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526)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韩雅玲闫承慧康建齐岩梅田孝祥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胚胎
  • 8篇胚胎干细胞
  • 8篇干细胞
  • 7篇血管
  • 5篇平滑肌
  • 5篇细胞
  • 4篇鼠胚
  • 4篇鼠胚胎
  • 4篇小鼠胚胎
  • 4篇分化
  • 3篇拟胚体
  • 3篇平滑肌细胞
  • 3篇小鼠胚胎干细...
  • 3篇内皮
  • 3篇肌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血管平滑肌
  • 2篇血管新生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源

机构

  • 13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韩雅玲
  • 12篇康建
  • 12篇闫承慧
  • 8篇齐岩梅
  • 7篇田孝祥
  • 6篇徐凯
  • 3篇李娜
  • 2篇李颖佳
  • 2篇肖艳平
  • 2篇陶杰
  • 1篇郭亮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国外医学(生...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小鼠主动脉环血管新生的影响及TrkA的关键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体外培养的小鼠主动脉环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①将小鼠主动脉环在三维基质胶中以含不同浓度的NGF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不同天数后,对出芽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学鉴定,或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摄像,并以ImagePro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每高倍视野中平均出芽的面积。②向培养基中预先加入抗NGF的中和抗体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拮抗剂SU5416,观察NGF或VEGF对出芽性血管新生的影响。③向培养基中预先加入酪氨酸受体激酶A(TrkA)受体拮抗剂K252a,观察NGF是否可通过TrkA受体促血管新生。结果①外源性NGF呈浓度依赖性促进基质胶中培养的小鼠主动脉环出芽。出芽的细胞上CD31的表达阳性。抗NGF的中和抗体能明显阻断NGF诱导的出芽性血管的新生。②SU5416可显著减少VEGF诱导的血管新生;但对NGF诱导的血管新生无明显影响。③K252a可明显抑制NGF诱导的血管新生。结论NGF可通过TrkA受体促进小鼠主动脉环血管新生,为促血管新生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
齐岩梅韩雅玲康建李娜田孝祥闫承慧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主动脉环血管新生小鼠
小鼠胚胎背主动脉发育过程中内皮和平滑肌标志物表达时相及其变化
2007年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背主动脉胎肝激酶1、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时相,初步探讨背主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形成及其可能起源。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完成。①实验材料:昆明种小白鼠50只,体质量20~22g,其中雌鼠30只。②实验方法:将雌鼠分别放入公鼠笼内过夜、交配,从怀孕第8.5天开始获取胚胎,在雌鼠怀孕第8.5~18.5天,每一时间点取10个小鼠胚胎。③实验评估:对胎鼠组织切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背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内皮细胞标志物胎肝激酶1、CD31、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①胚胎8.5~9.5d胎鼠背主动脉由单层细胞构成,呈胎肝激酶1、CD31阳性,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Ⅷ因子相关抗原阴性。②胚胎10.5d胎鼠背主动脉仍为单层细胞,但胎肝激酶1、CD31、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均呈阳性。③胚胎11.5d背主动脉管壁发育为多层,内层细胞呈胎肝激酶1阳性、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阴性,外层细胞呈胎肝激酶1阴性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血管与周围间充质无明显分界,背主动脉管壁周围可见散在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④11.5d之后,背主动脉管壁平滑肌细胞数量增多且由不规则型转变为纺锤型,内层内皮细胞继续呈胎肝激酶1阳性、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阴性,外层平滑肌细胞胎肝激酶1阴性、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血管与周围间充质分界清楚,背主动脉血管周围无散在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结论:胚胎背主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可能最早起源于胎肝激酶1、CD31阳性细胞,后期可能来源于周围间充质细胞的募集分化。
韩雅玲李颖佳齐岩梅康建闫承慧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胚胎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拟胚体分化早期血管平滑肌标志物的表达时相
2008年
目的:研究胚胎血管发育早期SMα-actin、SM22α、myocardin、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的表达规律,并初步探讨在此阶段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转染平滑肌特异性蛋白SM22α启动子控制下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载体的胚胎干细胞制备拟胚体(EBs),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Western blot分析SMα-actin、SM22α、myocardin、SMMHC的表达时相;然后分别用0μmol/L(对照组)、10μmol/L、50μmol/L AG1296(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处理EBs,观察三组SMα-actin、SM22α、myocardin、SMMHC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变化。结果:胚胎血管发育早期SMα-actin、myocardin、SM22α、SMMHC分别在EBs第0(胚胎干细胞)、8、11、13d开始有表达。AG1296三种浓度处理后SMα-actin、myocardin、SM22α、SMMHC蛋白表达及myocardin、SM22α和SMMHC mRNA表达均无明显差异。结论:EBs发育过程中存在着自发的VSMCs分化,SMα-actin表达最早,依次为myocardin、SM22α、SMMHC;PDGF-BB对EBs分化早期VSMCs标志物表达的调控可能不是必要的。
韩雅玲肖艳平齐岩梅康建闫承慧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分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
胚胎小体在血管发育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胚胎干细胞 (ES)可自发地在体外分化成单层细胞或聚集生长成胚胎小体 (EB) ,EB可生成高度分化的细胞。在EB形成过程中 ,既有血管发生也有血管新生 ,因此EB系统可以在体外模拟胚胎血管形成的过程 。
徐凯韩雅玲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血管发育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形成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ES)在体外向内皮细胞(ECs)分化并形成新生血管的条件及特点。方法分别建立二维和三维小鼠ES细胞分化体系,对分化细胞行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免疫荧光染色和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标记,观察ECs分化及血管形成特点。结果在二维分化体系,ES细胞在无外源性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可自发向ECs分化,ECs主要定位在分化细胞密集处,分化表现为:ECs呈集落样生长,不形成网状结构;ECs互相连接形成网状结构,PECAM-1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为ECs网。在三维的悬浮拟胚体培养体系,ECs的分化不依赖于外源性生长因子,分化表现为条索状结构、管腔样结构及排列紊乱的细胞团三种形式。对该拟胚体的冷冻切片进行的三维图像重构显示,拟胚体中有大量的血管网形成。在三维的Ⅰ型胶原培养体系中,ES形成的拟胚体表现为出芽式血管新生,这一过程依赖于外源性生长因子混合物。结论在二维和三维ES细胞分化体系中,ECs分化及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与体内相似,表现为血管生成和血管新生两种形式,因此可作为研究血管发育机制的理想模型。
韩雅玲田孝祥康建徐凯闫承慧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血管新生
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贴壁制备拟胚体的新方法研究
2006年
目的为改进拟胚体制备过程中分化不同步等问题,探讨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贴壁制备拟胚体的新方法。方法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于2004年10月至2006年1月对小鼠进行研究,当小鼠胚胎干细胞R1生长至70%~80%亚融合时,将其消化成单细胞,以1×106的细胞数接种到直径100mm组织培养皿中,用含低浓度白血病抑制因子(LIF)1μg/L的胚胎干细胞培养液连续贴壁培养3d后,收集贴壁细胞团继续悬浮培养。对悬浮培养的拟胚体及其冰冻切片行形态学观察,对悬浮及贴壁分化的拟胚体行甲胎蛋白(AFP)、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及神经丝蛋白68KD(NF-68)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形态学观察用本法得到的拟胚体大小均一,分化同步,能展示从简单拟胚体到成熟囊性拟胚体的典型发育过程。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FP、PECAM-1及NF-68三种标志物表达均为阳性。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操作简便、拟胚体形成率高、分化阶段同步,具有分化为3个胚层来源细胞的能力,可作为胚胎早期发育和胚胎干细胞分化等研究的理想工具。
韩雅玲田孝祥康建徐凯闫承慧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拟胚体分化
胚胎干细胞SM22α-EGFP表达克隆的建立及平滑肌细胞体外发育的动态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为探讨血管发育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募集和增殖特点,构建了含有SM22α启动子序列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编码序列的质粒,建立了平滑肌特异性蛋白SM22α启动子控制下稳定表达EGFP的胚胎干细胞株(ESCs),以研究VSMCs的发育特点.实验发现,起源于SM22α-EGFPESCs形成的胚胎小体(EBs)在第11天开启SM22α启动子并表达EGFP.此后EGFP阳性细胞持续增加,在第30天达到高峰.VSMCs多起源于EBs中细胞密集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观察到EGFP阳性细胞表达多种平滑肌特异性标志物.在贴壁培养的胚胎小体中VSMCs形态可分为纺锤形及上皮样的多角形,慢速视频显微摄像测得纺锤形细胞迁移速度较上皮形细胞快.以上结果表明,SM22α-EGFPESCs分化形成的EBs可以模拟体内早期胚胎血管形成过程,从形态学上获得VSMCs募集分化的证据.
韩雅玲徐凯康建闫承慧田孝祥李少华
关键词:平滑肌细胞胚胎干细胞分化
平滑肌细胞纯化载体构建及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的表达
2009年
背景:胚胎干细胞是平滑肌细胞重要的来源之一,但是胚胎干细胞分化细胞的异质性导致难以获得较纯的平滑肌细胞。目的:为进一步纯化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平滑肌细胞,拟在体外构建平滑肌特异性SM22α启动子驱动的嘌呤霉素抗性(puromycin acetyltransferase,pac)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基因双表达载体,即pSM22-PAC-IRES2-EGFP载体,并在胚胎干细胞中检测其有效性及特异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水平细胞观察实验,于2007-05/2008-09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材料:小鼠胚胎干细胞系R1购自美国ATCC公司,编号SCRC-1011TM。pSM22α-EGFP载体由本实验室构建;pIRES2-EGFP载体、pSM2C载体、pSuper.basic载体购自Invitrogen公司。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pSM22α-EGFP中扩增SM22α启动子,然后用该启动子替换pIRES2-EGFP载体中的CMV启动子,构建pSM22-IRES2-EGFP。再从pSM2C中用HindⅢ/ClaⅠ酶切获得pac基因,将pac基因片段亚克隆到pSuper.basic中,构建pSuper-PAC。最后BgⅢ/AccⅠ双酶切pSuper-PAC获得pac基因片段,将其插入到pSM22α-IRES2-EGFP,构建成pSM22α-PAC-IRES2-EGFP。将pSM22α-PAC-IRES2-EGFP用脂质体法转染胚胎干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诱导胚胎干细胞阳性克隆分化,RT-PCR扩增pac基因鉴定阳性克隆。对分化细胞行平滑肌细胞标志物SM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主要观察指标:①pSM22α-PAC-IRES2-EGFP测序结果。②pac基因扩增。③荧光显微镜下同时观察分化细胞EGFP的表达及SMα-actin染色情况。结果:HindⅢ/ClaⅠ双酶切得到261bp,664bp,5000bp3个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结果证实pSM22α-PAC-IRES2-EGFP构建成功。Pac基因扩增证实有4株胚胎干细胞克隆转染成功。转染成功的胚胎干细胞被诱导分化后,部分细胞表达EGFP,且这些细胞SMα-actin染色呈阳性。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平滑肌细胞筛选载体pSM22�
田孝祥韩雅玲康建闫承慧齐岩梅陶杰吴光哲
关键词:纯化平滑肌细胞胚胎干细胞
胚胎血管发育早期PDGF-B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趋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建立胚胎血管发育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趋化模型,并观察胚胎血管发育早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对VSMCs趋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转染平滑肌特异性蛋白SM22α启动子控制下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载体的胚胎干细胞制备拟胚体,然后接种于under-agarose凝胶作为平滑肌细胞趋化模型。用慢速视频显微摄像技术观察拟胚体分化后表达GFP的VSMCs,分析比较不同浓度PDGF-BB对VSMCs分化和移行的影响。结果:在under-agarose凝胶中,拟胚体在无外源性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可自发向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VSMCs分化。拟胚体贴壁分化20 d时,对照组及4种浓度PDGF-BB(5μg/L、10μg/L、20μg/L、50μg/L)组VSMCs的平均迁移速率分别为(94.07±23.80)μm/h、(118.08±31.63)μm/h、(173.53±24.58)μm/h、(380.74±39.56)μm/h和(335.62±32.16)μm/h,峰值浓度为20μg/L。经浓度大于10μg/LPDGF-BB处理后,VSMCs向PDGF-BB孔方向移行,对照组、低浓度PDGF-BB组VSMCs呈不规则性迁移。结论:该模型能够模拟胚胎血管发育早期全过程,可用于研究不同生长因子对VSMCs趋化的影响。外源性PDGF-BB能定向诱导胚胎血管发育早期VSMCs迁移,其定向趋化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
韩雅玲肖艳平齐岩梅康建徐凯闫承慧
关键词:血管趋化作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平滑肌细胞的鉴定及其功能分析
2009年
背景: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平滑肌细胞是血管组织工程潜在的细胞来源之一,但这些细胞是否具有成熟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和功能仍不清楚。目的: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平滑肌细胞进行表型鉴定及功能分析。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5/2008-12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材料:清洁级孕12.5d昆明小鼠1只用于制备饲养层细胞,SD大鼠1只用于制备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胚胎干细胞系R1、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系由美国ATCC公司提供,转染pSPIE载体的胚胎干细胞R1由本实验室制备。方法:①诱导分化及筛选:用转染pSPIE载体的胚胎干细胞R1制备拟胚体,拟胚体悬浮培养5d后贴壁培养1d,第7天加入全反维甲酸诱导分化4d,第11天用10mg/L嘌呤霉素对诱导分化后的细胞筛选2d。②表型鉴定:对筛选到的平滑肌细胞进行SMα-actin、SM22α、SM-MHC免疫荧光染色,以大鼠原代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未经筛选的第10天分化细胞作为对照,进行WesternBlot分析。③收缩功能:10-5mol/L卡巴可处理筛选到的平滑肌细胞30min。④体外成血管功能:将等量的内皮细胞和筛选到的平滑肌细胞混合,在Matrigel上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平滑肌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平滑肌细胞向内皮管腔样结构的募集。结果:分化的平滑肌细胞主要分布于贴壁生长的拟胚体的外周部位,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平滑肌细胞3种标志物SMα-actin、SM22α、SM-MHC免疫荧光染色均呈阳性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其SMα-actin、SM22α表达水平与大鼠原代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相似,高于未经筛选的第10天分化细胞。筛选到的平滑肌细胞在10-5mol/L卡巴可刺激下出现明显收缩,且能够募集到内皮管腔样结构周围。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平滑肌细胞具有与成熟平滑肌细胞相似的表型和功能。
田孝祥韩雅玲康建闫承慧齐岩梅李娜陶杰吴光哲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拟胚体平滑肌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