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3-2-32)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武永峰宋吉青更多>>
相关机构: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氮量
  • 3篇冻害
  • 3篇施氮
  • 3篇施氮量
  • 3篇霜冻
  • 3篇霜冻害
  • 3篇晚霜
  • 3篇晚霜冻
  • 3篇晚霜冻害
  • 2篇氮肥
  • 2篇性状
  • 2篇小麦
  • 1篇单株
  • 1篇单株性状
  • 1篇冬麦
  • 1篇冬麦区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籽粒
  • 1篇冬性
  • 1篇施氮方式

机构

  • 6篇商丘市农林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武永峰
  • 1篇宋吉青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晚霜冻害对小麦单株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了晚霜冻害对小麦单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晚霜冻害对春性品种产生的冻害率大,弱春性和半冬性品种居中,冬性品种较轻,其中在未受冻害的小麦品种中,春性品种有1个(0.20%)、弱春性品种14个(3.33%)、冬性品种32个(7.62%)、半冬性品种14个(3.33%)。可见,在所有参试品种中,不同种性小麦品种中均有未受冻害影响的品种,这说明不同种性品种中均可选育出抗霜冻优质小麦品种,这为选育抗霜冻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葛君刘红杰朱培培贺群岭任德超倪永静胡新
关键词:晚霜冻害单株性状春性冬性半冬性
黄淮冬麦区气象因子与小麦晚霜冻害关系研究——以商丘市为例被引量:10
2017年
基于1956-2015年商丘市气象数据和霜冻害资料,研究黄淮冬麦区商丘市气象因子与霜冻害的关系,以及气温、地温、相对湿度、风速与草面温度的偏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商丘市冬春季积温以4.35℃·d·a^(-1)的速率逐年增加;晚霜冻害除受冷空气活动影响外,与前期积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冬春季积温偏高或降水量偏少的情况下易发生晚霜冻害;随着小麦幼穗的发育,其对低温的敏感度增加,且可引起霜冻害的最低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气温、地表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与草面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偏相关系数的大小表现为地表温度>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可见,除气温、地表温度外,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也对霜冻害的发生及轻重程度起关键作用;各因子与草面温度可用模型表述为Y=0.558ST+0.482AT+0.087RH+1.304WS-12.704,经检验,线性回归方程成立,可通过该模型对草面温度进行监测,并为未安装草面温度传感器的地区提供可靠的冻害评估结果。
刘红杰武永峰任德超倪永静胡新
关键词:积温相对湿度多元线性回归
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为了给冬小麦提供更节约、更高效的水氮运筹技术方案,以‘豫教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灌浆期农艺性状、经济系数、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水次数和施氮量的增加都能显著促进小麦灌浆期农艺性状、经济系数和产量的增加。施氮量对叶面积系数、穗粒数、产量影响显著,灌水次数对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系数、千粒重、成穗数影响显著,且叶面积系数、穗粒数、产量对氮素的需求量大于单株成穗数、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成穗数;拔节期是冬小麦水氮配合效应的关键期,此时期水氮充足产量将呈跳跃式增加。而灌浆水将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即使降低氮素施用量,产量也将得到显著性提高。在灌溉底墒水+拔节水+灌浆水,施氮量为277.14 kg/hm^2时,水肥能得到高效配合,‘豫教5号’产量达到8305.86 kg/hm^2。在小麦生育期降雨量偏少的豫东地区,灌水将是影响小麦产量增加的关键措施,如土壤水分充足,氮肥利用效率将会提高,这不但可以节约冬小麦生产成本,还可以降低或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引起的环境污染。
刘红杰倪永静任德超葛君黄建英胡新
关键词:氮肥裂区试验灰色关联分析农艺性状
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国麦301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给小麦新品种国麦301在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提供适宜的栽培措施,研究在玉米秸秆100%粉碎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 kg/hm^2的空白对照比其他处理晚1 d进入拔节期,提前2 d成熟;各处理间灌浆速率均在花后20 d达到峰值,且花后各时期灌浆速率均以N4处理(300 kg/hm^2、基追比5∶5)下达最大值;最大灌浆速率与施氮量之间相关系数最大(r=0.951 4^(**));千粒质量和株高在施氮量最高处理下(300 kg/hm^2)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31 g,79.70 cm;成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在N3(262.5 kg/hm^2、基追比5∶5)处理下达最大值,分别为675.60万穗/hm^2,37.73粒/穗,8 580.30 kg/hm^2;N3与N4处理间穗粒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穗数和产量差异不显著。总的来看,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最适宜施氮量为262.5 kg/hm^2。
倪永静刘红杰陈雷朱培培黄建英胡新
关键词:秸秆还田施氮量灌浆速率
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晚霜冻害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以国审矮抗58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考察其100个田间样点在2013年4月7、10和21日发生的3次自然霜冻过程中的冻害状况。依据受冻穗的长短对冻害进行分级,构建残穗指数(DEI)作为总体冻害程度评价指标,比较每百穗中不同冻害级别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对每百穗中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冻害级别的变化以及1m2内穗数和实际产量随残穗指数的变化趋势进行拟合,以揭示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晚霜冻害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每百穗中各级冻害穗数、穗粒数和实际籽粒重均显著低于未受冻穗(P<0.01)。冻害级别越高,穗粒数和实际籽粒重越低,穗数呈先显著降低后小幅回升的变化态势,千粒重先显著增加而后降低(P<0.01)。随着冻害级别提高,每百穗中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实际籽粒重分别呈上开口抛物线型、线性函数型、下开口抛物线型和幂函数型降低趋势;残穗指数越大,每平方米内穗数和实际产量越低,二者分别呈幂函数型和线性函数型特点。研究结果对揭示拔节至孕穗期冬小麦霜冻害的影响机理具有指导作用。
胡新任德超倪永静黄建英宋吉青武永峰
关键词:冬小麦
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干物质累积和转运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解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以商丘市夏邑县为试验点,研究了玉米全部粉碎还田与6种施氮方式相结合的栽培措施对国麦301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有显著影响,其中对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影响最大。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现一元二次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最高干物质的施氮量分别为269.12、277.39、260.88、269.77kg/hm2。成熟期干重、籽粒产量、花前同化物转化率及贡献率均以N3处理(施氮量262.5kg/hm2)最高。
倪永静黄建英赵敬领葛君胡新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干物质积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