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JT1021)

作品数:15 被引量:107H指数:6
相关作者:刘建华付宏渊吕东滨虢柱汪优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3篇边坡
  • 9篇岩质
  • 9篇岩质边坡
  • 5篇道路工程
  • 5篇地震
  • 5篇路工
  • 4篇震区
  • 4篇边坡稳定
  • 4篇边坡稳定性
  • 4篇FLAC3D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可靠度
  • 3篇可靠度分析
  • 2篇动力失稳
  • 2篇岩质边坡稳定
  • 2篇岩质边坡稳定...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试验
  • 2篇失稳
  • 2篇数值模拟

机构

  • 13篇长沙理工大学
  • 4篇湖南省高速公...
  • 3篇中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交通科...
  • 1篇湖南省交通运...

作者

  • 12篇刘建华
  • 6篇付宏渊
  • 4篇吕东滨
  • 4篇虢柱
  • 3篇汪优
  • 2篇夏栋舟
  • 2篇付康林
  • 2篇黄胤超
  • 1篇李宁
  • 1篇何忠明
  • 1篇张立
  • 1篇刘鑫
  • 1篇李怀玉
  • 1篇蒋中明
  • 1篇曾铃

传媒

  • 3篇公路交通科技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公路工程
  • 3篇交通科学与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中外公路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4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震区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结合湖南省对口援建项目——理县至小金公路工程中的豹子嘴岩质边坡,依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以FLAC3D数值计算法和数理统计为手段,对影响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的5种因素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极差分析和敏感性趋势图,得出了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对震区岩质边坡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付宏渊吕东滨刘建华
关键词: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正交试验设计FLAC3D
岩质边坡动力失稳机制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在分析岩质边坡动力破坏机制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方法,建立了四川震区理县至小金公路工程中豹子嘴岩质边坡三维数值模型.以永久位移作为评价指标,在对四川5.12汶川MS8.0大地震中理县地震台实测地震波校正的基础上,对该岩质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岩质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并未出现明显的拉应力区,主要以"压-剪"破坏模式为主,由于边坡内部分布的应力并不大,该边坡总体上仍为较稳定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位移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位移分布总体上呈现由坡内向坡外、由坡底向坡顶逐步增大的趋势.考虑到地震动力作用下边坡的永久位移偏大,且边坡坡脚处出现了应力集中,应增设SNS主动防护网及矮脚墙进行防护.
刘建华付宏渊吕东滨
关键词:边坡地震数值模拟FLAC3D
汶川地震诱发边坡动力失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实地调研5.12大地震后汶川震区附近道路沿线的滑坡与崩塌灾害分布情况,对地震烈度、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影响边坡动力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经过统计表明,沿发震断层长轴方向的地质灾害点数目明显地比垂直于断层的短轴方向比较多;地震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该区域分布上以沿河流水系呈线状分布;地震引发的滑坡多集中在坡度20°~50°范围的边坡上,开始滑动的位置大多发育在边坡的中上部。此外,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关系也非常密切,距离发震断层越近,滑坡、崩塌出现的密度就越大;上盘区域内滑坡、崩塌的出现密度及震害程度都远远大于下盘区域,并存在明显的优势滑动效应;发震断层端部、错落、转折等尖端部位在错断过程中,能量释放将会最为强烈,这些部位的地质灾害发育较为集中。
张立付宏渊付康林刘建华
关键词:道路工程影响因素边坡动力失稳地震
考虑软土次固结本构模型的试验研究
2011年
以天然应变为基础,引入考虑软土次固结本构模型的沉降计算方法,对申嘉湖高速公路K95+24取土并进行室内单向固结试验。结果表明:以天然应变为基础作出的εH-lnt曲线相比于以线应变为基础作出的εc-lnt曲线更有规律,当应力小于200 kPa时,文中计算的结果与传统方法计算的结果差别较小,当应力大于200 kPa时,本文计算的结果同实测值更为符合。同时,以天然应变为基础的Istoache本构模型所计算的P-T-S曲线相比于传统方法的计算值更加于实测值相符。
陈海斌郑世华李宁
关键词:道路工程次固结沉降
四川省理县—小金公路岩质边坡监测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根据在四川省理县—小金路震区边坡开展的边坡现场监测试验,并结合监测期间区域范围内发生的三次4.8级以上地震,表明:表面岩体结构面总体出现了一个变形量迅速增大的过程,其施工对震区岩质边坡坡面产生的松散变形影响依然是最大的,施工后坡面在经历2个月的变形衰减后,基本趋于稳定;对于该处边坡的反向结构面,地震还将对坡表岩体结构产生一个挤密的变形作用,这有利于坡表岩层的稳定性;水平位移变化频繁,与该处位置及其荷载、地震激发等因素相关。在该处下边坡设立挡土墙是十分必要的,其后期的观测数据表明该处已基本恢复稳定。
付康林付宏渊虢柱刘建华刘鑫
关键词:边坡地震
基于正交试验的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被引量:30
2011年
在通过实地调研"5.12"大地震后汶川震区附近道路沿线的边坡失稳与地形地貌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地震引起的边坡失稳在该区域分布以沿河流水系呈线状分布;地震引发的滑坡多集中在坡度20°~50°范围的边坡上,开始滑动的位置大多发育在边坡的中上部。采用FLAC3D方法建立四川震区理县至小金公路工程中豹子嘴岩质边坡三维数值模型,以永久位移作为评价指标,在对四川"5.12"汶川MS8.0大地震中理县地震台实测地震波校正的基础上,对该岩质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岩质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并未出现明显的拉应力区,主要以"压-剪"破坏模式为主。同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该段边坡动力稳定性进行敏感性分析,敏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坡比,水平地震加速度,竖直地震加速度,摩擦角,黏聚力。
付宏渊刘建华张立吕东滨
关键词: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正交试验
强震作用下岩质高边坡动力特性被引量:14
2012年
通过对快速拉格朗日法(FLAC3D法)动力分析原理进行研究,选取合理的岩质边坡动力本构模型、动力边界以及阻尼模型,建立四川震区理县至小金公路工程中豹子嘴岩质高边坡三维数值模型。在对四川"5·12"汶川8.0级大地震主震台站即理县木卡站实测地震波校正的基础上,对强地震作用下岩质高边坡的动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顶部位移主要以沉降模式为主,坡腰附近主要以水平位移为主,而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呈现出明显的位移分层现象,且边坡破坏以圆弧形滑动模式为主;在强震作用下,边坡顶部较边坡底部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等动力响应均有竖向放大现象,且加速度放大效应较小,而速度和位移的放大效应较大,这可为震区岩质高边坡的设计及边坡加固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夏栋舟刘建华何忠明
关键词:岩质边坡强震动力特性
岩质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及动力响应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快速拉格朗日方法,以差分技术引入时间因素实现了从连续介质小变形到大变形的分析模拟,对湖南省对口援建项目—四川理县至小金公路工程中豹子嘴边坡建立了三维模型,并采用2008年5.12汶川M8.0级地震中木卡站实测的地震波,在对地震波进行校正的基础上,进行动力数值模拟,分析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动力响应过程和规律。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分析表明地震荷载下岩质边坡最小水平永久位移、最小水平加速度反应峰值及最小水平速度反应峰值均发生在坡脚处,且在竖向方向均存在较明显的放大效应,其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放大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放大倍数分别为18,1.3和6.35。
虢柱刘小平黄赣萍
关键词:边坡数值模拟动力响应FLAC
降雨入渗下软岩边坡可靠度分析及其加固措施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边坡稳定性分析,考虑了边坡开挖、加固措施影响、地下水作用及降雨渗流的影响,以此作为评价边坡在各种可能情况下安全稳定性的基础.结合边坡可靠度遗传算法,对依托工程路堑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中锚杆格梁将对边坡稳定性有所提高,但锚杆格梁位置不合理,其考虑降雨入渗后的边坡安全系数仅为1.176,可靠度指标Pf为9.81%;优化加固方案后,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安全系数提高到1.320,可靠度指标Pf为1.23%,加固后的边坡稳定性较好,其计算思路将对类似的降雨条件下强风化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的优化有一定指导作用.
张立刘建华夏栋舟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分析降雨入渗可靠度分析遗传算法
地震荷载下岩质边坡动力失稳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在分析岩质边坡动力破坏机制的基础上,实地调研5.12大地震后汶川震区道路沿线的边坡地质灾害分布,其边坡动力失稳主要受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沿发震断层长轴方向的地质灾害点数目明显比垂直于断层的短轴方向多;地震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该区域分布上以沿河流水系呈线状分布;地震引发的滑坡多集中在坡度20°~50°范围的边坡上,开始滑动的位置大多发育在边坡的中上部。此外,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关系也非常密切,距离发震断层越近,滑坡、崩塌出现的密度就越大;上盘区域内滑坡、崩塌的出现密度及震害程度都远远大于下盘区域,并存在明显的优势滑动效应;发震断层端部、错落、转折等尖端部位在错断过程中,能量释放最为强烈,这些部位的地质灾害发育较为集中。
张立刘建华吕东滨
关键词:边坡地震动力失稳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