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ZH114)

作品数:18 被引量:88H指数:6
相关作者:杨红强张旭芳聂影陈幸良季春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0篇林产
  • 10篇林产品
  • 8篇木质林产品
  • 4篇碳库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4篇减排
  • 4篇
  • 3篇林业
  • 2篇中国林产品
  • 2篇中国林业
  • 2篇碳储量
  • 2篇能源
  • 2篇GF
  • 1篇要素密集度
  • 1篇议题
  • 1篇应对气候变化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责任分担
  • 1篇质押

机构

  • 18篇南京林业大学
  • 15篇南京大学
  • 15篇国家林业局
  • 3篇金陵科技学院
  • 2篇密西西比州立...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18篇杨红强
  • 5篇张旭芳
  • 4篇聂影
  • 2篇季春艺
  • 2篇陈幸良
  • 2篇芮晓东
  • 2篇袁恬
  • 1篇周春应
  • 1篇王珊珊
  • 1篇邬松涛
  • 1篇杨惠

传媒

  • 7篇林业经济
  • 2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技术经济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林经济管理...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行业差异与节能潜力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本文利用2005~2010年中国39个工业行业数据,运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了工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发现,"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行业整体能源利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偏低;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资本密集型产业能源利用纯技术效率平均水平最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利用的规模效率已接近最优水平,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能源利用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平均水平最低,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产业;不同工业行业节能潜力差异较大,资本密集型产业节能潜力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节能潜力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工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下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周春应杨红强
关键词:能源利用效率要素密集度节能潜力DEA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基于全球HWP碳库替代减排的责任分担被引量:2
2015年
从"减排能力原则"的视角,依据全球20个代表性HWP生产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效率提升速率设置4个分析情景,使用GFPM模型模拟并评价2010—2030年全球HWP碳库变动和相应的责任分担。研究表明:1技术效率是提升全球HWP碳库水平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若以既定于样本国平均进步速率提升自身技术效率,可以实现2.9×103Tg C的全球碳库增量。2发达国家HWP碳库替代减排的能力较强,应承担76%~97%的责任,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分担仅需发达国家的11%~31%。3美国、瑞典、芬兰和德国是全球HWP碳库替代减排责任的主要承担国,中国技术效率优势明显,其HWP碳库的减排替代将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分担贡献。
杨红强张小标
关键词: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技术效率
中国退耕还林项目机会成本的差异:基于REDD+成本异质性的借鉴被引量:4
2018年
文章通过引入国际间REDD+机会成本异质性的研究成果,对中国退耕还林机会成本差异性的改进提供参考及借鉴依据。分析表明:(1)R.EDD+机会成本在不同计算层次和区域上异质性显著,差异化补偿是值得借鉴的重要因素;(2)REDD+机会成本涉及平均、边际、总成本三种表现形式,其主流研究采用现值法和模型法核算,合理反映市场调整作用对机会成本的影响是科学报告机会成本的必要条件;(3)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是不容回避的成本异质性来源,折现率和时间因素是评价机会成本不容忽视的重要变量。
李茜芮晓东芮晓东
关键词:退耕还林
IPCC框架下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研究进展:方法选择及关联利益被引量:9
2017年
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功能可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其碳储量核算已被纳入气候变化缔约国温室气体清单报告,各国基于CBDR原则对木质林产品的碳储计量及贸易流动核算方法学在国家层面的争议及协调,关系到未来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减排责任分配及利益分享。本文首先概括了IPCC历次会议关联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议题及谈判进程,纵向梳理了碳储计量问题的研究进展。其次,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核算方法的应用及争议,总结不同核算方法在各国间的适用情况及其关联利益。最后,从清单报告和国际贸易角度分析了生产法与储量变化法对林产品碳储计量的不同影响,归纳了不同角度下两种核算方法的适用属性。研究表明:1缔约国附件Ⅰ国家在第二协议期内报告本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及其变化,在假设本国木质林产品碳储贡献不为零时采用生产法核算碳储量,核算源于本国采伐木的产品碳收支已成为当前缔约国履行气候责任的基本要求;2从清单报告的角度,缔约国基于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报告碳储量,生产法区别森林管理活动并核算源于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的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符合报告的要求;3从国际贸易角度,对于中国等涉及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净进口国,储量变化法因考虑到进出口的碳计量,以储量变化法核算碳储量对中国等林产品贸易大国更具优势。
杨红强王珊珊
关键词:木质林产品
复合链式结构下中国林业碳库系统测度模型构建被引量:1
2016年
温室气体上升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不容忽视,增加森林碳汇和木质林产品碳储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根据森林碳汇功能与林产品碳储功能的关联理论与模型,推导和改进包括森林子碳库、土壤子碳库及木质林产品子碳库在内的林业碳库核算模型及方法,以实现目标碳从森林碳库向木质林产品碳库的过渡与转移。基于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林产品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构建包括森林子碳库和林产品子碳库的复合一体化林业碳库模型,使之为中国林业碳库的计量与评价提供判据。首先,对包含森林子碳库和木质林产品子碳库在内的世界林业碳库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归纳和比较国内外主流的关联林业碳库评估方法模型,从而对中国林业碳库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背景支持和逻辑方法支撑。其次,分析现有中国林业碳库评估存在的优势和弊端,找出适合中国林业特点的国家碳库创新评估路径,运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定的生产法的思路,通过分析目标碳在林产品产业链生产、加工等过程中的流入和支出,提出创新中国林业碳库的模型构想并对其系统内涵进行分析。最后,赋予中国林业碳库系统模型数学表达,分析其数理结构并进行逻辑演绎,在森林子碳库和木质林产品子碳库两个复合链式体系下构建中国林业碳库系统测度模型(ForestProducts Carbon Model/FPCM)。
张旭芳杨红强袁恬
关键词:木质林产品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林产品的减排贡献:基于木质林产品固碳功能核算被引量:21
2013年
森林及其产品的固碳功能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木质林产品(下简称HWP)的碳储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研究HWP碳储量并对其进行功能管理,对我国政府提高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并参与气候谈判、提交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建议的HWP碳量核算模型,研究了1961—2011年中国HWP的固碳功能,继而比较分析了中国HWP碳储量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从总量看,储量变化法、大气流动法基础上核算的中国2011 年度碳储量值分别为6.76×10^8 t 碳和2.58×10^8 t 碳;从年增长量看,储量变化法、大气流动法基础核算的中国HWP碳储量增长平均值为1 063×10^4 t 碳和262×10^4 t 碳。基于中国是世界HWP进口大国,储量变化法的选择应用将对我国有利。HWP碳储量减排贡献的研究发现:中国HWP碳储量为森林立木总量的4.75%~8.42%,平均约为6%;对比中国能源消费的年碳排放量值,中国HWP的年碳储量可以减排约1.6%,中国HWP具有显著的碳汇功能及进一步提升的减排潜力。
杨红强季春艺杨惠聂影陈幸良
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
气候变化关联议题下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核算与影响因素
2014年
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核算是当前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木质林产品的固碳功能能够减少大气的二氧化碳排放。该文结合气候变化下的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谈判议题,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及国家排放清单的要求,结合木质林产品的分类,比较了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核算方法以及计算模型,并对造成核算误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核算结果主要受到核算方法选择、变量差异、消耗快慢和重复计量等4个因素的影响。
张旭芳杨红强
关键词: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影响因素
美国木质林产品碳流动的变动周期及减排策略被引量:6
2013年
文章比较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eCC)木质林产品碳核算的评价模型,分别运用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大气流动法对1961~2012年的美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美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存总体呈上升趋势,木质林产品的碳流动与美国爆发的四次经济危机等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就储量变化法核算来看,2012年美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达到2395.34百万吨,对美国国家碳库的正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进一步跟踪美国在减排领域的政策调整,发现其政策效应对应对气候问题具有积极影响,美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及其减排政策对于我国利用林产品提高碳储量、调整减排策略及应对气候谈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旭芳杨红强
关键词:木质林产品减排策略
全球林产品模型研究趋势及中国应用--基于1990~2015年的ISI统计数据
2015年
全球林产品模型(GFPM)是目前林业经济及林产品贸易领域的主流模型之一。文章借助ISI开发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对有关GFPM的国际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归纳与趋势分析。结论如下:(1)近25年间,国际上对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涉及GFPM的国际科研产出总计15篇,为中国实践学术前沿追踪提供了机遇;(2)GFPM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经逐步由林业内部的生产性问题向跨区域林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的可持续性利用等方面延伸;(3)美国在关于GFPM的国际科研中占主导地位,推进"政府机构引导+积极寻求合作"的模式将有利于中国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袁恬杨红强张小标
关键词:ISI数据库
基于全球均衡市场的中国人造板产业动态演化被引量:4
2015年
从全球均衡市场角度,使用GFPM模型对2010-2030年中国人造板演化趋势进行动态模拟,通过引入GFPM约束的GDP增速、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三个宏观经济外生变量,从产量、消费和进出口三个方面对中国人造板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研究表明:①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宏观环境将降低对传统GDP增长的追逐,人造板产业同样将出现增速放缓的走势;②就人造板产业结构来看,传统原材料和劳动力密集的胶合板比重将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度相对较高的刨花板比重将得以提高;③中国人造板的传统比较优势可能会出现较大下滑,贸易顺差不断收紧,内需驱动将成为人造板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④人造板产业尤其是胶合板产业这种对资源和劳动力的高消耗且低附加值的产业转型与升级变得尤为紧迫,加快低附加值部分的国际转移应成为产业战略调整的重要思路。
张小标杨红强
关键词:人造板产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