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3-2-47)
- 作品数:39 被引量:207H指数:6
- 相关作者:高翔董剑赵万春杨明明陈其皎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中国北方地区小麦覆盖栽培增产效应的荟萃(Meta)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明确中国北方地区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探索两种覆盖体系的适宜推广区域。【方法】在近40年的时间跨度中检索并筛选出165篇相关文献,将其置于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的框架下,通过效应分析的不同展现形式(如变化率及反应比)开展理论研究。整体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对比不同覆盖模式下小麦农艺指标和农田水分状况的变化情况。进而以亚组分析的形式,重点揭示覆盖增产效应对不同环境条件(海拔、降水量、气温、日照)及田间管理措施(覆盖周期、种植密度、耕作、施肥)的响应规律,对其进行函数拟合、权重分析及统计检验。并且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量化本研究涉及的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露地栽培,秸秆和地膜覆盖分别使小麦产量显著提高了19.53%(95%CI=0.55%-38.52%)和24.91%(95%CI=3.18%-46.64%),并且抑制了农田蒸散。不同覆盖模式下产量构成因素对增产的贡献率亦存在一定差异,分别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秸秆覆盖);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地膜覆盖)。其中秸秆覆盖下的穗粒数增幅较高,达5.7%(95%CI=-4.10%-15.50%);而覆膜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增长更显著,分别为25.2%(95%CI=14.11%-36.29%)和6.4%(95%CI=1.50%-11.30%)。除了具有促产优势,覆膜的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样比覆秸秆高出18.17%和14.39%。具体表现为在大部分气象亚区中地膜覆盖的增产率相较于秸秆覆盖高出0.89%-23.34%。同时,随着地势的下降,覆膜的增产效应相对于非覆盖呈现出增长趋势,在低海拔地区(<800 m)增产率可达34.26%。然而,塑料薄膜相对于秸秆的增产优势会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而逐渐缩小,在超过8年的试验中,覆盖秸秆的整体增产率反而更高。秸秆覆盖产量还受到施肥和耕作措施的影响,尤其是在免耕,不施肥以及单施磷肥这3种处理中,增产率分别达
- 秦羽青程宏波柴雨葳马建涛李瑞李亚伟常磊柴守玺
- 关键词: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小麦META分析
- 旱地冬小麦植株磷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对覆盖方式的响应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探究不同覆盖措施对籽粒产量形成的磷素需求量和生理效率的影响,为西北雨养半干旱地保护性栽培措施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于2017—2019年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半干旱雨养区进行2 a大田试验,设置了3种处理(玉米秸秆带状覆盖(SM)、地膜覆盖(PM)和露地种植(CK)),调查了不同覆盖方式下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植株磷元素吸收量,并计算冬小麦磷元素生理效率和需求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2年度PM和SM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2.7%、10.7%,磷肥偏生产力相应分别平均提高12.7%、10.7%;PM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2 a分别显著降低54.4%和18.6%;PM处理籽粒养分形成的磷素生理效率2 a分别显著提高6.5%和8.0%,相应磷素需求量分别降低6.5%和7.3%。与CK相比,SM处理在2019年籽粒养分形成的磷素生理效率显著提高10.2%,相应的需磷量显著降低9.8%。覆盖栽培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磷肥偏生产力和籽粒磷元素形成的养分生理效率,并可降低籽粒养分形成的需磷量。
- 程宏波
- 关键词:冬小麦磷素玉米秸秆覆盖地膜覆盖
- 普通小麦供体种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AIP2的克隆与进化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克隆普通小麦3个基因组供体种的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AIP2(ABI3interacting protein 2),预测、分析其功能,阐明其保守区域在不同材料间的变异,为其进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普通小麦AIP2基因的研究以及利用该基因改良穗发芽性状奠定基础。以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AA,2n=14)、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gilops speltoides,SS,2n=14)、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DD,2n=14)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AIP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基因结构及功能,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从小麦3个供体种材料中成功克隆AIP2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非常保守,均为969bp,编码323个氨基酸残基。3个供体材料间AIP2氨基酸序列仅存在7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AIP2蛋白含有锌指环家族典型的锌指环结构域,进化分析发现,AIP2基因在植物中非常保守,推测该基因在禾谷类作物中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
- 胡翠花李晓燕高翔陈其皎董剑赵万春陈良国石引刚
- 关键词:小麦克隆进化
- 添加冻干无花果粉对小麦面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将冻干无花果粉与小麦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研究冻干无花果粉添加量对面粉特性的影响。混合粉的糊化和粉质特性分别使用快速黏度分析仪、粉质仪等进行测定;面筋的超微结构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冻干无花果粉添加量的增加,混粉的沉淀值、降落值、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和反弹值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面团粉质参数除弱化度以外,其余参数均随添加物的增多而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冻干无花果粉的添加阻碍了面筋网络的形成。与1%添加量时的面团结构相比较,添加3%冻干无花果粉对面筋网络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因此,冻干无花果粉的添加,改变了面粉的糊化特性、粉质特性及面筋超微结构。
- 崔勇董剑杨明明赵万春李建芳高翔
- 关键词:无花果糊化特性粉质特性
- 利用HPCE构建小麦LMW-GS标准图谱初探被引量:1
- 2015年
- 为给不同小麦品种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的鉴定、品质预测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以黄淮麦区14个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首先利用SDS-PAGE和分子标记确定LMW-GS组成,然后采用改进的HPCE体系分离LMW-GS,最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比对小麦品种间相同亚基以判断各LMW-GS亚基在图谱中对应的峰。结果表明,采用SDS-PAGE和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鉴定小麦LMW-GS;利用HPCE体系获得的小麦LMW-GS图谱具有很高的重复性,重复试验所得小麦LMW-GS图谱中各个峰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0.30%以下;通过控制变量法所建立的小麦LMW-GS图谱可以实现Glu-A3a、GluA3c、Glu-A3d、Glu-B3a、Glu-B3d、Glu-B3h的快速鉴定。
- 王玉杰杨明明董剑高翔赵万春石引刚陈良国
- 关键词: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子标记高效毛细管电泳
- 茶叶粉对小麦面粉流变学及糊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以小麦西农538(中筋)为供试材料,分别添加0、2%、4%、6%、8%和10%的绿茶、红茶和黑茶3类茶叶粉于面粉中,并对其进行面团流变学特性及糊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类茶叶粉均可显著改善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及糊化特性。随着茶叶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均显著增大;添加2%-10%的绿茶粉及6%-10%的黑茶粉,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显著提高,弱化度均显著降低。添加6%的绿茶粉时,面团的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增幅均达到最大值,延伸度出现小幅度升高的拐点;添加4%的红茶粉,面团的拉伸面积显著增大,继续增加添加量则变化不明显;黑茶和红茶粉添加量分别大于4%和6%时,面团延伸度均显著降低。面粉中添加适量的茶叶粉可改善面粉的品质,绿茶粉的添加对面团网络结构形成速度和面团筋力的改良效果大于红茶粉和黑茶粉。面粉糊化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峰值时间、回生值随着茶叶粉添加量的增大均呈不同幅度的降低趋势;3类茶叶粉对面粉糊化的热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 冉隆贵高翔肖斌陈良超董剑
- 关键词:面粉粉质特性糊化特性
- 花后叶面喷施氮磷钾对小麦灌浆特性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 小麦籽粒产量的提升以及品质的提高是小麦栽培育种以及分子研究的最终目标。在小麦产量的影响因素中,除去遗传因素的影响,灌浆期的灌浆强度起主要影响作用,同时灌浆的好坏对于小麦籽粒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小麦植株高...
- 吕绪方
- 关键词:小麦氮磷钾肥叶面喷施灌浆特性籽粒品质
- 文献传递
- 小麦-簇毛麦易位系中贮藏蛋白的鉴定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为探讨簇毛麦染色体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利用A-PAGE、SDS-PAGE和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技术对12个易位系及7个附加系的贮藏蛋白进行鉴定。将簇毛麦的一条ω-醇溶蛋白基因定位于1VL。结果表明:易位系T1DL·1VS可用来改良小麦品质;定位于簇毛麦1VS染色体上的高分子谷蛋白在小麦中表达不稳定;其他材料醇溶蛋白组成发生改变较小,可能对面筋相关品质影响不大,在育种工作中不会引起面筋相关品质下降;易位系材料中的小麦醇溶蛋白的质量分数有所增加。
- 刘皋芃高翔杨明明赵万春董剑石引刚陈良国
- 关键词:易位系贮藏蛋白小麦品质
- 小麦TaCP3基因的克隆和对抗旱的响应研究
- 小麦(TriticumaestivumL.)是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的输出对全球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protease,CP)是一类功能强大的蛋白,不但参与植物的许多...
- 张炳慧
- 关键词:小麦半胱氨酸蛋白酶分子克隆
- 文献传递
- 黑麦籽粒Waxy蛋白亚基的高效分离与鉴定技术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构建用于制备级分离及高效鉴定黑麦籽粒Waxy蛋白亚基的技术体系,为该亚基理化特性的分析、功能的发掘及Waxy种质的快速筛选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计特异引物从灌浆期间的奥地利黑麦籽粒cDNA中克隆获得Waxy,并进行体外表达;利用DuoFlow对籽粒蛋白提取物进行纯化,对峰值收集物、原核表达产物及其Ni柱纯化的重组Waxy蛋白进行SDS-PAGE分离,挖取蛋白条带进行MALDI-TOF质谱鉴定,结合经由基因序列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确定回收产物的Waxy蛋白属性;在优化电泳条件的基础上构建针对Waxy蛋白的毛细管电泳体系;同时,利用部分黑麦品种对DuoFlow及CE体系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从奥地利黑麦cDNA中克隆获得一条覆盖Waxy全长的编码序列(GenBank登录号:KF559182),其理论编码产物约为60 kD;利用DuoFlow Q1阳离子交换柱,以低浓度Tris-Hcl(20 mmol·L-1Tris-Hcl,pH 9.5)进行蛋白挂柱,高浓度NaCl(20 mmol·L-1Tris+1 mol·L-1NaCl,pH 9.5)进行蛋白洗脱,214 nm波长检测,实现了对籽粒Waxy蛋白的DuoFlow高效分离;纯化产物的SDS-PAGE条带大小、质谱鉴定肽段与黑麦、小麦Waxy蛋白序列相似性的统计结果表明,DuoFlow峰值回收产物具有黑麦Waxy亚基一致的特征序列,故属于Waxy蛋白;以DuoFlow纯化产物为标准样,以0.05 mmol·L-1硼砂+15%乙腈+1%SDS溶液(pH 9.5)为缓冲液,采用分离电压20 kV,温度25℃,检测波长214 nm,压力进样,0.5 psi×5 s,在11—12 min处获得峰值约12 mAU单一主峰,图形清晰,基线水平,从而构建了Waxy蛋白的CE鉴定体系,且籽粒Waxy蛋白提取物能直接用于对该亚基的检测;同时,利用黑麦品种对上述体系的验证结果表明,DuoFlow及CE体系适于对Waxy亚基的高效分离与通量检测。【结论】从奥地利栽培黑麦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Waxy完整编码序列,构建了能特异分离黑麦籽粒Waxy蛋白的DuoFlow制备级纯化体系,
- 孟敏董剑高翔赵万春李晓燕陈其皎陈良国石引刚
- 关键词:WAXY蛋白毛细管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