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306014)

作品数:69 被引量:395H指数:12
相关作者:许并社刘旭光王晓敏李天保韩培德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东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一般工业技术
  • 30篇理学
  • 17篇金属学及工艺
  • 14篇化学工程
  • 11篇电子电信
  • 2篇冶金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0篇富勒烯
  • 27篇纳米
  • 24篇洋葱状富勒烯
  • 10篇抗菌
  • 10篇合金
  • 10篇发光
  • 9篇镁合金
  • 9篇抗菌剂
  • 7篇石墨
  • 7篇力学性能
  • 7篇沸石
  • 7篇力学性
  • 6篇石墨化
  • 6篇放电
  • 6篇CVD
  • 6篇HRTEM
  • 5篇载银
  • 5篇配合物
  • 5篇纳米微粒
  • 5篇晶体

机构

  • 99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东京大学
  • 3篇滨州学院
  • 3篇教育部
  • 2篇北海道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78篇许并社
  • 53篇刘旭光
  • 26篇王晓敏
  • 18篇李天保
  • 16篇韩培德
  • 13篇魏丽乔
  • 13篇贾虎生
  • 12篇侯文生
  • 12篇郭俊杰
  • 9篇郝玉英
  • 9篇王华
  • 8篇梁建
  • 8篇周禾丰
  • 8篇张颖
  • 8篇姚延立
  • 7篇杨晓伟
  • 6篇王社斌
  • 5篇马艾丽
  • 5篇张俊远
  • 5篇戴晋明

传媒

  • 10篇电子显微学报
  • 6篇稀有金属材料...
  • 5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煤炭转化
  • 4篇材料导报
  • 4篇2005年全...
  • 3篇新型炭材料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功能材料
  • 3篇发光学报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Journa...
  • 2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新技术新工艺
  • 1篇金刚石与磨料...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年份

  • 9篇2009
  • 11篇2008
  • 20篇2007
  • 30篇2006
  • 31篇2005
  • 6篇200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洋葱状富勒烯的制备及摩擦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水下电弧放电法制备出洋葱状富勒烯(0LFs)。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OLFs的晶体结构和形貌,并通过热重(TGA)考察了OLFs的热稳定性。在MRS-10A型四球摩擦试验机上测试了OLFs作为长城牌SE级15W-40汽油机油添加剂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OLFs具有较高的石墨化程度,直径约25nm,外形呈球状并具有一定的空心结构;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维持到600℃以上。在不同的质量分数和载荷下,OLFs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减摩性能上均优于碳纳米管(CNTs)。
姚延立时宝国马国利
关键词:洋葱状富勒烯电弧放电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学性能
纳米SiO_2氢氧化铝/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表面包覆改性被引量:10
2006年
通过氢氧化铝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包覆和改性处理,改善纳米SiO2的表面结构和分散性。使用IR、FESEM、EDS、MalvernZetasize3000HSA自动电位粒度仪等表征手段,对表面包覆改性后纳米SiO2的表面结构、形貌及等电点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经Al(OH)3表面包覆后,纳米SiO2粉体等电点(IPE)的pH值从1.58变为7.1;经SDBS对表面包覆Al(OH)3的纳米SiO2进行改性后,纳米SiO2粉体团聚现象减少,单个纳米SiO2颗粒的粒径约为30nm。
张颖侯文生魏丽乔许并社
关键词:纳米SIO2表面包覆ZETA电位
一种锌希夫碱配合物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合成并通过真空升华提纯得到了一种高纯度的希夫碱有机金属配合物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合锌。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差热曲线、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表征了其结构、热稳定性以及能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合锌的玻璃化温度(Tg)高达183℃,分解温度为449℃;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合锌是一种多晶粉末状的发光材料,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在四氢呋喃溶液体系中的荧光发射峰在508nm处,为蓝绿色荧光,色纯度高,荧光量子效率高,禁带宽度2.62eV;利用真空热蒸镀很容易制备高质量薄膜,其发射峰在562nm处,半高宽为48.5nm的黄绿光发射。利用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合锌为发光层制备了黄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侯丽新贾虎生郝玉英王华陈柳青许并社
关键词:希夫碱电致发光热稳定性
α-Alq_3与δ-Alq_3的扫描电镜分析
2005年
王华郝玉英周禾丰赵兴国许并社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铝ALQ3
一种希夫碱锌配合物蓝光发射材料的合成与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合成了水扬醛缩环己二胺类希夫碱(1)及其锌配合物(2),它们的结构通过红外和元素分析测试手段来确定,配合物(2)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表明,在紫外激发下,有效的能量从配体转移到金属离子。结果分析表明,在365...
陈柳青许慧侠王华刘旭光许并社
关键词:希夫碱配合物荧光光谱
文献传递
氧化物催化电弧法制备洋葱状富勒烯的研究
<正> 纳米洋葱状富勒烯作为富勒烯家族中的新成员,自1992年被发现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宏量制备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方法,目前的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我们课题组在自制...
章海霞王晓敏刘旭光王海英许并社
文献传递
CVD法制备硅基氮化镓薄膜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分别以三氧化二镓(Ga2O3)和氨气(NH3)为镓源和氮源在硅衬底合成了一种由片状微晶构成的氮化镓(GaN)薄膜,实验中没有使用缓冲层。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能量散射谱(EDS)、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电镜(HRTEM)和光致发光谱(PL)对样品进行分析,生成物为质量较好的富镓的纯氮化镓薄膜。片状氮化镓微晶表面大小约数百纳米,厚度数十纳米,薄膜表面平整、致密,没有裂纹或龟裂现象,与Si衬底结合紧密。氮化镓薄膜的带边峰位于367nm处,同时出现了黄光发射峰。并对此种氮化镓薄膜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王连红梁建马淑芳刘旭光许并社
关键词:氮化镓薄膜
白光LED蓝光转换材料的发光特性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用稀土氧化物作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与反应烧结的方法,在1300℃合成了高纯度的铈激活和铈、钆共激活的钇铝石榴石蓝光转换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产物的晶体结构,采用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研究了基质中Ce^3+的发光特性以及Gd件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为立方晶系的钇铝石榴石晶体,可以被蓝光有效激发,通过调整掺杂离子的摩尔浓度,荧光粉的发射波长可覆盖530-560nm的黄绿光范围。利用荧光粉转换法制备了白光LED(1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在工作电流为20mA、工作电压为3.5V的条件下,所制备的白光LED色坐标x=0.310,y=0.323,光效26.131m·W^-1,显色指数81.8,色温6605K。
郝海涛周禾丰梁建刘旭光许并社
关键词:钇铝石榴石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白光LED
AZ91镁合金中La的吸收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07年
在AZ91镁合金熔体中添加不同含量的La元素进行精炼实验,定量地测定在973~993 K下、Al含量为8.0%~9.5%时La元素吸收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La元素添加量大于0.2%、Al含量大于9%时,La的吸收率稳定在(75±5)%;当La含量小于0.2%、Al含量小于9%时,La的吸收率随La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大量的La元素以Al11La3化合物形式存在于镁合金基体中形成弥散组织。
王社斌张金玲张俊远李明照郭端阳许并社
关键词:AZ91镁合金LA吸收率
内包碳化铁洋葱状富勒烯的合成和表征被引量:3
2005年
Iron-included Onion-like Fullerenes(OLFs) were formed by pyrolysis ferrocene and C2H2 in H2 and Ar streams through a cylindrical furnace with a temperature at 950 ℃ in their center. The resulting carbon structure morphology wa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carrying gases. When proper hydrogen flow was used in the carring gas, the graphitic carbon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catalysts can be easily eached. This etching rate and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of metal are two competitive mechanisms in the graphitization processes, that is, when the etching rate of graphitic sheets dominates, iron-included OLFs are apparently the end product. XRD showed that the presenting metal particle is iron carbide. XRD patterns show that the presented metal particle is iron carbide. Raman scattering spectra show that the G peak of iron-included OLFs has slightly upshift from the position 1 582 cm-{-1-}(known for a pure graphite), which was interpreted as an influence of shell curvature. Hollow core OLFs can be obtained after the iron carbide particals were removed by annealing iron-included OLFs at 1 900 ℃ for 4 h.
李天保许并社韩培德张艳刘旭光
关键词:洋葱状富勒烯XRDRAMANSPECTRA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