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364)
-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宗平顾建红刘俊栋刘海霞王子轼更多>>
-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钙缺乏对蛋鸭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为了观察钙缺乏对蛋鸭骨代谢的影响,探讨钙缺乏性骨病发生的机理,将120只600日龄产蛋山麻鸭随机分为正常日粮组、1/2石粉组和1/4石粉组,连续饲养12周。结果发现钙缺乏可导致蛋鸭血清骨钙素水平下降,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Ⅰ型羧基端末肽(CTX-Ⅰ)水平升高。认为钙缺乏通过影响相关骨代谢因子分泌,使骨形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最终导致骨骼矿化障碍。
- 王子轼刘海霞顾建红刘俊栋刘宗平
- 关键词:钙缺乏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
- 1α,25-二羟维生素D3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周期的影响
-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1α,25-二羟维生素D(0、10、10、10mol/L)对体外培养3~4日龄SD大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增殖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1α,25-二羟维生素D作用24、48、72h,测定...
- 顾建红卞建春王庆华沈燕卓丽玲王林刘宗平
- 关键词: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细胞周期破骨细胞
- 文献传递
- 番鸭破骨细胞的培养及鉴定被引量:7
- 2008年
- 分离7日龄内番鸭长骨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倒置显微镜观察其活体形态。培养1、3、5、7d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培养7d后进行骨吸收陷窝定量分析,观察番鸭OC数量、体外生存时间以及骨吸收功能。结果显示,倒置显微镜下观察,OC为多核巨细胞,有伪足并借助伪足的凹凸伸缩而改变形态、运动行走。玻片上OCTRAP染色阳性,培养7d的象牙片上产生明显吸收陷窝。直接分离OC的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的OC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分离培养的鸭OC具有骨吸收活性,TRAP染色阳性。
- 顾建红刘俊栋刘海霞谢献胜郑中朝张力刘宗平
- 关键词: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 磷对体外培养番鸭破骨细胞生成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本试验旨在观察磷对体外培养番鸭破骨细胞(OC)生存、生成以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分离1日龄番鸭长骨骨髓细胞,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NaH2PO4、10-8mol/L1,25-(OH)2D3二因子、不同浓度的NaH2PO4单因子。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更换含磷培养液后6h、12h、18h、24h、30h和7d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分别进行OC计数、形态观察;培养30h内吖啶橙染色,观察OC凋亡情况,7d后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点,添加磷培养液均能抑制1,25-(OH)2D3诱导产生OC,并抑制OC的骨吸收活性,抑制程度与磷浓度成正比,3、5和7mmol/L组OC数量均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5mmol/L组OC数量极显著少于3mmol/L组(P<0.01);5mmol/L组与7mmol/L组差异不显著;更换含磷液培养12、18、24和30h,均可见磷含量达3mmol/L时OC数量均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磷浓度相同组,OC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添加磷培养液能够抑制体外诱导培养OC的生成及骨吸收活性,抑制体外培养成熟OC的生存。
- 刘海霞王子轼顾建红段修军黄秀明王建刘俊栋刘宗平
- 关键词:磷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 1α,25-(OH)_2D_3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1α,25-(OH)2D3(0、10-11、10-9、10-7 mol/L)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及钙离子通道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SD大鼠OB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1α,25-(OH)2D3或/和10-8 mol/L硝苯地平(NIF)作用20 min,流式细胞仪测定[Ca2+]i。结果 10-11 mol/L 1α,25-(OH)2D3组[Ca2+]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9、10-7 mol/L组[Ca2+]i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单独添加10-8 mol/L NIF组[Ca2+]i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添加10-9 mol/L 1α,25-(OH)2D3和10-8 mol/L NIF组[Ca2+]i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单独添加10-9 mol/L 1α,25-(OH)2D3组(P<0.05)。结论 1α,25-(OH)2D3引起[Ca2+]i改变的过程涉及L-型钙离子通道。
- 顾建红蒋杉杉刘俊栋熊桂林闫汶刘宗平
- 关键词:成骨细胞硝苯地平钙离子
- 骨保护素对体外培养大鼠破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生成和活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与脾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在体外诱导脾细胞转化为OC。采用形态学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计数、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方法检测OC的生成和活化。【结果】随着OPG浓度(5、10、25、50、75ng·ml-1)的增加,TRAP阳性OC数逐渐减少,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象牙片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也逐渐减少,OPG浓度为50ng·ml-1、75ng·ml-1时观测不到吸收陷窝。【结论】OPG通过抑制OC生成和活化,从而抑制OC的骨吸收,OPG浓度达50ng·ml-1以上可完全阻断OC的活化。
- 刘俊栋顾建红翟必华刘学忠卞建春刘宗平
- 关键词:破骨细胞骨保护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 1α,25-二羟维生素D_3对大鼠成骨细胞骨架、间隙连接通讯及[Ca^(2+)]_i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1α,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0、10-9、10-8、10-7mol/L对体外培养3~4d龄SD大鼠成骨细胞(OB)骨架F-actin、间隙连接通讯(GJIC)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1,25-(OH)2·D3作用20min、24h后测定[Ca2+]i;作用24、48h后观察F-actin及GJIC。结果20min时,不同浓度1,25-(OH)2·D3组[Ca2+]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h时10-9mol/L组[Ca2+]i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此时10-8、10-7mol/L组大部分细胞变得扁平,F-actin排列较对照组有序,形成应力纤维;48h时,对照组及10-9mol/L组F-actin表达减少,10-9mol/L组GJIC非常显著地弱于对照组,而10-8、10-7mol/L组大部分细胞F-actin表达完好,GJIC均非常显著地强于其余两组。结论高浓度1,25-(OH)2·D3能够维持OB形态,增强OB间通讯,而低浓度1,25-(OH)2·D3抑制细胞间通讯。
- 卞建春顾建红沈燕卓丽玲王林刘宗平
- 关键词:25-二羟维生素D3成骨细胞细胞骨架间隙连接通讯
- 磷对体外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钙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在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过程中添加磷(0、1、2、4 mmol/L),检测不同时间内的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活性、骨桥蛋白表达及钙化功能,探讨了磷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钙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随着磷浓度的增加,增殖作用减弱,只在添加磷后第6、7 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磷能显著或极显著地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即作用第5 d时,4 mmol/L磷组显著低于1 mmol/L磷组;作用第8 d时,4 mmol/L磷组显著低于1 mmol/L磷组,2 mmol/L磷组极显著低于4 mmol/L磷组;磷能诱导骨桥蛋白的表达(P<0.01),12、mmol/L高于4 mmol/L磷组;磷能诱导钙化,钙化结节个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钙化结节平均面积只有1 mmol/L磷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磷浓度的变大,钙化结节平均面积逐渐减小而钙化结节个数则逐渐增多。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磷均能抑制成骨细胞的早期分化,促进其增殖,诱导细胞基质成熟及钙化,利于新骨的形成,但4 mmol/L磷组效果较差。
- 卓丽玲张春岭顾建红王林刘宗平
- 关键词:磷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钙化
- 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良被引量:6
- 2009年
- 本研究的目的是改进经典的Seglen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建立稳定简便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采用胰酶消化获取大鼠肝细胞进行纯化、培养,过碘酸-雪夫反应(PAS)鉴定。结果显示,本法培养的肝细胞产量高、活力好,每只大鼠可获得约2×108个肝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生长期的肝细胞,细胞贴壁后变平变薄,双核细胞呈岛状连接的形态学特性;PAS鉴定,肝细胞内由于含有大量的糖原颗粒而被染成红色。表明改良的方法稳定、高效,为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裔传卉汪纪仓刘宗平
- 关键词:肝细胞细胞培养技术PAS
- 奶牛摄食行为学在营养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英文)被引量:2
- 2008年
- 将奶牛摄食行为学应用于奶牛营养性生产管理是提高其临床健康、福利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首先对奶牛正常行为特征及平均每日行为活动所占时间的分布进行了总结,随后讨论了奶牛饲养中现实条件及管理操作(如:竞争性环境,牛群密度、分组方案等)对其采食行为产生影响;并对利用摄食行为预测围产期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和探讨。相关学者及饲养人员在科研生产中需更有效地利用摄食行为学相关知识,以促进奶牛健康,提高奶牛福利及实际生产效益。建议今后在营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能进一步地深入了解奶牛的摄食行为,并加以合理应用,从而满足生产的需要。
- 袁楷刘宗平王宗元
- 关键词:奶牛摄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