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阶平医学基金(04101002)

作品数:10 被引量:112H指数:7
相关作者:李凯黄纯程鑫魏熙胤王柳春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胸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河北省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管
  • 7篇内皮
  • 7篇肺癌
  • 6篇血管内皮
  • 6篇细胞
  • 4篇血管内皮抑素
  • 4篇抑素
  • 4篇肿瘤
  • 4篇晚期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内皮抑素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生成

机构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作者

  • 10篇李凯
  • 5篇黄纯
  • 3篇程鑫
  • 2篇魏熙胤
  • 2篇刘竹君
  • 2篇王晶
  • 2篇徐文静
  • 2篇王柳春
  • 1篇孙慧
  • 1篇孙燕
  • 1篇徐丽焱
  • 1篇朱允中
  • 1篇程新
  • 1篇杨毅
  • 1篇叶兆祥
  • 1篇肖建宇
  • 1篇林丽
  • 1篇王金万
  • 1篇汪力慧
  • 1篇牛瑞芳

传媒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水平的研究被引量:31
2006年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的变化,探讨CEC在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NP方案联合内皮抑素(治疗组)及单用NP方案(对照组)治疗晚期NSCLC 67例,流式细胞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EC数量及细胞角蛋白(CK)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44.4%,对照组为27.3%(P=0.176);治疗组临床受益率为80.0%,对照组为50.0%(P=0.012)。治疗组肿瘤进展时间(TTP)为146.7 d,对照组为91.1 d (P=0.061)。当TTP的cut-off值>170时,两组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ut-off值=170,P= 0.034;cut-off值=180,P=0.009)。治疗组CEC平均下降(0.29±0.47)%,对照组平均下降(0.01±0.43)%(P=0.033)。全部患者治疗前CEC与CK水平呈正相关(r=0.381,P=0.013),治疗后亦呈正相关(r=0.450,P=0.004)。结论化疗联合血管靶向治疗晚期NSCLC优于单用化疗,CEC是一个较好的预测疗效的指标。
黄纯李凯魏熙胤牛瑞芳孙燕王金万朱允中徐丽焱刘晓晴高红军周静敏王秀问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61例非小细胞肺癌的心血管相关不良反应被引量:17
2009年
背景与目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美国FDA批准的药物的各期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其疗效是令人惊喜的、但也必需重视不良反应、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相关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分析恩度联合化疗之心血管系统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观察我院2007.4-2009.2治疗的6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每日监测血压、定时观察心电图、D-二聚体及心悸、胸闷等症状。结果各心血管系统相关不良反应从高到低的发生率依次为:心电图异常、D-二聚体异常、血小板异常、临床症状和血压异常波动。每例治疗前、后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意义,而每周期治疗前、后比较:心电图改变、临床症状和血压波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按周期数观察,年龄对血压波动和ST-T段改变及治疗周期对血压波动均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干扰因素后提示:按周期数观察,年龄对ST-T改变和血压波动有影响(P<0.05)。结论不良反应中心电图异常最常见,高龄患者和年轻患者相比,发生心电图异常改变和血压波动的可能性大;另外,治疗周期是血压发生波动的危险因素。但治疗结束后,上述不良反应均可恢复。
孟文静高琦王柳春林丽黄纯李凯
关键词:恩度非小细胞肺癌LOGISTIC回归分析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8
2008年
目的:观察YH-16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探讨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与该方案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应用YH-16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11例,观察其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流式细胞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ECs数量。结果:在可评价疗效的11例患者中,CR0例,PR1例,SD6例,PD4例。初治患者3例,PR1例,SD2例。复治患者9例,其中二线治疗3例,均为SD;三线治疗3例,SD1例,PD2例;四线治疗2例,均为PD。该方案用药期间,除Ⅰ~Ⅱ度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3例出现轻度心慌,4例出现轻度乏力,不影响继续用药。7例临床受益患者CECs由(0.67±0.20)%下降为(0.43±0.20)%,4例临床进展患者CECs由(0.69±0.25)%上升为(1.08±0.63)%。结论:YH-16联合NP方案一线治疗NSCLC疗效满意,有可能使含铂一线甚至多线化疗失败者(身体状况良好者)继续临床受益;该方案安全性较好;CECs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标志。
黄纯李凯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类
Endostatin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抑制肿瘤生长、防止肿瘤转移的新策略。Endostatin是1997年O`Reilly等从小鼠血管内皮瘤细胞(EOMA)的培养血清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体内外实验证明,它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但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Endostatin还可直接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Endostatin作为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策略,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有关Endostatin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信号传导通路尚不十分明确,现综述近年来有关Endostatin抗肿瘤机制研究的进展。
程鑫李凯
关键词:肿瘤
不可忽视的晚期肺癌化疗前后肺感染菌谱及其耐药性变化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比较晚期肺癌(ⅢB期及Ⅳ期)患者化疗前、后肺部感染菌谱分布特点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探索多周期(≥4)化疗患者的最佳抗生素使用方案。方法:采集本院2005年1月~2007年5月住院治疗的18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化疗前、后痰标本共309例次进行病原菌培养,并作20种常用抗生素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疗前痰标本145例次、化疗后164例次。阳性菌株(依常见程度)化疗前、后均为白色念珠菌、阴沟肠杆菌、粘膜炎布兰汉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无统计学差异(Z=-0.005,P=0.996)。化疗前、后主要敏感抗生素为氟康唑、伊曲康唑、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等,其敏感性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氨苄西林、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克罗、左旋氧氟沙星化疗后耐药性有所增加(P<0.05),而头孢唑啉与头孢西丁化疗后耐药性降低(P<0.05)。结论:1)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肺部真菌感染率较以前报道升高;2)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肺部感染病菌谱变化不明显;3)化疗对各主要敏感抗生素敏感性影响不大;4)晚期肺癌患者多周期化疗后引起部分抗生素耐药性增加,主要集中在二代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抗生素。
刘竹君程鑫李凯
关键词:肺癌耐药
血管内皮抑制素对Calu-6裸鼠移植瘤的生物学效应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抑制素对Calu-6裸鼠移植瘤生长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在荷瘤裸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血管内皮抑制素,观察注射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存素(survivin)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的含量;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CDl46和CDl05mRNA的表达。结果经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后,荷瘤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肿瘤组织中VEGF、survivin和COX-2蛋白的表达以及MVD均下降,且各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中CECs、CDl46和CDl05mRNA的含量均明显下降;活化CECs的含量与肿瘤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以及MVD的变化均呈正相关。结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通过下调移植瘤中VEGF、survivin和COX-2蛋白的表达以及减少MVD抑制肿瘤生长;活化CECs将可能作为理想的预测抗血管形成治疗预后的标记物应用于临床。
王晶黄纯魏熙胤战忠利孙慧杨毅李凯
关键词:血管内皮抑制素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生存素微血管
血管内皮抑素与顺铂对Calu-6肺癌细胞联合作用的观察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抑素对人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并观察其与顺铂(DDP)的联合作用。方法:经血管内皮抑素及DDP干预后,以MTT法检测其对肺癌细胞Calu-6的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测定Bcl-2/Bax、sFas/sFasL的表达。结果:(1)血管内皮抑素具有抑制Calu-6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并呈现时间依赖性、诱导Calu-6细胞凋亡,下调Bcl-2表达,但对Bax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未检测到sFas/sFasL的表达。(2)血管内皮抑素与DDP联合用药方案中,同时给药较单药DDP诱导凋亡及下调Bcl-2表达明显,序贯给药与DDP间无明显差异(P>0.05)。(3)2种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内皮抑素)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管内皮抑素可抑制Calu-6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其机制与下调Bcl-2表达有关。(2)血管内皮抑素与DDP间有增效作用,联合用药方案中以同时给药效果最著。(3)各血管内皮抑素的作用机制相似。
程鑫李凯
关键词:内皮抑素类顺铂肺肿瘤细胞凋亡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肿瘤空洞形成的意义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后的肺部病灶内空洞形成现象,探讨其对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评价的意义。方法57例晚期NSCLC患者,分别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29例)和NP方案(28例)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行胸部CT检查,进行疗效评价;对治疗后出现肿瘤空洞的NSCLC进行临床及CT灌注成像分析;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活化循环血管内皮细胞(aCECs)数量。结果NP方案组患者中见肺部病灶内空洞形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组患者中,5例(17.2%)肺部病灶内空洞形成,其中腺癌3例,腺鳞癌1例,肉瘤样癌1例,均未出现咯血症状。CT显示,5例均为周围型肺癌,单发空洞,形态以类圆形为主,平均直径为2.7cm;3例薄壁,2例厚壁;4例位于瘤体中央,1例偏心。CT灌注功能成像显示,空洞形成患者的肿瘤内部供血处于抑制状态。5例空洞形成患者治疗前aCECs为323.2/10^5±236.9/10^5,治疗后下降至33.0/10^5±33.6/10^5。结论肺部肿瘤出现空洞是抗血管生成治疗后一个较为独特的影像学表现。将其与CT灌注成像以及外周血aCECs联合观察,可能有助于评价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
黄纯王柳春肖建宇叶兆祥刘竹君徐文静程新王晶李凯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非小细胞肺癌功能成像细胞
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经典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主要包括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均依赖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的增殖、迁移、黏附而形成管腔。CECs不仅与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播散有关,还可能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靶点和反映疗效的标志物。循环内皮细胞膜上可表达多种表面分子,在从幼稚到成熟及活化过程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而不同阶段细胞表达的表面分子有所不同。各表面分子在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监测可靠的分子标志物量化CECs尤其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activated circulating vascularendothelial cells,aCECs),来判定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且已成为临床上的迫切需要。本文就肿瘤相关循环内皮细胞的分类、标志物及其功能做一综述。
徐文静李凯
关键词:血管生成血管发生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抑素对小鼠体内Lewis肺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C57小鼠体内Lewis肺癌生长、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将荷Lewis肺癌的C57鼠进行不同剂量组的内皮抑素和顺铂干预,观察肿瘤生长、移植瘤及转移瘤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转移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内皮抑素对鼠Lewis肺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内皮抑素处理组(内含400μg、300μg、200μg和200μg+DDP组)和模型组转移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3)。内皮抑素能显著下调移植瘤及转移瘤内的VEGF。移植瘤中模型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400μg组与200μg组、DDP组、联合用药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00μg组与200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瘤中模型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00μg与200μg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μg与DDP组和200μg+DDP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位移植瘤与肺转移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呈正相关(r=0.977,P=0.001)。内皮抑素能显著下调移植瘤及转移瘤内和MVD。在移植瘤中400μg和300μg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最小,彼此无差异;200μg加DDP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次之,200μg组肿瘤微血管密度再次,DDP组肿瘤微血管密度在各实验组中最多,模型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最大。在转移瘤中400μg、300μg和200μg组微血管密度最小,这三组彼此无差异。200μg加DDP组肺转移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次之,DDP组肺转移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在各实验组中最多;模型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最大。内皮抑素可以减少肿瘤肺转移,作用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内皮抑素剂量呈正相关。结论:血管内皮抑素可以通过下调瘤组织中的VEGF和MVD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
汪力慧李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