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2004]132004q034)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刘长庆王桂琴更多>>
相关机构:襄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东汉
  • 1篇西晋
  • 1篇翻译
  • 1篇翻译特点
  • 1篇佛经
  • 1篇佛经翻译

机构

  • 1篇襄樊学院

作者

  • 1篇王桂琴
  • 1篇刘长庆

传媒

  • 1篇襄樊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论我国早期的佛经翻译特点——从东汉到西晋被引量:5
2006年
我国早期的佛经翻译特点呈现出多层面性。从翻译主体来看,译经者主要是外来僧人或者久住中国的外籍后裔,汉地僧人或居士参加很少,且多从事辅助工作,翻译往往全凭口授;从翻译行为来看,这一时期的译经多属个人行为,没有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从翻译方法来看,汉末基本采用直译法而偏于“质”,三国时期,基本采用删繁就简、尽量适应当地文化的意译而偏于“文”,西晋时期再予纠正而采用直译,译文偏于更高层次的“质”;从译文受到目的语的影响来看,佛经翻译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从译经者的素质来看,他们都是从事佛教工作的专业人士,这保证了译文能最大限度地传译原作的思想;随着译经的不断发展,经师们开始对已有的翻译文本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或“重译”(“校译”)或会译或注译。总的看来,早期的佛经翻译尽管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的翻译理论,但却为以后的佛教翻译在理论上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刘长庆王桂琴
关键词:佛经翻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