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200705)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周永安张全斌马云霞刘建平郁梁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基因
  • 4篇苯丙酮尿症
  • 3篇突变
  • 3篇羟化酶
  • 3篇基因诊断
  • 3篇氨酸
  • 3篇苯丙氨酸
  • 3篇苯丙氨酸羟化...
  • 2篇经典型苯丙酮...
  • 2篇基因突变
  • 1篇遗传病
  • 1篇遗传性
  • 1篇隐性遗传病
  • 1篇糖苷类
  • 1篇突变热点
  • 1篇突变研究
  • 1篇内酰胺
  • 1篇内酰胺酶
  • 1篇内酰胺酶类
  • 1篇染色

机构

  • 5篇太原市中心医...
  • 4篇山西省妇幼保...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7篇周永安
  • 5篇马云霞
  • 5篇张全斌
  • 4篇刘建平
  • 3篇杨建萍
  • 3篇张改秀
  • 3篇张晓刚
  • 3篇郁梁
  • 2篇武坚锐
  • 2篇周岩
  • 2篇叶松华
  • 2篇高伟华
  • 2篇夏丽
  • 2篇李玉军
  • 2篇王钰
  • 2篇郭跃贞
  • 2篇李素云
  • 2篇张景萍
  • 1篇周丽英
  • 1篇孙夏瑜

传媒

  • 4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山西省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探讨山西省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第3、6、7、11和12外显子的突变特征。方法通过测序及序列比对的方法对山西省59例经典型PKU患者和100名正常儿童PAH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其突变位点、性质和突变频率。结果通过序列分析,发现在患儿和正常儿童中均出现Q232Q(CAA→CAG)、V245V(GTG→GTA)和L385L(CTG→CTC)3种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eleotide polymorphism,SNP),其中患儿cDNA696位点的SNP发生率高达96.2%,正常儿童的SNP发生率为97.0%;患儿eDNA735位点的SNP发生率为76.1%,正常儿童的SNP发生率为77.3%;患儿cDNA1155位点的SNP发生率仅为7.6%,正常儿童SNP发生率为8.3%。正常儿童的其它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比较的无差异。在患儿的基因序列中还发现了16种共计72个突变基因,占全部PAH突变基因的61.0%。第3外显子发现3种突变R11IX、H64〉TfsX9和S70del,突变频率分别为5.1%、0.8%、0.8%;第6外显子仅发现1种突变EX6-96A〉G,突变频率达10.2%;第7外显子中R243Q的突变频率最高,占12.7%,其次是Ivs7+2T〉A,占5.1%,T278I占2.5%,G247V、R252Q、L255S、R261Q、E280K均占0.8%;第11外显子中,Y356X占5.9%,V399V占5.1%;第12外显子中,R413P占5.9%,A434D占2.5%。在16种突变中,有9种错义突变、3种剪接位点突变、2种无义突变及2种缺失,其中,H64〉TfsX9为本次研究新发现。结论明确了山西省经典型PKU患者PAH基因第3、6、7、11和12外显子的突变种类和分布等特征,EX6-96A〉G、R243Q可能属于山西人群中PAH基因突变的热点。
高伟华张全斌刘建平杨建萍张改秀马云霞张晓刚郁梁周永安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
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exon6基因、exon7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山西省苯丙酮尿症(PKU)患儿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exon6基因、exon7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通过测序及序列比对的方法对56例PKU患儿和112例健康儿童的336个PAHexon6基因、exon7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其突变位点、性质和频率。结果通过序列分析,发现在PKU患儿和健康儿童中均高频率的出现Q232Q(CAA→CAG)、V245V(GTG→GTA)两种同义突变,其中cDNA696位点的频率高达96.2%,cDNA735位点的频率高达76.1%。健康儿童的其他序列与Genbank完全相同。而PKU患儿的基因序列中还发现了9种共计37个突变基因,占全部PAH突变基因的33.04%。exon6仅发现一种突变基因Y204C,突变频率达9.8%;exon7中R243Q的突变率最高,占10.7%,其次为Ivs7+2T>A,占5.4%,其余的G247V、R252Q、L255S、R261Q、T278I和E280K分别占0.9%、0.9%、0.9%、0.9%、2.7%和0.9%。9种突变都在之前文献中有过报道,其中有7种错义突变和2种剪接位点突变。结论明确了PAH exon6基因、exon7基因的突变种类和分布等特征,表明exon6基因、exon7基因中Y204C和R243Q属于山西人群中PAH基因突变的热点。
周永安李素云张改秀张全斌刘建平杨建萍王钰马云霞张晓刚郁梁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突变外显子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MD/BMD患者的基因缺失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基因缺失的分布规律,并探索检测技术。方法应用28对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分4组对20例DMD/BMD患者进行Dysophin基因缺失检测分析。结果12例(60%)存在外显子缺失,8例(40%)未检测到缺失;8例缺失片段集中于44~52号外显子,4例集中于5′端外显子。结论基因缺失为主要突变类型,缺失片段主要分布于44~52、2~20号外显子两个缺失热区。
周永安席卫平夏丽武坚锐郭跃贞周岩李玉军孙夏瑜
关键词:多重PCRDMD/BMD基因缺失
应用PCR-RFLP分析法进行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被引量:2
2010年
周永安杨建平刘建平郭向荣李玉军武坚锐夏丽郭跃贞周岩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RFLP分析基因诊断苯丙氨酸羟化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检测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AH基因第6外显子基因突变
2011年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特异灵敏的鉴定PAH基因第6外显子c.611A>G突变热点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针对突变频率较高的PAH基因第6外显子的突变热点c.611A>G,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system,ARMS)的特异引物,对山西省已经临床确诊的70例经典型PKU患儿、c.611A>G突变患儿的家长及50例正常儿童进行第6外显子扩增,扩增产物测序验证。结果在受检的山西省患儿中,PAH基因第6外显子c.611A>G突变位点ARMS检测结果和测序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ARMS技术操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作为PAH基因热点突变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
周永安高伟华李素云张全斌刘建平杨建萍张改秀马云霞张晓刚郁梁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突变热点基因诊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消毒剂基因及5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检测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特点,探讨SA中耐消毒剂基因(qacA)、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林可霉素-链阳菌素B类(MLSB)、四环素类、糖肽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20株SA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MLSB类基因、四环素类基因、糖肽类基因、耐消毒剂基因检测。结果 PCR结果显示20株SA中13种耐药相关基因检出率分别为mecA75%、TEM90%、aac(6')/aph(2″)70%、ant(4',4″)15%、ant(6)-Ⅰ25%、ermA100%、ermC55%、msrA20%、msrB55%、tetM65%、qacA60%,vanA、vanB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多数SA菌株具有耐多药特征,存在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MLSB类、四环素类等多种抗生素耐药基因,且对胺类、胍类消毒剂耐受。
周永安张景萍金柳张全斌叶松华郑新萍王萍马云霞王钰唐晓溪
关键词:Β内酰胺酶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常见耳聋基因诊断的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应用三种方法对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以期获得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采用酶切法、芯片法和测序法对国内报道突变频率比较高的6个耳聋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19例耳聋患者,酶切法共检出4例GJB2 235delC,1例mt 12S rRNA;; A;;1555G;其中8例患者及1例患者的父母基因芯片法检出1例mt 12S rRNA;; A;;1555G,3例GJB2 235delC,3例SLC26A;;4基因突变,3例9位点均正常。mt 12S rRNA;;A;;1555G和GJB2 235delC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酶切相一致。10例基因芯片检测及GJB3测序分析均未检出GJB3 538C>T突变及GJB3其他致病突变;GJB6基因序列未发现致病突变位点。mt 12S rRNA;; A;;1555G和GJB2 235delC位点测序分析结果与基因芯片和酶切结果相一致。SLC26A;;4基因突变IVS7-2A;;>G和2168A;;>G测序分析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相符。随后对部分患者父母采用上述方法筛查,48例样品中,共检出15例携带致聋突变,检出率31.25%。结论酶切法、基因芯片法及测序法三者检查结果相符合。临床诊断因患者而异,综合三种检测技术,设计最佳筛查方式。
周永安王湘马云霞栗向韶张景萍曹淑琴王月薛梅轻周丽英张全斌叶松华
关键词:耳聋MTDNA酶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