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108B05) 作品数:10 被引量:140 H指数:7 相关作者: 游潮 李浩 唐晓平 林森 杨彬彬 更多>> 相关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遂宁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壳核出血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8 2013年 目的比较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和经颞叶皮质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壳核出血的优劣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壳核出血病例73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经外侧裂岛叶进入血肿腔,B组经颞叶皮质进入血肿腔。对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操作、血肿清除量与再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术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手术操作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进入血肿腔更容易、血肿残腔止血更顺利、对意外发现血管病变处理更方便、去骨瓣减压病例数更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95%以上的例数较经颞叶入路为多,再出血例数较经颞叶入路为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清除脑壳核血肿,经侧裂岛叶入路较经颞叶皮质入路更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唐晓平 游潮 张涛 彭华 赵龙 杨彬彬 印晓鸿 段军伟 漆建 唐文国 王远传 冯凌 罗仁国 李舜 苟章洋关键词:壳核 跨血管夹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5年 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17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共使用跨血管夹25枚,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唐晓平 张涛 彭华 游潮 赵龙 杨彬彬 段军伟 印晓鸿 段劼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血管夹 神经外科 前瞻性研究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脑室内出血(IVH)的影响因素、病因、危险因素等,为IVH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四川省3家三甲医院的住院患者为基础,进行多中心协作登记,收集包括人口学因素、IVH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数据。结果纳人IVH患者660例,男416例(63.0%),女244例(37.0%);年龄17—93岁,平均(60.4±13.8)岁;原发性脑室内出血(PIVH)中高血压病31例(31.3%)、动脉瘤13例(13.1%)、血管畸形18例(18.2%)、烟雾病24例(24.2%)和未知病因13例(13.1%);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SIVH)中高血压病为391例(69.7%)、未知病因162例(28.9%)、动脉瘤、血管畸形和脑淀粉样血管病分别有3例(0.5%)、3例(0.5%)和2例(0.4%);入院时PIVH和SIVH组间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H组47例(47.5%)手术治疗、32例(32.3)保守治疗,18例(18.2%)伽马刀治疗,另有2例(2.0%)介入治疗;SIVH组手术、保守和介入治疗分别是175例(31.2%)、383例(68.3%)和3例(0.5%),手术、保守和伽马刀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高血压是发生SI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样本量最大,研究质量较高,结论可靠,为IVH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浩 陈礼刚 唐晓平 方媛 昝昕 董薇 林森 王昆 傅敏 游潮关键词:脑室内出血 病因学 超高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超高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前瞻性纳入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外科连续性入院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收集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入院时血压、GCS、治疗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超高龄组(≥80岁)和非超高龄组(对照组)。随访患者脑出血后1、3、6个月的死亡和残疾。结果共纳入909例,其中超高龄组60例。超高龄组患者入院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89.5mmHg vs 99.5mmHg,P〈0.001),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3.3%vs28.6%,P=0.01)。与对照组相比,超高龄组基底节出血更少(30.0%V854.2%,P〈0.001),小脑出血更多(15.0%vs6.8%,P=0.035)。超高龄组1、3、6个月病死率和残疾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和GCS评分是超高龄患者6个月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5,P=0.004)。结论超高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在临床特点、出血部位和治疗上与对照组存在一定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影响其长期预后。 林森 李浩 董薇 胡鑫 谢跃兵 蒋艳 刘鸣 游潮关键词:原发性脑出血 超高龄 预后 高血压相关性脑干出血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治疗策略、适应证和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情的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治疗方式及疗效。结果77例患者中,中脑出血25例,脑桥出血33,延髓出血19例。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55例。以CT示脑干出血最大层面面积占该层面脑干面积的百分比分组,小血肿组(≤50%)43例,大血肿组(〉50%)34例;小血肿组均为保守治疗;大血肿组中手术治疗22例,均为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保守治疗12例。治疗期间保守治疗病死率20.0%(11/55);手术病死率18.2%(4/22);小血肿组病死率4.7%(2/43);大血肿组病死率38.2%(13/34),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05);大血肿组手术治疗病死率18.2%(4/22)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病死率75.0%(9/12),两种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05)。结论对于出血量小(≤50%)的患者首选保守治疗;出血量大(〉50%)的患者手术治疗组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正确掌握脑干出血的手术指征,能有效降低病死率。 李浩 刘文科 林森 游潮关键词:高血压 脑干出血 原发性脑出血住院患者直接经济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13年 脑卒中因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截止2010年,脑血管病位居农村居民死亡原因第一位, 蒋艳 何沐 韩慧 兰志刚 李浩 游潮关键词:直接经济负担 原发性脑出血 影响因素 住院患者 中国卫生 农村居民 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激状态及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其对患者应激状态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术。比较2组间治疗效果,并观察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产物(LPO)及总抗氧化能力(TAC)]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压末期血流速度(EDV)、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3、12个月2组间疗效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5.00%vs.87.50%,86.25%vs.88.75%,93.75%vs.93.7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天2组患者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MDA、LPO水平和TAC值则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第7天均有所恢复。治疗第1、7天后,观察组血清MDA和LP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和TA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7天,2组PSV、EDV、Vm、Pl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RI则显著降低(P<0.05)。治疗1、7天后,观察组患者PSV、EDV、Vm、PI均显著大于对照组,R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比于传统开颅手术,具有对患者应激影响小,术后脑血流恢复快的优点,且长期疗效良好。 康东 蒋永明 曾春 龙勇 何泽元关键词:脑出血 高血压 应激反应 脑血流 脑出血病因与部位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013年 脑出血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二十年来,脑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不降,治疗方法无明显突破。大量的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表明,快速地诊断脑出血有望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而探索病因和部位的关系,有助于根据出血部位陕速作出病因诊断,尽快分流管理脑出血患者, 蒋小群 刘鸣 游潮关键词:脑出血患者 出血病因 病因诊断 出血部位 侧脑室动静脉畸形伴脑室出血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伴脑室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侧脑室AVM伴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侧脑室AVM中脑室前角及体部AVM各1例,三角区AVM 3例,下角区AVM 4例,均合并脑室出血。2例为中型AVM,7例为小型AVM。9例中1例仅行脑室外引流术,余8例均行侧脑室AVM切除加脑室外引流术。9例术中深部操作均使用显微镜,除1例仅行脑室外引流术无法获得病灶组织外,余8例术后均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AVM。术后癫痫4例,对侧肢体活动障碍2例,迟发性脑积水1例。术后3个月,9例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2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和2分各1例;Ⅳ级6例,mRS评分0~1分1例,2分4例,3分1例;Ⅴ级1例,mRS评分4分。9例均术后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术后癫痫4例,给予苯巴比妥钠等对症治疗1年后病情控制;对侧肢体活动障碍2例,给予定期康复训练,6个月后对侧下肢肌力恢复正常,上肢肌力恢复至3~4级;迟发性脑积水1例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1年得到控制;2例恢复良好。结论侧脑室AVM伴脑室出血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完整切除畸形血管团,且可同时清除脑室内血肿,还可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积水发生。 李宗平 唐志 杨旭 钟琪 王晓毅 吴健 刘泓渊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后循环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后循环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5%^([1])。后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昏迷、脑疝甚至死亡。因动脉瘤及载瘤动脉位置深在,毗邻脑干及多组颅神经,穿支血管众多,解剖结构复杂,显微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为后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收集2014—2015年我院对18例后循环破裂动脉瘤经血管内治疗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马宁 王宏勤 连世忠 黄忻涛 万大海 郝解贺关键词:动脉瘤 后循环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