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43-1943)

作品数:17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牟振宇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租界
  • 4篇地价
  • 4篇土地交易
  • 4篇交易
  • 4篇法租界
  • 3篇英租界
  • 3篇上海法租界
  • 2篇地籍
  • 2篇地图
  • 2篇上海开埠
  • 2篇图册
  • 2篇晚清
  • 2篇领事
  • 2篇开埠
  • 1篇地产
  • 1篇地籍图
  • 1篇地数
  • 1篇奠基
  • 1篇奠基人
  • 1篇鱼鳞图册

机构

  • 16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6篇牟振宇

传媒

  • 5篇史林
  • 3篇全球城市研究...
  • 2篇复旦学报(社...
  • 2篇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历史地理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刀会起义对上海英租界土地交易的影响(1854—1859)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依据上海道契资料,对1854—1859年间上海英租界的土地交易及土地价格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并结合其他文献对其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首先,小刀会起义对土地交易的影响表现在战时(1853—1855)土地交易次数最多,且地价涨幅最快。其次,小刀会起义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首租以分布在城郊为主,推动了城区的向外扩展,而添、割和转租,明显多于首租,且以城区内部为主,促进了城区内土地的进一步分化与土地再利用。第三,地价增幅较大的地区,均在交通区位较好的地区,其中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与黄浦江附近,福州路以南至洋泾浜一处,南京东路、河南中路一处,以及苏州河沿岸地区成为地价涨幅较快的地区。第四,驱动机制主要来自战时所产生的房屋需求契机、上海贸易地位的提升和上海金融保险业的发展。
牟振宇
关键词:小刀会土地交易地价
近代上海法租界的奠基人爱棠研究
2017年
爱棠在上海任职14年,全心全意致力于法租界的事业,他创建了公董局,组织了法国义勇队和法租界巡捕房,并草创了各项市政制度,成为法租界真正的奠基人。然而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却长期被学界所忽视,并被错误地认为他只是一个来自洋行的职员。本文根据法国外交部档案馆关于爱棠的法文档案,较为完整地复原了爱棠的曲折人生经历,并对其历史地位与社会贡献进行客观评价。
牟振宇陆源峰宋海燕
关键词:上海法租界
论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地籍图册(1849-1900)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重点探讨了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地籍图册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地籍图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研究发现,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地籍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849-1855年,为基于道契资料和道契分地号的上海地产地图和道契汇总表,属道契谱系地图;(2)1864-1890年,图册分离,地产地图以1864-1866年英美租界地图为底本,地产表来自道契和实测数据,道契地产被赋予了市政编号,但只是临时性的,故该时期为道契地图向地籍地图的过渡阶段;(3)1890年以后,地籍图与地籍册并存,地籍编码被重新编排,并趋于稳定,地籍册来自实测。特别是1900年地籍办公室创设之后,道契测量与地籍测量实现了统一,土地测量精度有了极大提高,地籍制度日臻完善。
牟振宇
关键词:地籍图土地制度上海公共租界
地籍图册研究进展及其对城市地理研究的史料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地籍内涵丰富,涉及自然、土地、经济、法律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西方学界对于地籍的研究较为系统且全面,既有对地籍的长时段综合研究,也有分时段或分某一国家、地区或城市的个案分析,以及运用地籍资料进行城市专题研究。中国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鱼鳞图册,特别对鱼鳞图册之名称由来、鱼鳞图册之来源、主要内容,尤其是明代攒造鱼鳞图册之经过,做了颇为细致而深入的探讨,而对于近代以来地籍图册的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地籍图册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人文信息,对于城市地理的研究价值颇高,特别是在复原历史自然景观时空变迁过程、复原宗地尺度的城市形态演变过程,揭示经济视角下城市发展的驱动机制和内在规律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利用价值。
牟振宇
关键词:测绘技术土地管理鱼鳞图册
英国海道测量局所绘黄浦江实测地图初探(1840—1911)被引量:3
2018年
黄浦江及与其相连接的长江口内外水道,是我国近代航运史上最为重要的航线之一,也是鸦片战争以来英、法等西方列强重点测绘的水域,留存的近代地图资料较为丰富。本文对英国海道局所绘黄浦江实测地图进行了系统整理与研究,发现这些地图属英版海图系列,在上海地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内容上,这些地图可分为长江口地图、黄浦江全图(吴淞口至淀山湖)、黄浦江下游地图(吴淞口至上海船厂)、港口地图和吴淞内外沙专题地图等不同的谱系;从版本上看,以套图为主要形式,即选取一幅重要地图作为母本,其他版本则是根据新测数据或内容进行多次更正和修补的。这些地图是按照西方现代技术测绘的,制作考究,符合规范,精度颇高,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
牟振宇宋海燕
太平天国运动对上海土地市场的影响(1860-1869)被引量:1
2018年
近代上海之崛起与其土地市场的繁荣密不可分,尽管学界很长时间并未意识到。而太平天国运动为上海土地市场提供了其必需的两大要素:大量难民的住房需求和来自战区的资金,由此催生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房地产发展契机。这既表现在战时土地交易额创历史新高,又体现在土地交易空间范围的急剧外扩:英法租界实现了土地被全部永租,而美租界则从一个蕞尔"虹口区"一跃而成为面积最大的租界。在土地市场的推动下,以洋行、洋商为主体的土地交易者并不顾忌华人利益,肆意攫取华人地产,并通过"专作买卖"、"租地造房"等方式赚取暴利,塑造了上海高密度土地利用的城市形态,对上海日后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牟振宇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租界土地交易
纪念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黄浦江百年筑桥记(1920—2020)
2020年
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贝伦慈等人提出黄浦江上造桥的设想。之后,大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越江交通委员会,并提出浮桥、高架固定桥、低架活动桥等多种方案,但最终均成一纸空文。除技术和经费方面的因素外,筑桥还缺乏现实的迫切需求,因为轮渡基本可满足旧上海越江交通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上海市政府在选址、方案设计、勘测等方面做了颇多工作。但限于当时国力,导致工程一再延期。直至1976年,为配合上海石化总厂建设,便利两岸交通,才在黄浦江上游建成第一座跨江大桥——松浦大桥。改革开放后,浦西向浦东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轮渡已饱和,过江交通困难凸显。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后,黄浦江筑桥成为市政府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随着中国工业进步和筑桥技术成熟,自1991年南浦大桥建成,至2020年,共建成13座跨江大桥,成为浦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李永梅牟振宇
关键词:浦东开发开放跨江大桥
上海法租界早期土地交易、地价及其内在机理(1852—1872)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利用法国外交部档案馆珍藏的法国领事馆契及相关土地资料,对上海法租界早期土地交易基本特征、时空变迁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揭示了土地交易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法租界前二十年土地交易呈M曲线变化特征,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战事促成了两个高峰期的出现,而战争结束后难民返乡又使土地交易陷入低谷。除战争外,土地价格还受地理区位、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并呈现从小东门、从外滩向租界内部逐步递减的变化趋势。从交易方式来看,1863年之前,以洋商大规模低价抢购华人地产为主,之后则以洋商之间土地交易为主。从盈利方式来看,早期土地交易以"专作买卖"为主,随着界内土地全部被洋商抢购,"租地造房"逐渐成为主要赢利方式,并促成了法租界高密度的城市空间模式。
牟振宇
关键词:法租界土地交易地价
近代上海城市化过程中的风水事件——以《申报》为中心(1872~1900年)
2014年
频现报刊的风水事件是本地对开埠以后洋人筑路、营建活动的一种本能反应。受儒家思想和各种舆论的影响,民众对洋人筑路本存在抵触心理,尤其在有损自家"风水宝地"时矛盾常有爆发。由于对洋人的反抗意识存在一定社会基础,因此很多风水事件不仅受到当地乡绅支持,甚至还得到官员的支持,这使得风水事件每每升级为华洋冲突。也正因为此,洋人来华后,与中方签订了一系列不破坏风水的章程,以防不测。虽实际案例中仍可见其强权横行,不顾及民众风俗而引发的风水事件,但总体而言,耽于民愤,尚能守约。本文通过一件件鲜活的风水事件,揭示了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牟振宇
关键词:风水
上海开埠早期英租界土地交易、地价分布及其驱动力分析(1844—1853)被引量:2
2016年
上海开埠早期(1844—1853)英租界地价在白银40两—100两之间波动,而真正增长在1852年之后,外滩并非是地价的最先决定因素,码头、交通和高地对地价的影响更大。其次,该时段的土地交易,除了华洋首租外,还包括转租、割租和添租等多种形式,首租为城市化的开始,后者为城市化发展的表现。第三,该时段外国商行和洋商是土地交易的主体,其中占地20亩的大地产商以大洋行的大班或职员为主,而中小型洋行或普通洋商在租界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特别是较晚来沪的洋商,直接向其他洋行租地,而非至界外向华人租地。他们对于地价提升、土地分割与产权转移的意义更大。
牟振宇
关键词:开埠英租界土地交易土地价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