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6BAD26B03)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吴晓旭邹学勇钱江格日乐王仁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遥感
  • 1篇遥感与GIS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景观

机构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邹学勇
  • 2篇吴晓旭
  • 1篇王仁德
  • 1篇格日乐
  • 1篇钱江

传媒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3S”技术的内蒙古乌审旗景观格局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以乌审旗2005年30 m分辨率的TM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在ArcView和ArcMap支持下,得到乌审旗景观分布格局图,并对景观单元特征指数、斑块形状指数、斑块数破碎化指数、斑块分维数、景观异质性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乌审旗21 495个景观斑块中,斑块数目最多的为沙地景观,共有10 357块;总面积最大的也是沙地,为6.28×109m2;水域景观总面积最小,仅为5.36×107m2;平均面积最大的是工矿用地,为4.26×106m2;景观斑块密度最大的是耕地。各类斑块形状均较复杂,近圆度极小,居民点由于受到人为规划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几何形状特点,故景观形状指数最小;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从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到人工景观,多样性指数、破碎化指数均依次减小,景观多样性指数沙地最高、工矿用地最低;居民点的优势度指数最高,其均匀度指数最低;整个研究区各景观分数维值均小于1.4,景观的自相似程度比较高。
吴晓旭邹学勇格日乐钱江王仁德
基于遥感与GIS的乌审旗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以乌审旗1986-2005年5期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社会经济数据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人为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2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经历着"涨势"与"落势"的波动。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方向来看,林地、草地和沙地相互转换频繁;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和沙地;水域主要向其他未利用地转换,其他未利用地主要向草地和沙地转换,工矿用地没有转出。从200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来源看,耕地主要是由林地、沙地和草地转变而来;林地主要由沙地和草地转变而来;草地主要是由沙地和林地转变而来;水域主要是由沙地和耕地转变而来;居民地主要是由沙地、草地和林地转变而来;其他未利用地主要是由草地、水域和林地转变而来。(2)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表现为:除居民点外各类景观斑块形状指数都呈增加趋势;除水域外,各类景观斑块密度下降、分离度减少;全旗景观优势度下降、多样性升高。(3)人为因素中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工程的实施对土地利用变化起重要作用。
吴晓旭邹学勇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