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6170)
- 作品数:7 被引量:88H指数:6
- 相关作者:陈卫林涛赵金辉童巍朱伟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在饮用水安全保障中的作用被引量:12
- 2007年
- 随着水源污染的加剧,饮用水安全问题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结合近年来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在保障饮用水化学和生物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高级氧化—生物活性炭过滤(AOPs—BAC)是未来解决饮用水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
- 赵金辉陈卫林涛
- 关键词:饮用水安全高级氧化过程
- 饮用水活性炭除微污染技术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针对饮用水水源的微污染问题,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应用研究中发现,随着炭层中生物颗粒和非生物颗粒的积累,出水中的细菌数较多,并多与细小的活性炭颗粒一起流出,对出水的生物安全性造成影响.研究表明,出水中游离细菌的增多使得在氯或氯胺的灭活效率达99%以上的条件下,未被失活的细菌数量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出水中的细菌容易吸附在疏水性的活性炭颗粒上而受到保护,使氯或氯胺的消毒效率下降,包括病原体在内的微生物大量存活.炭粒携带未被灭活的细菌进入管网后,可吸附在管壁上,形成生物膜,造成二次生物污染.活性炭技术不能有效去除贾第鞭毛虫囊和隐孢子虫卵,甚至出现活性炭工艺出水中“两虫”数量增多的现象.另外,活性炭滤池的进水水质和运行方式等都会影响活性炭出水的生物安全性.而细菌检测技术水平则会影响对饮用水安全性的准确评价.
- 林涛陈卫王磊磊
- 关键词:饮用水活性炭细菌生物安全性消毒
- 水处理絮凝动力学模型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1
- 2006年
- 对Smoluchowski模型、层流模型、各向同性紊流模型、颗粒直线与曲线模型和絮凝体破碎模型等絮凝动力学模型及其特点、适用条件与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随着分形理论在絮凝过程中研究与应用的深入,絮凝动力学模型将在研究絮凝体密度测定和水流紊动强度影响、絮凝体成长与破碎过程关系、絮凝体形成和密实结构的工艺条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 邹琳陈卫汪德爟
- 关键词:水处理絮凝动力学模型分形
- 饮用水TiO_2光催化消毒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具有无毒、广谱性杀菌的特点,将其应用于饮用水消毒的研究受到重视.笔者综述了TiO2光催化氧化的消毒机理及其在微生物灭活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TiO2光催化氧化产生的HO.及其它活性氧类物质对水中细菌、病毒、细菌孢子等具有很强的灭活能力,其代表性的微生物灭活机理主要有代谢破坏、遗传物质破坏和细胞壁(膜)结构破坏等机理.在对几种机理分析后认为,其机理应是强氧化性自由基,首先破坏微生物细胞壁,造成细胞膜及胞内代谢物质及遗传物质的氧化破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TiO2光催化对兰伯氏贾第虫,隐孢子虫等杀灭能力有限,且缺乏持续消毒能力,未来应针对TiO2饮用水光催化消毒的影响因素、过程控制因子及其与化学消毒剂优化组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赵金辉陈卫
- 关键词:光催化饮用水消毒
- 垂直流人工湿地填料的淤堵机理初探被引量:25
- 2007年
- 应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水时,填料的淤堵往往是制约其处理功效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单元模型,通过测定填料有效孔隙率与截留SS总量、COD降解量、生物膜的增长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填料淤堵机理.结果表明:进水中悬浮颗粒全部为无机颗粒的系统较进水中全部为溶解态污染物质的系统更易造成淤堵,进水中全部为溶解态污染物的系统至实验结束时未出现淤堵现象.淤堵发生后,填料上层的渗透系数明显低于中下层,表明淤堵主要发生在填料上层部分;截留的不可生物降解无机SS、被截留但未被降解的有机SS、生物膜的生长及老化脱落、以及被上述物质吸附的水是导致淤堵的主要原因.淤堵发生后,湿地日污染物去除总量降低,湿地功效受到影响.
- 童巍朱伟阮爱东
- 关键词:垂直流人工湿地
- 常规-超滤膜组合工艺净化湖泊水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结合水厂现有工艺,采用常规—超滤膜工艺处理南方河网地区的湖泊水,以解决现行常规处理工艺出水中细菌、藻类和有机物超标以及微生物泄漏等问题。研究表明:在砂滤出水中加入适量的NaClO作为杀菌剂能够减缓跨膜压差的增长速度,稳定超滤膜运行;常规—超滤工艺出水的浊度、CODMn和DOC平均值分别为0.07NTU、2.85mg/L、3.95mg/L,藻类平均数量为2.79×104个/L,细菌未检出。
- 许航陈卫李为兵杨敏冯正宇徐水
- 关键词:超滤膜跨膜压差
- 饮用水处理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规律被引量:12
- 2009年
- 为了对不同水源水以针对性的强化工艺提高有机物去除率,以超滤膜法分析了长江下游段水源水经常规工艺及活性炭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C)的分子量(MW)分布,以有各工艺单元对有机物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长江水源水以小分子量的有机物为主(小于10kDalton的有机物占64.40%);常规工艺对大分子量有机物去除率很高,尤其对MV为10kDalton以上的有机物去除率达67%以上,但对小分子量有机物去除率很低。常规工艺对MW为1~10kDalton的有机物去除率仅为28%,而MW小于1kDalton的有机物反而增加了30%左右。经活性炭处理后,MW小于1kDalton的有机物去除率达84%;出水UV254值及SUVA值比滤后水分别下降25%和10%。
- 陈卫李敏林涛
- 关键词:分子量分布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常规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