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507)

作品数:21 被引量:103H指数:6
相关作者:周晋孟然杨宝峰隋新华李丽敏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牡丹江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三氧
  • 10篇细胞
  • 9篇三氧化二砷
  • 6篇急性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4篇粒细胞
  • 4篇激酶
  • 3篇蛋白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神经元
  • 3篇随访
  • 3篇皮层
  • 3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蛋白激酶
  • 2篇蛋白激酶C
  • 2篇亚砷酸
  • 2篇早幼粒细胞白...
  • 2篇砷剂
  • 2篇随访分析

机构

  • 15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世纪坛医...
  • 3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渥太华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14篇孟然
  • 14篇周晋
  • 13篇杨宝峰
  • 4篇隋新华
  • 4篇李丽敏
  • 2篇尹景岗
  • 2篇王德生
  • 2篇宋学明
  • 2篇黄希顺
  • 2篇郭学鹏
  • 2篇王家勤
  • 1篇陈华富
  • 1篇关秀茹
  • 1篇孙宏利
  • 1篇贾建平
  • 1篇吉训明
  • 1篇张谊
  • 1篇杜柏岩
  • 1篇沈红
  • 1篇王巍

传媒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Chines...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Scienc...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8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过程中血浆凝血酶原片断1+2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过程中,血浆凝血酶原片断1+2(F1+2)和D-二聚体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lSA),对45例发病6h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2、3、6、12、24、48、72和96h末梢血的血浆F1+2和D-二聚体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溶栓后24h内CT、MRI检查结果,再将45例患者分为溶栓成功组、溶栓不成功组和出血组,并选择45名体格检查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F1+2和D-二聚体变化与溶栓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前患者血浆F1+2和D-二聚体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患者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变化如下:①溶栓成功组:F1+2和D-二聚体大约在用药后2h达高峰,分别为(5.5±0.9)μg/L和(5.2±0.9)mg/L,然后迅速下降,用药后24h血浆D-二聚体含量仍然是用药前的4倍,约72h恢复至用药前水平。②溶栓不成功组:F1+2峰值出现在溶栓后6h左右,为(5.0±0.8)μg/L;D-二聚体大约在用药后2h达高峰,为(3.7±0.9)mg/L,峰值明显低于溶栓成功组。③出血组:F1+2和D-二聚体大约在用药后2h迅速达高峰,分别为(5.0±0.7)μg/L和(5.5±0.5)mg/L。结论血浆F1+2和D-二聚体溶栓前后的动态监测,对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判断和溶栓后出血风险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孟然贾建平周晋吉训明杨宝峰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溶解疗法脑梗塞
遗传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应用于MRI分割被引量:8
2008年
通过分析知经典的将图像分割成C类的常用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A)依赖于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通常得到的是局部最优解而并非全局最优解,又由于遗传算法能搜索到全局最优解,因此将遗传算法(GA)与FCMA相结合,对MRI直接进行聚类,利用遗传算法搜索全局最优解,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收敛到局部最优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MRI的分割,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曾翎王美玲陈华富
关键词:模糊聚类遗传算法MRI分割
腰穿时机和三氧化二砷给药方法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周晋孟然张谊王巍李丽敏杨宝峰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给药方法发生率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诱导白血病患者线粒体DNA的非编码区基因突变
2006年
三氧化二砷(As2O3)促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的作用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了。线粒体基因(mt-DNA)是细胞核外遗传物质,其非编码区(D-loop区)包括重链复制起点等重要序列,对编码区有影响。mt-DNA缺乏组蛋白保护及损伤修复系统,其突变率比核基因高10—100倍。白血病细胞的D-loop区存在突变,但As2O3对白血病细胞mt-DNA的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就As2O3对白血病细胞D-100p区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周晋孟然李林杨宝峰
关键词:白血病患者三氧化二砷基因突变非编码区线粒体DNA砷诱导
亚砷酸对人脑皮层神经元和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2007年
亚砷酸(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效果肯定,但由于砷的中枢神经毒性,能否用其治疗白血病中枢浸润尚未知,我们对原代人脑皮层神经元细胞与NB4细胞株的体外染砷后凋亡情况进行了对比,并对神经原损伤标志物进行了检测,为As2O3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提供体外实验证据。
周晋孟然杨宝峰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亚砷酸脑皮层神经元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毒性
EFFECTS OF ARSENIC TRIOXIDE ADMINISTRATION STYLES ON LEUKOCYTOSIS被引量:2
2006年
客观:学习常常慢的静脉内的三氧化二砷(As2O3 ) 的效果减少的白细胞增多在活体内和在试管内上的注入政体。方法:三种白血病房间, NB4, K562,和尖锐 promyelocytic 白血病(APL ) 房间,分别地在有经常的集中和 As2O3 的变化集中的媒介是有教养的 24 个小时了。七十五个病人随机在二个集团被注册。在试用组,接待的 37 个病人连续地与 8 的注入率减缓静脉内的 As2O3 注入政体 24 个小时每天每大约 18-21 小时的极小、全部的注入持续时间滴下。在控制组, 38 个病人与 45-55 的注入率收到了平淡的政体每天每大约 2-3 小时的极小、全部的注入持续时间滴下 24 个小时。每日的 As2O3 剂量是 0。16 mg/kg。细胞内部的砷集中被原子荧光试金测量。房间, CD33-CD11b+ 房间,和 CD33+CD11b- 房间的 apoptosis 率被流动血细胞计数监视。结果: NB4 , K562 ,和在有经常的 As2O3 集中的媒介的 APL 白血病房间的 apoptosis 率是56.6%+/-2.4%,27.6%+/-3.1%,和52.2%+/-2.8%,分别地它比有改变 As2O3 集中的那些显著地高(23.2%+/-2.1%,11.0%+/-2.5%,并且21.0%+/-2.5%,分别地 P < 0.01 )。 APL 的 apoptosis 率, M2 类型尖锐 myeloid ( AML-M2 ),和在试用的长期的 myeloid (电流型逻辑)病人组织(28.5%+/-1.9%,9.5%+/-0.6%,和12.5%+/-1.8%)也比在控制组的那些显著地高(8.5%+/-2.2%,2 。9%+/-0.8% ,和 4.5%+/-1.2% ;P < 0.05 ) 。在控制组的 CD33 CD11b- 和 CD33-CD11b+ 房间的比率比在试用组的那些显著地高。结论:连续地慢的静脉内的 As2O3 注入政体能获得 apoptosis 和低区别比例的高效率,减轻白细胞增多,并且获得最大的治疗学的利益。
Jin ZhouRan MengXin-hua SuiLu MengBao-feng Yang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白细胞增多症
三氧化二砷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治疗高白细胞血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5年
周晋孟然隋新华李丽敏杜柏岩杨宝峰
关键词:高白细胞静脉输注三氧化二砷AS2O3疗效观察
恶性肿瘤与神经元胞内三氧化二砷浓度与敏感性被引量:4
2004年
周晋孟然宋学明李丽敏关秀茹杨宝峰
关键词:恶性肿瘤神经元三氧化二砷药物敏感性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线粒体DNA的D-loop区存在突变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的D-loop区突变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盐析法对8例初治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及其生母和正常无关对照者的外周血基因组DNA提取、线粒体基因D-loop区PCR扩增、序列测定,对比分析白血病患者的线粒体基因D-loop区序列与其生母和健康无关对照者的线粒体基因D-loop区序列与标准剑桥线粒体基因D-loop区序列的差异。结果8例白血病患者中6例存在突变(突变率75%),共查出突变位点11个,突变类型均为D-loop区的T-C、A-C、G-A碱基替代突变。结论线粒体DNA的D-loop区在白血病患者中的突变率较高,D-loop区的突变在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作用。
周晋孟然李丽敏杨宝峰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
持续缓慢静脉输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效应
2007年
目的:观察持续缓慢输注三氧化二砷(As_2O_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人的临床护理效应。方法:对19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PL)给予持续缓慢静脉输注As_2O_3治疗,每例患者As_2O_3日治疗总量按0.16mg/kg计算,As_2O_3注射液10毫克(10 mg/支),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或生理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8-10滴/分钟,每次滴注约18-21小时,连续用药28-50天,至完全缓解(CR)。同时,注重心理护理,加强输液管理,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对不良反应的及时对症护理等措施。结果:177例病人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率达90.3%。结论:应用持续缓慢静脉输注As_2O_3治疗APL,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取得显著疗效的重要环节。
王艳萍钟涛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护理效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