蛋白点;蛋白点平均匹配率为86.9%。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对小鼠心肌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各方面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心肌蛋白分离方法。
刘明王慧君李学锋金贺康伟
关键词:蛋白质组心肌
心肌肌钙蛋白T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肌钙蛋白T的表达情况,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结构蛋白损伤的机制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13例明确性病毒性心肌炎和17例界限性病毒性心肌炎尸检心脏标本中心肌肌钙蛋白T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在正常对照的心肌组织中,蛋白成强阳性表达,分布均匀,未见缺染。在明确性心肌炎及14例界限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蛋白表达缺染或脱失。缺染的范围及分布与病毒性心肌炎病变特点基本一致,但其范围往往小于炎症细胞浸润范围。计算机图像分析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缺染区域的心肌肌钙蛋白T表达量要明显小于其周边区域和正常心肌细胞(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肌损害要早于炎症细胞的浸润,病毒的作用可能是心肌肌钙蛋白T脱失的主要因素。心肌肌钙蛋白T的免疫组化检查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来辅助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学诊断。
金贺汪冠三王慧君李学锋刘明康伟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肌钙蛋白T免疫组织化学
病毒性心肌炎猝死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5年
刘明王慧君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猝死一氧化氮合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