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65003)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7
相关作者:卓嘎杨秀海陈涛李欣罗布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植被
  • 3篇气候
  • 2篇遥感分析
  • 2篇遥感监测
  • 2篇植被变化
  • 2篇植被退化
  • 2篇植被指数
  • 2篇气候变化
  • 1篇地面站
  • 1篇地区气候
  • 1篇地区气候变化
  • 1篇药材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日数
  • 1篇色季拉山
  • 1篇生物量
  • 1篇时空演变特征
  • 1篇土地利用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候影响

机构

  • 7篇西藏高原大气...
  • 6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中国气象局北...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作者

  • 7篇卓嘎
  • 2篇杨秀海
  • 1篇刘伟东
  • 1篇王彩云
  • 1篇罗布
  • 1篇拉巴
  • 1篇胡豪然
  • 1篇李欣
  • 1篇尚伦宇
  • 1篇吕世华
  • 1篇毛晓亮
  • 1篇梁玲
  • 1篇彭骏
  • 1篇德吉央宗
  • 1篇边巴次仁
  • 1篇陈涛
  • 1篇兰小中
  • 1篇普布次仁

传媒

  • 3篇资源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草业科学
  • 1篇Resear...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萨市大气污染分布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9
2009年
以2001—2006年拉萨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结果为基础数据,阐明拉萨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的逐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年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除NO2日夜差别不大之外,SO2与PM10质量浓度分别存在典型的单峰、双峰变化;各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冬强夏弱的季节变化规律;就年平均而言,SO2浓度增加,PM10浓度降低,NO2浓度变化不显著,各污染物有明显的突变现象。大多数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即满足降水量增加、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增大会导致污染物浓度减小的规律,气象要素量级与大气污染天数多少也存在密切关系。
卓嘎德庆卓嘎陈涛
关键词:大气污染气象条件
西藏那曲县草地状况及其生物量的观测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选择那曲县不同类型草地.实地调查了草地基况以及牧草生长期(2007年5—8月)内具有代表性的6种优势牧草的产量和品质。调查内容包括:草地覆盖度、草地地上生物量、牧草与土壤含水量、草地退化程度以及鼠害情况。同时.选取草地植株样品以及0~10cm表层土壤样品进行牧草品质和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生长状况和地上生物量明显优于其他品种的草地;各样点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毒草所占的比重、鼠害、草地退化状况存在明显差异;从草地地上生物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来看,生物量分别与降水量、气温、地温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牧草品质来看.在综合考虑含氮量、粗蛋白、粗脂肪等因素的情况下。小嵩草K.pygmaea的品质要优于藏嵩草.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品质最差。
卓嘎拉巴罗布次仁德吉央宗曲达杨秀海边巴顿珠
关键词:生物量
Satellite dataset analysis of recent vegetation variation in Tibet region被引量:3
2011年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recent distribution variation trends of vegetation in the Tibet region using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data from 2000 to 2007. It also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vegetation degradation in typical regions (such as Nagqu) based on climatic conditions, human activity, and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s with the best vegetation cover are in Nyingchi and the southern part of Shannan, followed by Chamdo, the Lhasa area, and the eastern part of Nagqu. Vegetation in various regions exhibits significant seasonal differences. The vegetation status has improved in some parts of the Tibet reg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while the areas with the most serious degradation are in the middle and southem parts of the Nagqu region. On average, distinct vegetation degradation occurred between 2003 and 2006 in the whole Tibet region but veget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since 2006. The vegetation cover in summer basically determines the annual vegetation status. An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and decrease in wind speed generally corresponds to an increase in vegetation cover. The reverse is also true: a decrease in precipitation and increase in wind speed correspond to the decrease in vegetation cover. NDVI is thu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ut has a negative relation with wind speed.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decreasing precipitation have led to the present vegetation degradation in Nagqu, and vegetation in all of these regions has been affected by growth of human population, intensified urbanization, livestock overgrazing leading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noxious plants, extraction of underground minerals and alluvial gold, extensive harvest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e.g., Cordyceps sinensis, Caladium spp., and saffron crocus (Crocus sativus)], and serious rodent and other pest damage.
Zhuo GaXirl LiLUO BuCaiYun Wang
关键词:TIBETNDVI
西藏那曲地区气候变化与牧业生产的关系被引量:13
2009年
根据那曲地区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不同时段牧业生产、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社会统计资料,分析了近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规律、牲畜存栏、牲畜饲养、经济效益收入等状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当地气候变化与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的气候变化呈现气温增高,降水量、相对湿度、低云量增加,蒸发量、总云量、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那曲地区牲畜总头数、不同牲畜数量、牦牛出栏数(率)、羊出栏数(率)、仔畜成活数量呈增加趋势,牲畜死亡数呈减少趋势;总收入与牧业收入均有急剧的增长。那曲地区牧业生产与气象要素(最高气温除外)存在着密切联系,即最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低云量与各牧业要素呈正相关,蒸发量、总云量、日照时数与牧业要素呈负相关。总体来看,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有利于牧业生产,根据气象条件建立的拟合方程基本可以拟合出牧业要素的变化。
卓嘎杨秀海罗文红
关键词:气候变化牧业草场退化
西藏拉萨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2001年、2004年以及2007年三年的EOS/MODIS遥感信息反演的地面温度以及多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讨论了拉萨市热岛现象及其可能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热岛强度的年、季节变化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其中,冬季的热岛强度最强,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夏季的热岛效应较弱;高温区基本位于城市中心或者县城所在地及其周围,低温区主要集中在各县的郊区;近年来拉萨地区的城市高温区域逐渐扩大,有些高温中心可能向某些区域偏移;遥感资料所获取的地表温度与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2)无论是年变化,还是季节变化,热岛强度都与风速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蒸发量的相关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呈正相关、负相关的相反状况;地表温度与植被分布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即在城区存在较高的地表温度分布和较小的NDVI,过渡到郊区具有温度减小、NDVI增加的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人类活动明显增加,排放至大气的人为热增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热岛强度的增强。
卓嘎普布次仁刘伟东
关键词:热岛效应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植被改变对夏季当地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2003年6、7月份的资料及中尺度模式MM5V3.5,对当年夏季黄土高原地区的温度场和湿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改善,将使得当地夏季平均气温、地面温度降低,气温减小的最大值出现在植被改变的中心区域,最大值为0.6℃,其周边地区温度也是普遍降低的,而地面温度变化大于气温。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白天,夜间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相对较小,夜间,平均地温甚至略有升高。在植被改善的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和平均地温日较差均减小。植被覆盖改善后,空气湿度在白天和夜间均明显增加,白天增加量大于夜间,而影响范围则小于夜间。
梁玲吕世华尚伦宇
关键词:MM5模式植被覆盖气候变化
西藏色季拉山藏药材生长区域气候特征的初步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选用西藏色季拉山2007年藏药材的野外调查资料以及自动气象站观测的气象数据,探讨了濒危藏药材的基本分布状况及其生长的区域气候特征。研究表明:从藏药材的分布来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藏药材的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多度都呈现基本下降的趋势,药材属性与山体坡向的关系随着药材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从药材生长区域的总体气候特征来看,山顶降水量、相对湿度基本大于西坡和东坡,东坡基本大于西坡;山顶平均气温、地面温度低于西坡和东坡,东坡高于西坡;山顶风速基本大于西坡和东坡,西坡大于东坡;西坡以东风为主,山顶以南风为主,东坡以静风为主;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相对湿度、风速增加,温度降低;静风(东风)频率减小(增加);南风、SSW风频率随着季节不同而增加或者减小;东坡、西坡的温度(风速)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增大),东坡、西坡的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频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现基本相反的变化。
卓嘎边巴次仁旺杰兰小中
关键词:藏药材色季拉山气候特征
西藏地区近期植被变化的遥感分析
利用2000—2007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分析了近期西藏地区植被的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从气候条件、人类活动及其他因素等3个方面讨论了典型区域(那曲地区)植被减少的原因。结果表明,植被覆盖最好的区域是林芝及山南南部,其次是...
卓嘎李欣罗布王彩云
关键词:植被退化遥感监测植被指数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地面站春季积雪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高原地区1962年-2004年64个地面站积雪资料,揭示了该地区春季积雪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高原地区春季积雪日数空间分布局地差异显著,多雪区集中在巴颜喀拉山东段和藏北高原东南部,少雪区主要是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以及川西干暖河谷地带;②空间分布可以概括为6种类型,青南高原东部型、藏北高原东部型、川西高原南部型、青藏高原东北部型、西藏东北部型以及川西高原东部型;③青南高原东部的春季积雪日数呈显著增长趋势,青藏高原东北部呈减少趋势,川西高原南部基本没有趋势变化,其余分区内各测站的线性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春季积雪日数仅在青南高原和川西高原东部地区存在由少变多的显著年代际变化,分别出现在1975年和1982年前后;④高原地区的春季积雪日数主要以准2年、准6年以及准10年的周期振荡为主。
胡豪然彭骏毛晓亮
关键词:青藏高原
西藏地区近期植被变化的遥感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2000—2007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分析了近期西藏地区植被的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从气候条件、人类活动及其他因素等3个方面讨论了典型区域(那曲地区)植被减少的原因。结果表明,植被覆盖最好的区域是林芝及山南南部,其次是昌都、拉萨及那曲东部;不同地区的植被有显著的季节差异。近年来西藏部分地区的植被状况有所改善,植被覆盖减少最严重的区域位于那曲中东部,就全区平均而言,植被覆盖明显减少时段出现在2003—2006年之间;降水量增加(减少)、风速减少(增加)基本对应着植被覆盖的增加(减少)。近期那曲地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可能导致植被覆盖减少;人口增长,城市化加剧,过度放牧,有毒植物增多,中草药的挖掘,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及严重的草地鼠害、虫害等都导致了那曲地区植被覆盖的减少。
卓嘎李欣罗布王彩云
关键词:植被退化遥感监测植被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