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6BAC01A11) 作品数:7 被引量:100 H指数:5 相关作者: 李贤伟 张健 谭昌明 李妮 陈其兵 更多>> 相关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建筑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间伐强度对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土壤易氧化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2 2010年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不同间伐强度后土壤有机质、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对照林(0%间伐强度)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均为最高,不同间伐强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0%间伐强度林地易氧化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地;与对照林相比,10%,20%,30%间伐强度林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分别提高了58.22%和182.90%,108.16%和176.28%,128.44%和221.61%。林地间伐抚育措施具有加快土壤有机质的分解、CO2的释放以及增加有机碳库更新速度、促进土壤腐殖质形成,同时导致土壤有机质稳定性降低的双重性,因此可以以中度间伐强度30%作为川西人工云杉林的间伐强度参考指标。 袁喆 罗承德 李贤伟 宫渊波 刘彬 房建佳关键词:易氧化碳 碳库管理指数 抚育间伐 巨桉人工林土壤化感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0 2007年 通过GC/MS分离鉴定四川洪雅县巨桉人工林不同层次的土壤和当地乡土植物群落-青冈次生林的土壤的化感物质,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土壤中存在化感物质,其化感物质占分离出的总物质的比例和种类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巨桉上层土壤的化感物质受地上部分输入、细根分布较密和活跃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多因素的影响。巨桉人工林化感物质种类远远多于青冈林,两者化感物质的组成的类别差异较大,但两者化感物质占总物质的比例差异不大,及对降低巨桉人工林化感的不利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 汪金刚 张健 李贤伟关键词:巨桉 化感物质 土壤 高速公路边坡不同乡土灌木建植模式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优化和筛选出具有较好水土保持效益的乡土植物以供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所选用。[方法]以川中丘陵区遂资眉高速公路为例,以路线规划植物调查结果排序为基础,筛选出慈竹、黄荆、马桑3种乡土灌木和狗尾草、芒、艾3种乡土草本植物。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配置模式和种植配比试验小区在恒定雨强(20 mm/min)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不同配置模式在恒定雨强下均表现出优于对照组的水土保持效益,产流水时间推迟1'~4'05″,产沙量分别减少6.56~33.86 g;各配置模式间恒定雨强降雨20min后产流、产沙总量差异显著,黄荆+狗尾草模式产流、产沙总量最低,分别为1 700 ml和60.71 g;马桑+艾产流、产沙量最高,分别为1 920 ml和84.02 g。[结论]在边坡条件、播种量等建植条件与建植措施一致的条件下,川中丘陵区乡土植物黄荆和狗尾草组合可显著提高高速公路的边坡水土保持能力。 李妮 陈其兵 谭昌明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 乡土灌木 产流 产沙 水土保持 巨桉叶、凋落物、根的水浸液对莴笋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10 2009年 通过巨桉叶、凋落物、根(试材)水浸液对莴笋化感强弱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⑴水浸液对莴笋的化感效应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水浸液的浓度越大表现越明显;⑵各水浸液对莴笋种子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其化感强度大小依次为:叶片水浸液(凋落物水浸液(根水浸液。⑶叶片与凋落物水浸液对莴笋幼苗生长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而根水浸液对幼苗生长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其化感强度大小依次为:叶片水浸液(根水浸液(凋落物水浸液;⑷凋落物水浸液对莴笋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而叶片和根水浸液均是随着浓度的增大和浸泡时间的增长由促进逐渐过渡到抑制,其化感强度大小依次为:凋落物水浸液(根水浸液(叶片水浸液。 王玲 郑荣周 李贤伟 何飞 刘兴良关键词:巨桉 莴笋 化感作用 退耕还林工程对洪雅县农村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 2010年 分析了1998~2006年洪雅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农业总产值、畜牧业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等的提高,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畜牧收入和外出务工逐渐成为退耕农户的主要增收渠道。提出了洪雅县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陈小红 张健 赵安玖关键词:退耕还林 农村经济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短期型林(竹)-草复合植被还林初期土壤碳氮动态变化 被引量:8 2008年 对退耕地短期型光皮桦-扁穗牛鞭草和苦竹-扁穗牛鞭草复合植被还林初期(1~7年)不同年份土壤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全氮(Soil total nitrogen,TSN)含量进行了定位研究,探讨了退耕还林初期SOC和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SOC和STN随恢复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光皮桦-扁穗牛鞭草和苦竹-扁穗牛鞭草表层SOC和STN分别在第6年和第4年时开始恢复,下层土均在第5年时开始回升;还林后各年之间C/N变化不大,只是在第2,3年有所升高,表现为土壤氮素有一定缺乏;还林7年后,苦竹-扁穗牛鞭草的SOC和C/N均高于光皮桦-扁穗牛鞭草,但其土壤氮素改善状况不甚明显。还林7年后土壤碳氮含量虽尚未恢复到农耕地水平,但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土壤碳氮素水平正在逐渐恢复,初步显示了实行退耕还林工程后土壤SOC和氮的固存效应。 陈小红 张健 赵安玖 余海清关键词:退耕还林 土壤有机碳 氮素 高速公路边坡乡土灌木建植模式水土保持效益 被引量:30 2012年 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是目前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重要生态防护模式。以川中丘陵区遂资眉高速公路为例,以路线规划植物调查结果排序为基础,筛选出柏木、慈竹、黄荆、马桑3种乡土灌木和狗尾草、芒、艾3种乡土草本植物。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配置模式和种植配比试验小区在恒定雨强(20mm/min)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模式在恒定雨强下均表现出优于对照组的水土保持效益,产流时间推迟1′~4′05″,产沙量分别减少6.56~33.86g;各配置模式间恒定雨强降雨20min后产流产沙总量差异多表现为显著,黄荆+狗尾草模式产流产沙总量最低,分别为1 700ml和60.71g;马桑+艾产流产沙量最高,分别为1 920ml和84.02g。可见,在边坡条件、播种量等建植条件与建植措施一致的条件下,乡土灌木黄荆和狗尾草组合可显著提高高速公路边坡水土保持能力。 李妮 陈其兵 谭昌明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 乡土灌木 产流 产沙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