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108B04)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天晓魏铭崔永强王贵平吴伟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解放军第306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狭窄
  • 1篇导管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闭塞性
  • 1篇动脉闭塞性疾...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切除...
  • 1篇性疾病
  • 1篇预扩张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症状性颅内动...
  • 1篇支架成形术

机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作者

  • 2篇李天晓
  • 1篇贺迎坤
  • 1篇尹龙
  • 1篇蔡艺灵
  • 1篇朱良付
  • 1篇白小欣
  • 1篇顾宇翔
  • 1篇李彦江
  • 1篇雷宇
  • 1篇吴立恒
  • 1篇倪伟
  • 1篇赵振伟
  • 1篇高鹏
  • 1篇凌锋
  • 1篇焦力群
  • 1篇刘加春
  • 1篇尹森
  • 1篇白卫星
  • 1篇薛降宇
  • 1篇于嘉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用改良预扩张球囊的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预扩张球囊的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有效性。方法分析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在我院行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68例患者,根据使用预扩张球囊的不同分为A组78例(使用冠脉快速交换球囊预扩张)及B组90例(使用标准Gateway球囊预扩张)。结果(1)纳入患者中2例未成功,技术成功率达98.8%,30d内lO例(6.0%)出现脑血管不良事件,其中缺血7例(4.2%)、出血3例(1.8%)、严重并发症3例(1.8%)。(2)A组有5例(6.4%)出现并发症,B组有5例(5.6%)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B组比较:病变长短方面,A组更多应用于短病变(P〈0.05);部位上,更多应用于椎动脉(P〈0.05)而较少应用于大脑中动脉(P〉0.05);路径上,A组更多应用于简单I型路径上(P〈0.05);但A组(9.0%)比B组(14.5%)残余狭窄更低(P〈0.01),手术时间更短(P〈0.01)。结论颅内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内;使用改良快速交换预扩张球囊术后即刻残余狭窄更低、手术时间更短,但更适合于简单病变。
吴立恒冯广森李天晓朱良付薛降宇王子亮白卫星
关键词:卒中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不同疗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被引量:5
2014年
1研究背景: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现状 大约10%15%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导致的。据不同文献报道,ICAS患者年卒中发生率为3%15%,每年卒中再次发作的风险高达15%17%。1955年,学者们开始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CAS。此后的多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华法林的效果要优于阿司匹林。直到2005年, WASID ( The 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Study )研究发现,华法林的治疗效果并不优于阿司匹林,反而显著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因此,对于ICAS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高鹏焦力群赵振伟于嘉蔡艺灵崔永强王贵平李天晓贺迎坤吴伟尹森史怀璋郑秉杰何伟文姜顺婷尹龙魏铭黄胜平白小欣王大明刘加春祁鹏凌锋
关键词:颅内动脉疾病多中心研究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介入困难的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介入困难的破裂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IC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应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6例曾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失败的破裂PI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骨窗位头颅血管成像(CTA)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动脉瘤大小、形态、瘤顶指向、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制定最佳手术入路.2例PICA延髓前段及1例延髓侧段动脉瘤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1例延髓侧段PICA动脉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PICA扁桃体段动脉瘤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随访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功能缺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为5分.CTA或DSA复查示6例PICA动脉瘤夹闭术后均无残留或复发.结论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破裂PICA动脉瘤难以实施血管内治疗时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术前骨窗位CTA有助于制定最佳手术入路.
江汉强倪伟雷宇李彦江顾宇翔
关键词: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夹闭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联合导管取栓术治疗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联合应用Fogarty导管(2F)取栓术治疗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8年4月至2013年12月单纯采用CEA或术中联合Fogarty导管(2F)取栓术治疗的12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颈内动脉起始处节段性闭塞.7例患者采用单纯CEA手术,3例行CEA联合Fogarty导管(2F)取栓术,2例再通失败后行颈外动脉CEA+颈内动脉起始处缝扎术.评估其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中,术中颈内动脉即刻通畅10例,再通成功的比例为10/12.术后3例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给予严格控制血压、适当脱水后症状逐步缓解;无脑出血、脑梗死、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术后随访5- 64个月,无新发脑梗死患者;10例再通成功者均未出现再闭塞,1例出现轻度狭窄;2例偶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但持续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2例开通失败的患者,1例症状缓解,1例仍有TIA.结论 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CEA或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要全面的术前评估及谨慎地选择患者.
郝继恒刘卫东周光华林凯张利勇邢涛王继跃
关键词:颈内动脉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FOGARTY导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