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KS061)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林国标肖琴李双套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省委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主义
  • 6篇马克思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中...
  • 2篇视域
  • 2篇马克思主义大...
  • 1篇大众化
  • 1篇多维视域
  • 1篇伊格尔顿
  • 1篇哲学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中国化进程
  • 1篇中国化时代化...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理论
  • 1篇社会主义理论...
  • 1篇释学
  • 1篇俗化

机构

  • 7篇中共湖南省委...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湖南省委
  • 1篇湖南行政学院

作者

  • 7篇林国标
  • 1篇李双套
  • 1篇肖琴

传媒

  • 3篇湖湘论坛
  • 2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井冈山干...

年份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俗”化现象析被引量:1
2012年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解释和应用的趋"俗"现象。它表现为:哲学学科定位的工具化、实效化;哲学诠释路径的世俗化;哲学实现方式的政治化;哲学关怀的物质化、利益化;哲学表达形式的通俗化。"俗"化现象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但也给当今哲学的发展带来沉重的历史负担。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并及时进行"去粗取精"的分析批判,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不可少的工作。
林国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多维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思考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中华文化如何复兴,便不能不思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讨论这个问题需采取恰当的视域。以往,思考和处理该问题曾有三种不同的视域,即:比较学视域、意识形态视域和民族化视域。这三种视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三种不同的思考角度和处理方式。今天,我们应该采取"综合创新"的策略,确立一种综合的全面的视野,既以创新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也以现代的进步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使二者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最终实现重建民族精神家园的目的。
肖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视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解释学阐释被引量:1
2012年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意识、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作为一种解释学意识的大众化,它强调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原本精神;作为解释学原则的大众化,它强调要立足中国语境解释马克思主义;作为解释方法的大众化,它通过"主客体统一"、"理论实践统一"、"雅俗结合"、"继承创新"等诸多方法的运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与发展指向。
林国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维度
2012年
现时代的逻辑是文化的逻辑。马克思所处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今天的晚期资本主义阶段,时代在发展,理论在进步,文化已经上升到社会本体论的高度,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文化政治学批判"的时代。伊格尔顿对后现代文化与商业、政治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认为后现代文化是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化的投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犬儒主义的投降,远离了文明。
李双套
关键词: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几个学理问题被引量:1
2013年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具体部署和落实,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大背景下,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已成为国家进行文化建设和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的重大任务。长期以来,学界把"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普及计划"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混为一谈,或以后者覆盖前者。如今,我们一方面仍然要极力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直接启动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为主题的研究。因为后者的着重点在于探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律与途径。
林国标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建设被引量:3
2012年
当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制度分两种:硬性的(静态的)和软性的(动态的)制度。本文所研究的主要是软性的(动态的)制度。它分为七种主要形式:大学习制度、大批判制度、整风制度、典型示范制度、庆典宣传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主旋律制度。这些制度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启蒙——解释"范式下完成的设计。如今,在"大众——人本"范式下必然面临矛盾与困扰,故有改进和完善的必要。改进和完善的工作可通过完善现有制度、探索新的方法、创设新的制度三个步骤来完成。
林国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视域下党的干部教育制度创新历程被引量:1
2011年
加强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党的干部教育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其中,建国初期,我们党致力于建立全国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干部教育体系;拨乱反正时期,致力于探索干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途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则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则致力于创建新的学习制度,构筑新的宏观教育格局,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些富于时代特色的制度建设,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生动实践。
林国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干部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评价体系的建构被引量:1
2012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评价是一种自我评价,其评价体系指即时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的双向互动。即时性评价是大众评价,终极性评价是权威评价,两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评价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传统理论资源的当代应用评价,民众的民族自豪感评价,理论创新评价,马克思主义主导型地位评价,理论满足大众需求情况的评价,马克思主义层次化、生活化程度评价。
林国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评价体系初探
2013年
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需要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衡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什么?该如何总结其阶段性成果?如何发现和矫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评价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评价有二种形式:即时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前者是大众评价,后者是国家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评价体系也有二种:大体系与小体系。大体系指即时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有机结合与双向互动;小体系指终极性评价中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所设计出的体系化的评价标准。
林国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